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部件与技术供应商
- 宁德时代(300750.SZ)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2025 年预计占小米汽车电池采购量的 40%。其 CTP 3.0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80Wh/kg,低温性能优化显著,适配小米 800V 高压平台,是小米汽车续航与快充能力的核心支撑。宁德时代凭借技术壁垒和规模化优势,稳居供应链核心地位。
- 汇川技术(300124.SZ)
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汽车提供驱动电机及电驱系统,深度参与超级电机 V6s 的联合研发。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汇川技术作为电驱系统主供应商,订单弹性显著,预计配套量将随产能爬坡快速增长。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汽车业务提供了协同优势。
- 德赛西威(002920.SZ)
全球领先的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供应商,为小米 SU7 提供智能座舱系统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德赛西威的技术覆盖车规级芯片与算法,产品集成度高,适配小米对智能化的高要求。华龙证券等机构认为,小米 SU7 Ultra 的智能化配置将推动其供应链业绩增长。
二、热管理与底盘系统
- 奥特佳(002239.SZ)
国内汽车空调压缩机龙头,为小米汽车提供热管理系统(空调、冷却系统),单车价值量超千元。其子公司空调国际曾为特斯拉供应商,技术复用性强,2025 年预计配套量达 20 万套。奥特佳在新能源热管理领域的市占率较高,受益于小米汽车销量增长。
- 凯众股份(603037.SH)
独家供应小米汽车底盘悬架减震元件,打破外资垄断,2024 年净利润预增 35%。其产品适配小米高性能车型需求,2025 年配套比例预计提升至 30%,且墨西哥基地投产将拓展北美市场。凯众股份在智能底盘领域的技术协同(如 ADAS 传感器)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 拓普集团(601689.SH)
提供底盘结构件及空气悬架系统,2025 年预计配套量达 20 万套。拓普集团在轻量化领域技术领先,产品减重率超 20%,适配小米 SU7 的高性能需求。其客户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三、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 华阳集团(002906.SZ)
为小米 SU7 配套多类智能座舱产品,包括车载显示、HUD 等,深度参与小米车载显示方案。华阳集团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产品与小米澎湃 OS 生态协同性强,2025 年智能驾驶软件订单预计超 8 亿元。
- 均胜电子(600699.SH)
全球前五大汽车电子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及车联网解决方案。均胜电子的技术整合能力突出,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支持 L2++ 级功能,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高阶智驾需求。
四、车身与轻量化结构件
- 祥鑫科技(002965.SZ)
独家供应小米 SU7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切入轻量化赛道,墨西哥基地覆盖北美出口需求。祥鑫科技在精密模具及车身冲压件领域技术壁垒高,2025 年预计净利润增速超 25%,受益于小米产能扩张。
- 模塑科技(000700.SZ)
通过参股公司北汽模塑供应小米汽车保险杠、防擦条等车身装饰件,市占率超 30%。2025 年小米产能提升后,其配套份额有望增至 40%,且参股企业的协同效应显著。
五、风险与动态提示
- 业务占比与财务风险
部分公司如厦门信达(000701.SZ)虽被列为龙头股,但其 2024 年净利润为负,2025 年一季度虽扭亏为盈,但存贷双高(货币资金 24.7 亿,短期借款 32.45 亿)仍需警惕财务风险。需重点关注其小米钣喷中心等业务的实际贡献及可持续性。
- 供应链动态与市场共识
小米汽车供应链合作存在动态调整,不同机构对龙头股的定义存在差异。例如,中机认检(301508.SZ)因参与小米汽车设计认证检测被列为龙头股,但需结合其技术权威性及订单规模综合评估。建议参考高盛、招银国际等机构的最新评级,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订单占比超 30% 的企业(如宁德时代、凯众股份)。
- 产能与交付节奏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产能提升至 3.7 万辆 / 月,供应链企业需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例如,津荣天宇(300988.SZ)在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超 50%,小米订单占比超 20%,产能释放将直接带动业绩增长。
六、总结
小米汽车的龙头股需从技术壁垒、订单确定性、市场份额及财务健康度等多维度筛选。宁德时代、汇川技术、德赛西威在核心部件与智能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凯众股份、拓普集团、祥鑫科技在底盘与轻量化结构件领域优势显著;华阳集团、均胜电子则是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的关键供应商。投资者需结合小米汽车交付目标(2025 年 35 万辆)、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800V 平台)及供应链动态,优先关注产能释放快、业务占比高的企业,并警惕部分公司的财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