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国内工厂:核心生产与研发枢纽
1. 自有工厂
- 北京昌平智能工厂
- 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小米未来产业园区
- 产能:年产能 1000 万台智能手机,日均产量 3 万台。
- 产品:小米旗舰机型(如小米 14 系列、MIX Fold 4),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支持 IP68 防水等高端工艺。
- 技术:融合 AI 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实现 “数据驱动、柔性敏捷” 的智能制造。
- 北京亦庄小米智能工厂
- 位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产能:年产能百万台,主要用于新技术预研和实验生产。
- 产品:早期旗舰机型(如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验证行业前沿技术(如屏下摄像头)。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位置:武汉东湖高新区
- 产能:2025 年 11 月投产,初期产能 300 万台 / 年,2026 年达 600 万台。
- 产品:空调(占比超 50%)、电视、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产品,配套 100 余间实验室实现 “研发 - 生产” 闭环。
- 南京科技园
- 位置:南京市建邺区
- 定位:华东总部,聚焦手机和汽车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未来计划容纳 1 万名研发人员。
- 功能:软件研发中心,不直接生产硬件,但集聚生态链企业(如华米、紫米)。
2. 代工厂合作
- 富士康:
- 郑州工厂:生产中低端机型(如 Redmi Note 系列),年产能超 3000 万台。
- 深圳工厂:参与旗舰机型组装,配合小米自有工厂提升产能。
- 比亚迪电子:
- 长沙工厂:生产中高端机型(如小米 12 系列),兼顾汽车电子部件。
- 英华达:
- 南京工厂:早期为小米代工手机,现转向物联网设备。
- 龙旗、闻泰科技:
- 上海、合肥工厂:负责 ODM(原始设计制造),生产入门级机型。
二、海外工厂:本地化生产与市场渗透
1. 印度:最大海外生产基地
- 7 座工厂:
- 斯里城工厂(安得拉邦):小米海外最大单体工厂,生产手机、电视、平板,年产能超 5000 万台。
- 钦奈工厂(泰米尔纳德邦):与伟创力合作,生产 Redmi Note 系列,每秒 3 台产能。
- 帕瓦格达工厂(卡纳塔克邦):专注中低端机型组装,辐射印度南部市场。
- 政策影响:尽管面临 48 亿元资金冻结等问题,小米仍维持当地生产,95% 的印度销售手机本土化制造。
2. 东南亚:辐射区域市场
- 越南:
- 北宁工厂:DBG 科技代工,生产中高端机型(如小米 13T),出口马来西亚、泰国。
- 北江工厂:组装低端机型,利用三星供应链降低成本。
- 印度尼西亚:
- 万丹工厂(班丹格朗工业区):生产 Redmi A 系列,覆盖印尼及周边市场。
- 塞马朗工厂:与本地企业合作,组装智能家居产品。
- 马来西亚:
- 槟城工厂:Hitech Century 代工,生产路由器、充电宝,服务东南亚电商渠道。
3. 欧洲与南美
- 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工厂:Vestel 代工,生产中端机型,辐射欧洲市场。
- 巴西:
- 圣保罗工厂:DL Eletrônicos 代工,生产 4G/5G 手机,规避南美进口关税。
4. 其他地区
- 孟加拉国:
- 达卡工厂:本地企业代工,生产低端机型,主打高性价比。
- 埃及:
- 开罗工厂:组装手机和平板,面向北非及中东市场。
三、供应链策略与未来布局
- 全球化分散生产:
- 小米通过代工厂(富士康、比亚迪)和自有工厂(北京、武汉)结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例如,越南工厂利用三星供应链,印度工厂满足本地化政策。
- 自有工厂聚焦高端产品(如小米 14 Ultra),代工厂覆盖中低端,提升效率。
- 生态链协同:
- 南京科技园、上海临港产业园吸引生态链企业(如智米、云米),形成 “研发 - 生产 - 销售” 闭环。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未来将整合空调、电视、洗衣机等产品线,强化智能家居生态。
- 政策与挑战:
- 印度 “本地制造” 政策推动小米扩大产能,但资金冻结等问题可能影响长期投资。
- 东南亚工厂依赖代工厂,需平衡成本与质量控制。
四、总结
小米的工厂分布体现了 “核心技术自主化、生产制造全球化” 的战略:
- 国内:以北京、武汉自有工厂为核心,生产高端产品,南京、上海聚焦研发与生态。
- 海外:印度、越南、印尼为三大枢纽,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规避贸易壁垒。
- 未来: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汽车超级工厂(北京亦庄)将进一步拓展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种布局不仅支撑了小米的全球市场份额(2024 年 Q3 全球第三),也为其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提供了制造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