
一、核心供应商
- 小米集团(01810.HK)
作为小米汽车的母公司,直接受益于整车销售及生态协同效应。其港股表现与小米汽车市场表现高度关联。
- 宁德时代(300750.SZ)
为小米 SU7 Max 版提供三元锂电池,并参与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提升电芯输出功率,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电池供应商之一。
- 比亚迪(002594.SZ)
通过子公司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同时负责电芯生产,由小米自行组装电池包。
- 汇川技术(300124.SZ)
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Max 提供驱动电机,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
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 蓝思科技(300433.SZ)
为小米 SU7 提供中控屏、仪表盘等视窗防护玻璃组件,是智能座舱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2025 年 4 月主力资金净流入居首。
- 拓普集团(601689.SH)
供应空气悬架及闭式空气弹簧系统,深度参与小米汽车底盘轻量化设计,2024 年新增小米订单超 5 亿元。
- 浙江世宝(002703.SZ)
作为小米汽车一级供应商,配套中间轴产品,并布局线控转向技术,2025 年 3 月因小米概念涨停。
- 保隆科技(603197.SH)
提供 TPMS(胎压监测系统)和储气罐等产品,已获小米汽车业务定点,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市占率领先。
- 祥鑫科技(002965.SZ)
与小米汽车合作车身结构件和电池箱体,2024 年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订单持续增长。
三、智能系统与电子元件
- 德赛西威(002920.SZ)
供应域控制器,支持小米 HyperOS 系统多屏联动,在智能座舱领域技术领先,2024 年进入小米供应链。
- 光庭信息(301221.SZ)
参与小米汽车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开发,已获得量产订单,技术实力获市场认可。
- 联测科技(688113.SH)
为小米汽车提供测试设备及解决方案,覆盖整车性能测试环节,客户合作关系稳定。
四、轻量化与新材料
- 星源卓镁(301398.SZ)
研发镁合金支架产品,计划应用于小米 MS11 车型,采用半固态射出成型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 凯众股份(603037.SH)
供应减震零部件,并投资炯熠电子开发线控制动产品,与小米汽车同步开发多项技术。
- 富临精工(300432.SZ)
提供电机轴等精密零部件,2025 年 4 月主力资金净流入超 1.4 亿元,市场关注度较高。
五、热管理与配套服务
- 银轮股份(002126.SZ)
为小米汽车开发双模热泵冷媒直冷技术,是热管理系统核心供应商,2025 年新增订单显著。
- 奥特佳(002239.SZ)
子公司空调国际为小米汽车提供三热源耦合加热模块,电池加热功率达 18kW,技术壁垒突出。
- 三花智控(002050.SZ)
供应电子膨胀阀,优化热管理系统能耗,降低 20% 能效损失,合作覆盖多款车型。
六、其他关联企业
- 阿尔特汽车(300825.SZ)
主导开发小米首款 SUV 车型 MX11,联合研发全域 800V 碳化硅平台,预计 2025 年 Q2 量产。
- 江波龙(301308.SZ)
供应车载 DVR 高速闪存盘,与小米在消费电子和汽车存储领域保持合作,2024 年订单量稳步增长。
- 亨通光电(600487.SH)
提供高压线束及充电产品,入围小米汽车供应链,2024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 15%。
七、市场动态与风险提示
- 市场表现: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汽车概念板块上涨 3.09%,春秋电子、浙江世宝等涨停,蓝思科技、震裕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 风险因素:需关注供应链波动(如电池产能)、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及市场竞争加剧对相关企业的影响。
以上信息综合自近期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公告,建议结合最新财报和合作进展进一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