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生产厂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7:20:3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生产厂家
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以自建工厂为主导,同时在发展初期曾采用代工模式。截至 2025 年 4 月,其核心生产布局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自建工厂: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1. 工厂概况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枢纽。该工厂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 630 亿元,总占地面积达 105 公顷(一期 72 万平方米,二期 33 万平方米)。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拥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配备超过 700 台机器人,关键工艺自动化率达 100%。
2. 产能与车型
  • 一期工厂:2024 年 3 月揭幕,4 月开始交付首款车型 SU7,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8 万辆,2025 年 Q1 月均交付量约 1.2-1.5 万辆,实际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
  • 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主要生产 SU7 改款及新车型 YU7(定位中大型 SUV)。二期工厂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兼容多车型生产,换型时间仅需 15 分钟。

3. 生产模式
工厂采用 “前店后厂” 模式,集生产、研发、测试、销售于一体。例如,工厂店与生产线仅隔一条马路,用户可直接在工厂提车,并参观生产流程。这种模式缩短了交付周期,提升了用户体验。

二、代工合作:历史与现状


1. 初期代工阶段(2023-2024 年)
小米在自建工厂投产前,曾与北汽集团合作代工生产。例如,小米 SU7 的部分车型通过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并在工信部申报信息中明确标注生产厂商为北汽。这一阶段的代工合作帮助小米快速实现量产,但存在产能受限、品牌独立性不足等问题。
2. 独立生产转型(2024 年至今)
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结束与北汽的代工关系。此后,小米 SU7 的生产主体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也从 “北京小米” 改为 “小米”。目前,小米汽车的所有车型均由自建工厂生产,代工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

三、未来布局:武汉工厂与供应链整合


1. 武汉工厂规划
小米计划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建设新工厂,规划占地约 2000 亩,毗邻小鹏、路特斯等车企。该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启动试生产,2026 年正式投产,初期产能规划为 30 万辆,主要生产增程式 SUV 车型 “昆仑”(内部代号)。武汉工厂将与北京工厂形成 “南北双基地” 格局,辐射华中市场,分散供应链风险。
2. 供应链协同
小米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例如,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麒麟电池,与汇川技术合作驱动电机,与思灵机器人合作打造柔性组装线(单位小时产量提升 30%)。此外,小米 52 家核心供应商中,52% 位于京津冀地区,实现了近地化配套和快速响应。

四、产能挑战与应对


1. 当前瓶颈
北京工厂一期产能已接近极限(月均交付 1.5 万辆),但 SU7 订单积压仍达 8-10 万辆,部分车型交付周期长达 12-16 周。供应链波动(如芯片、电池供应)和生产线调试是主要制约因素。
2. 解决方案
  • 产能爬坡:北京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可提升至 2.2 万辆。
  • 供应链优化:引入弗迪电池作为二供,2025 年 Q2 起月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1 万套,缩短标准版交付周期 3-4 周。
  • 区域调度:优先向华东、华南分配产能,东北、西北地区交付周期延长 15-20 天。

总结


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已从初期的代工模式转型为自建工厂主导,北京亦庄工厂是当前核心生产基地,武汉工厂将成为未来增长引擎。通过 “自建 + 供应链协同” 策略,小米正逐步实现产能扩张与技术自主,但其产能爬坡速度能否匹配市场需求,仍需观察供应链稳定性和新工厂投产进度。
小米汽车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