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工厂的员工人数存在不同来源的信息差异,但核心数据指向以下结论:
一、核心数据与权威来源
- 雷军公开声明
雷军在 2024 年 4 月 23 日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工厂(一期)的员工总数不到 1300 人,其中包括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一数据被多次引用,且与工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吻合 —— 工厂引入700 多个机器人,关键工艺(如压铸、涂装、总装)实现100% 自动化,每 76 秒下线一辆车。
- 第三方观察与行业分析
- 2025 年 1 月,雪球用户讨论提到,小米汽车工厂一期扩产后员工数量约为1600 人,推测是在产能提升后增加了部分生产人员。
- 2025 年 3 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朱民参观工厂后提到,小米工厂共有2000 人,其中一半为研发人员。这一数据可能涵盖整个小米汽车业务团队(包括研发、管理等),而非仅生产制造环节。
- 2025 年 1 月,CNMO 科技报道称工厂员工数量约为800 人,但未明确统计范围,可能仅指某一阶段的生产人员。
二、数据差异的原因解析
- 统计范围不同
- 生产人员 vs. 全业务团队:雷军提到的 1300 人可能仅指工厂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和工程师,而朱民的 2000 人可能包括研发、供应链、管理等职能部门。
- 一期 vs. 二期工厂: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7 月开工,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当前(2025 年 4 月)二期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因此人数集中在一期工厂。
- 自动化对人力的替代
工厂高度依赖机器人和 AI 技术,例如:
- 压铸车间使用全球领先的 9100T 压铸设备,效率比特斯拉美国工厂高 10 倍。
- AI 视觉检测系统 2 秒完成缺陷检测,精度提升 5 倍。
这种模式大幅减少了对传统流水线工人的需求,生产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监控和维护。
- 产能爬坡与阶段性调整
2024 年 6 月,小米为冲刺 12 万辆交付目标,曾短期扩招普工,日薪达 275-300 元,工作时长 10-11 小时。但随着自动化水平提升,2025 年产能趋于稳定后,人员需求可能回落至 1300 人左右的常态化规模。
三、综合结论
当前小米汽车工厂(一期)的直接生产及技术人员约为 1300-1600 人,具体取决于统计范围和产能阶段:
- 1300 人:雷军及官方渠道多次确认的核心数据,反映自动化生产的常态化配置。
- 1600 人:产能扩张后的短期峰值,可能包含临时或季节性用工。
- 2000 人:若涵盖研发、管理等全业务团队,则符合小米汽车整体员工增长趋势(截至 2024 年 3 月,小米汽车团队已有 3400 名研发人员)。
四、未来趋势
- 二期工厂投产的影响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至 30 万辆。尽管产能提升,但自动化程度可能进一步提高,新增人员或集中在技术维护和管理岗位,而非传统生产岗位。
- 行业对比与效率优势
小米工厂的人均产能远超传统车企。例如,2000 人年产能 35 万辆,人均 175 辆,而特斯拉上海工厂约 1.5 万人年产能 75 万辆,人均 50 辆。这种效率差异源于小米对智能制造的深度投入。
五、总结
小米汽车工厂的员工人数并非传统车企的 “人海战术”,而是通过高自动化、强技术驱动实现高效生产。当前一期工厂直接生产人员约 1300-1600 人,未来随着二期投产和技术迭代,人数可能小幅增长,但人均产能将持续领先行业。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小米的技术野心,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