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代工厂与生产合作
- 光弘科技(惠州大亚湾)
作为小米最核心的手机代工厂,光弘科技自 2020 年导入小米项目以来,已实现智能手机年产能超 4000 万台。其位于大亚湾的第三智能产业园总投资 20 亿元,配置全自动贴片生产线和智能物流设施,2021 年投产后惠州总部年产能突破 1 亿台。光弘科技不仅承担小米中低端机型的生产,还逐步引入高端项目,如与小米联合研发的新型通信设备。
- 龙旗电子(仲恺高新区)
作为智能产品 ODM 龙头企业,龙旗电子在惠州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为小米提供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服务,覆盖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仲恺基地拥有 5000 平方米实验室,可快速响应小米的定制化需求。
- 康冠科技与惠科金扬科技(惠州)
这两家企业是小米电视的主要代工厂,分别负责不同尺寸和型号的电视生产。康冠科技还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供应显示器和商用显示设备。
二、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
- 小米 & 聚飞联合实验室(仲恺高新区)
2024 年 11 月,小米与聚飞光电在惠南科技园成立惠州首个联合实验室,专注于 Mini LED 背光技术、车用 LED 及 Micro LED 的研发。实验室面积超 700 平方米,配备 300 多套设备,聚焦高效节能、超薄显示方案,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小米电视和汽车中控屏。
- 供应链协同创新
惠州的伯恩光学(玻璃盖板)、欣旺达(电池)、德赛西威(汽车电子)等企业,均与小米在材料、零部件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例如,德赛西威为小米汽车提供座舱域控制器,2023 年其相关产品市场份额达 17.3%。
三、供应链与产业生态
- 产业集群优势
惠州聚集了超 50 家与小米业务相关的企业,形成从芯片封装、屏幕模组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例如,TCL 华星为小米 SU7 提供中控生态屏,而比亚迪在惠州的工厂为小米供应电池和结构件。
- 物流与仓储支持
顺丰供应链在惠州设立小米华南原料央仓,总面积 2.3 万平方米,实现保税与完税同场作业,为小米提供从海外采购到国内配送的端到端物流服务。
四、常见误解与澄清
- “小米惠州生产基地” 的误传
部分非权威来源提到 “小米惠州生产基地”,实际是指光弘科技、龙旗电子等代工厂,而非小米自有工厂。小米官方从未宣布在惠州设立自有制造基地。
- 招聘信息的混淆
招聘平台上的 “小米工厂” 多为代工厂(如光弘科技)的招聘,例如光弘科技在惠阳南星工业区的厂区招聘普工,月综合工资可达 7800-9500 元,但这些岗位隶属于代工厂而非小米直接管理。
五、未来发展趋势
- 汽车电子领域的深化合作
随着小米汽车量产,惠州的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供应规模,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部件。
- 显示技术的突破
小米 & 聚飞联合实验室计划在 2025 年前推出基于 Micro LED 的车载显示方案,推动惠州成为小米智能汽车显示技术的研发高地。
总结
惠州虽无小米自有工厂,但其电子制造业基础、代工厂产能及供应链协同能力,使其成为小米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手机到汽车,从硬件生产到技术研发,惠州与小米的合作正不断深化,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实现 “惠州制造” 与 “小米生态” 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