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生产基地:深圳宝安区工厂
位置: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海一路龙腾工业园
成立时间:2011 年
定位与产能:
- 作为小米最早的自建工厂之一,深圳工厂从最初的手机组装车间发展为年产能超 1 亿部的核心生产基地。
- 2022 年,该工厂成为小米全球最主要的智能手机生产中心,支撑了小米 10 系列、12 系列等爆款机型的量产。
- 2025 年,工厂继续承担高端机型(如小米 14 系列)的生产任务,采用自动化产线和 AI 质检技术,确保每 76 秒下线一台手机。
技术亮点:
- 引入机器人焊接、AI 视觉检测等设备,自动化率超过 90%,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品控水平。
- 工厂通过 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采用节能设备和废水处理系统,实现绿色生产。
二、智能家居制造集群:东莞、佛山、中山工厂
1. 东莞塘厦镇工厂
位置:东莞市塘厦镇宏业北路 148 号
成立时间:2012 年
生产内容:
- 作为小米最大的智能家居生产基地,东莞工厂占地超 100 万平方米,员工超 5000 人,年产能达数百万台。
- 主要生产智能音箱(如小米 Sound)、智能电视(如 Redmi A 系列)、智能路由器等核心产品。
- 2025 年,工厂新增智能家电产线,生产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 IoT 设备,进一步扩大产品线。
2. 佛山、中山工厂
位置:佛山市南海区、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生产内容:
- 专注于小型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插座、智能开关、传感器等,年产能超千万件。
- 工厂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支持快速迭代和定制化需求,为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三、广州新厂:黄埔区智能制造基地
位置:广州市黄埔区黑牛广州新经济产业园
成立时间:2024 年启动建设,2025 年 4 月进入量产阶段
生产内容:
- 初期聚焦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组装,月产能达 50 万台。
- 2025 年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线,生产汽车大灯、内饰显示屏等组件,为小米汽车供应链提供支持。
- 工厂采用 “黑灯工厂” 模式,90% 工序由机器人完成,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 40%。
招聘与运营:
- 2025 年 4 月,工厂启动大规模招聘,提供组装工、质检员等岗位,薪资达 350 元 / 天,吸引大量年轻劳动力。
- 工厂实行 “长白班 + 包吃住” 制度,宿舍配备空调、洗衣机等设施,提升员工满意度。
四、供应链与合作伙伴:惠州、肇庆等地
1. 惠州光弘科技
- 作为小米核心代工厂,光弘科技在惠州的工厂 2022 年已实现年产 4000 万台智能手机的目标,主要生产 Redmi Note 系列等中低端机型。
- 2025 年,双方深化合作,光弘科技新增小米汽车零部件产线,生产车载摄像头、中控模块等。
2. 肇庆玛西尔电动科技
- 虽然并非小米自有工厂,但玛西尔为小米汽车提供电动观光车(如雷军在交付仪式上乘坐的车型),其零部件和整车均在肇庆生产。
- 玛西尔的 DN-14M 车型续航达 100 公里,曾服务于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实力获小米认可。
五、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区域协同效应:
- 广东工厂与河北、江苏等地的生产基地形成互补,深圳、东莞侧重高端制造,惠州、肇庆聚焦中低端和供应链配套,提升整体产能弹性。
- 汽车业务布局:
- 广州黄埔新厂的汽车零部件产线标志着小米在广东的战略延伸,未来可能承接更多汽车相关生产任务。
- 智能化升级:
- 深圳、广州工厂加速推进 “灯塔工厂” 建设,计划 2025 年底将自动化率提升至 95%,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
六、总结
小米在广东的工厂布局已从单一手机制造扩展到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形成 “核心工厂 + 供应链集群” 的产业生态。深圳、东莞的工厂支撑高端产品量产,广州新厂则成为新的增长点,而惠州、肇庆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韧性。这一布局不仅提升了小米的产能效率,也为其在智能硬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