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工厂最新消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4:12:42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工厂最新消息
小米汽车工厂近期迎来多项关键进展,从产能扩张到技术升级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产能加速扩张:二期工厂投产在即,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台


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基地二期工厂已于 2025 年 4 月 17 日完成规划验收,进入竣工冲刺阶段。该工厂紧邻一期工厂东侧,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超过 30 万辆。按照计划,二期工厂将于 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最迟 8 月正式投产,投产后小米汽车整体年产能将突破 35 万辆,远超原计划的 30 万台目标。
这一产能跃升得益于小米高效的建设速度。自 2024 年 7 月以 8.42 亿元购得地块后,小米立即启动施工,通过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仅用 9 个月便完成主体工程。二期工厂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切换生产不同车型,未来将主要承担小米 SU7 系列及新车型 YU7 的生产任务。

二、技术升级:智能化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


二期工厂在技术层面实现多项突破:
  1. 智能制造:引入 8000 吨一体化压铸车间,可实现车身底盘的一次成型压铸,减少零部件数量 30%,生产效率提升 40%。AI 质检中心配备 300 台智能检测设备,实现零部件缺陷识别准确率 99.9%。
  2. 电池技术:配套建设超充电池 pack 产线,支持小米自研的 9100 吨压铸设备与 CTB3.0 电池技术,可实现电池包的快速组装与测试,预计将 SU7 Ultra 的整车制造成本降低 23%。
  3. 绿色生产:延续一期工厂的环保理念,二期工厂屋顶铺设光伏面板,建设 16.2 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 1640 万千瓦时,相当于种植 54 万棵树。涂装车间采用水性环保涂料与干式纸盒喷漆技术,VOCs 排放较传统工艺减少 80%。

三、新车型与供应链布局:南北双基地成型,供应链深度整合


  1. 新车型进展:首款 SUV 车型 YU7 因产能问题上市时间推迟至 8 月,该车型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轴距达 3000mm,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CLTC 续航超 600km。小米增程 SUV “昆仑” 预计 2025 年四季度亮相,起售价或低至 15 万元。
  2. 武汉工厂规划:小米武汉生产基地选址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约 2000 亩,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预计 2026 年投产。该基地将辐射华中市场,与北京工厂形成 “南北双基地” 格局,分散供应链风险并缩短交付半径。
  3. 供应链整合:小米通过投资轻量化材料企业(如蜂窝铝镁合金型材供应商),将车身减重 15%,同时构建 “半小时供应链生态圈”,在工厂 3 公里半径内集聚宁德时代电池 pack 工厂、地平线智驾研发中心等配套企业,提升零部件供应效率。

四、产能挑战与应对策略:订单积压倒逼管理优化


尽管产能大幅提升,小米仍面临订单积压问题。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订单超 35 万辆,交付周期长达 8-12 个月。为缓解压力,小米采取以下措施:
  1. 生产管理:一期工厂实行双班制,日产能提升至 800 台;二期工厂投产后将启动三班倒,目标实现 76 秒下线一台整车。
  2. 供应链优化:直接采购电池包以减少中间环节,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电池产能稳定。
  3. 政策借力:积极响应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通过 “以旧换新”“报废补贴” 等刺激消费,同时享受北京、深圳等地的不限行政策,提升市场需求。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工厂的扩张不仅重塑自身产能格局,也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 区域经济带动:北京亦庄工厂带动上下游企业新增投资超 80 亿元,每增加 1 个岗位可催生 4.2 个配套岗位,预计二期投产后将带动区域新增就业超 1.2 万人。
  • 技术输出:小米开放供应链资源,允许友商采购其轻量化材料与智能驾驶方案,推动行业整体降本增效。
  • 长期目标:小米计划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产能,武汉工厂投产后,将形成 “北京 + 武汉” 双核心产能布局,为全球化扩张奠定基础。

总结


小米汽车工厂正以 “中国速度” 实现产能与技术的双重突破。二期工厂的投产、武汉基地的规划,以及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均为其 2025 年 35 万台交付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尽管面临订单积压与供应链压力,小米通过智能化升级与政策协同,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领跑。未来,随着更多新车型的推出与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小米汽车的产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小米汽车工厂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