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内核心工厂
1. 北京昌平智能工厂
- 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小米未来产业园区
- 投产时间:2024 年 2 月正式投产
- 产能:年产能 1000 万台旗舰手机,日均产量 3 万台
- 技术亮点: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95% 以上工序由智能机器人完成,采用 AI 质检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 “零人工干预” 生产。
- 产品:小米 14 系列、MIX Fold 4 折叠屏手机等高端机型。
2. 北京亦庄汽车工厂
- 位置: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
- 产能规划:
- 一期:2024 年 3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生产小米 SU7 系列。
- 二期:2025 年 6 月竣工,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达 30 万辆,预计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
- 技术:采用 “黑灯工厂” 模式,焊接自动化率 100%,涂装线实现 AI 瑕疵检测。
3.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位置:武汉东湖高新区
- 建设进度:2025 年 2 月完成主厂房封顶,预计 11 月投产,2026 年大规模量产。
- 产能:一期规划年产空调 500 万台,配套百余间实验室,实现 “研发 - 生产” 闭环。
- 意义:小米首个空调工厂,标志着其智能家电全球化制造能力的起点。
4. 天津、深圳、重庆等工厂
- 天津工厂:早期生产手机和平板,现主要代工智能电视,合作方包括中山纬创、TCL 华星光电。
- 深圳工厂:位于珠三角电子产业集群,生产中高端手机及 IoT 设备,依托当地供应链优势快速响应市场。
- 重庆工厂:辐射西南市场,生产 Redmi 系列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与富士康、英业达等代工厂合作。
二、海外制造基地
1. 印度
- 工厂:安得拉邦斯里城工厂、泰米尔纳德邦马杜兰塔甘工厂
- 产能:年产手机超 5000 万台,占小米印度市场份额的 90% 以上,生产 Redmi Note 系列及 POCO 品牌。
- 本地化:100% 本土化生产,雇佣超 1.5 万名印度员工,带动当地零部件供应链发展。
2. 越南
- 工厂:北宁省北宁工厂、北江省北江工厂
- 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供应东南亚及欧洲市场,部分机型通过欧盟 CE 认证。
- 优势:利用越南的低关税政策,降低出口成本。
3. 印尼、马来西亚、巴西等
- 印尼:泗水市工厂生产手机和电视,服务于东南亚穆斯林市场,推出定制化 Ramadan 限量版机型。
- 马来西亚:槟城工厂生产路由器和 IoT 设备,依托当地电子产业集群降低物流成本。
- 巴西:圣保罗工厂生产手机和电视,年产能 500 万台,主打高性价比机型以应对南美市场竞争。
三、生态链与代工厂布局
1. 生态链企业
- 华米科技(安徽合肥):生产小米手环、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占比超 30%。
- 紫米科技(江苏无锡):代工小米移动电源、充电器,拥有 100 + 专利技术。
- 云米科技(广东佛山):生产智能冰箱、洗衣机,与小米共享供应链数据。
2. 核心代工厂
- 富士康:负责小米高端机型组装,如小米 15 Ultra,采用 “零接触” 生产线。
- 立讯精密:代工小米汽车电子部件,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 比亚迪电子:生产手机金属中框,良品率达 99.5%。
四、未来战略
- 产能扩张:计划 2025 年将全球手机产能提升至 3 亿台,汽车产能突破 50 万辆。
- 技术升级:北京昌平工厂二期将引入量子点显示技术,武汉家电工厂规划 AI 质检系统。
- 可持续发展:所有自有工厂 2025 年前实现 100% 绿电使用,海外工厂推行碳足迹追踪。
总结
小米的制造网络以 “自主工厂 + 生态链 + 代工厂” 模式构建,国内聚焦高端研发与智能制造,海外侧重本地化生产以规避贸易壁垒。这种布局不仅支撑了其全球市场份额(2025 年 Q1 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三),也为其 “高端化” 战略提供了产能保障。若需查询具体产品的生产地,可通过小米官网 “全球网点” 或产品包装上的制造商信息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