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厂定位与战略意义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是小米集团首个自建汽车制造基地,总投资约 630 亿元,旨在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园区。工厂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占地面积达 71.8 万平方米(约 1077 亩),相当于 1 个故宫的规模,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自研大压铸技术和电池车间的智能工厂。
二、建设进展与产能规划
1. 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建设周期: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竣工,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4 月启动首批交付。
- 产能爬坡:初期日产能不足 300 辆,通过双班制生产,2024 年 6 月产能提升至月产 1.2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产能利用率高达 160%。
- 技术布局: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其中压铸车间采用自研 9100 吨一体化压铸岛集群,可将 72 个零部件一次成型,焊点减少 840 个,车身减重 17%。
2. 二期工厂:建设中,2025 年 6 月竣工
- 规划产能: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占地面积约 53 公顷,投产后年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目标满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需求。
- 最新进展:2025 年 4 月,二期工厂部分路面已硬化,车身车间封顶,预计 6 月中旬竣工,7-8 月投产,三期工厂规划地块已公示。
三、核心技术与智能制造
- 全域 800V 高压平台:搭载自研「麒麟全域 800V+」架构,支持 4C 超快充(12 分钟补能 10%-80%),配合宁德时代 CTB 3.0 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80Wh/kg,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
- 智能驾驶系统:配备小米首款车规级神经拟态芯片「赤兔 N1」,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实时训练,城市场景变道成功率 99.3%,鬼探头识别准确率 98.7%。
- 环保与能效:
- 废气处理:涂装车间废气净化率超 80%,达到首都严苛排放标准。
- 废水循环:采用预处理、中水处理等技术,循环用水比例 50%,电泳槽清洗水超滤回收减少 80% 新水用量。
- 绿色能源: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 1640 万千瓦时,相当于种植 54 万棵树,厂区 100% 纯电摆渡车运营。
四、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小米 SU7 的生产依托全球顶级供应链体系,核心合作伙伴包括:
- 电池: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 驱动系统:汇川技术(电机)、拓普集团(空气悬架)。
- 智能座舱:蓝思科技(中控屏)、光庭信息(车机系统)。
- 热管理:银轮股份、奥特佳(热管理系统)。
此外,小米与北汽蓝谷、华为等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五、最新动态与用户体验
- 交付压力与产能释放: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累计锁单超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约 15 万台,交付周期最长达 49 周(约 11 个月)。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瓶颈将逐步缓解。
- 工厂开放参观:自 2025 年 1 月起,小米汽车工厂全面开放预约参观,用户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报名,近距离体验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展厅及测试跑道。
- 市场目标:雷军宣布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汽车将加速构建「超级工厂矩阵」,向全球前五车企目标迈进。
六、总结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不仅是 SU7 的生产基地,更是小米集团从消费电子跨界造车的战略支点。其技术创新(如一体化压铸、全域高压平台)、产能规划(30 万辆年产能)及生态整合(小米 IoT 互联),展现了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野心与实力。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实现交付量质的飞跃,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