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武汉工厂的选址与规模
武汉工厂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总规划用地约 2000 亩,与小鹏汽车、路特斯汽车等企业的工厂相邻。这一选址依托武汉作为传统汽车工业重镇的产业基础,周边聚集了 14 家整车工厂和 1200 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完善的汽车产业链。
二、建设进度与产能规划
- 建设状态:
工厂已于 2025 年 4 月启动建设,航拍画面显示土地已围起,基桩施工和土方作业正在进行中。小米官方已招聘武汉工厂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显示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 产能目标:
武汉工厂规划产能将支撑小米汽车 2026 年百万辆产销量目标,可能成为其第三或第四座生产基地。根据供应链信息,工厂未来可能生产小米 N3 增程式 SUV 等车型,预计 2026 年投产。 - 技术特点:
虽然具体技术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参考小米北京工厂的技术布局(如 9100 吨一体化压铸岛、全自动 AI 质检系统),武汉工厂可能采用类似的智能化生产线,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本地供应链:
武汉华星光电为小米 SU7 提供车载屏,武汉本地企业如富特科技、卡倍亿等已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分别提供电驱系统、汽车线缆等关键零部件。 - 与东风集团的合作:
小米曾与东风集团就代工合作进行洽谈,考虑利用东风云峰工厂的闲置产能(年产能 30 万辆)。尽管双方在合作模式上存在分歧(如东风不愿仅作代工厂),但最新传闻称合作已谈妥,预计 2025 年底正式宣布。
四、政府支持与产业协同
- 政策支持:
武汉市政府为小米汽车提供土地、配套设施建设等支持,并成立工作小组对接项目。湖北省政府也积极推动小米工厂落户,协调地方资源与东风集团合作。 - 产业协同:
武汉作为 “中国车谷”,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生态,小米可借助当地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辐射中部、南部和西部市场,与北京工厂形成互补。
五、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武汉工厂的建设将带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宜昌已启动 “宜荆荆恩” 四地交付中心建设,预计创造就业岗位并促进汽车消费新业态(如汽车主题酒店、赛道等)。此外,小米在武汉的智能家电工厂也将与汽车项目形成产业联动,进一步强化当地的科技产业布局。
六、未来展望
武汉工厂是小米汽车扩产计划的重要一环,其投产将缓解现有产能压力(北京工厂一期实际产能已超设计值 200%),并为后续车型(如 YU7、N3)的量产提供保障。随着工厂建设推进,小米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百万辆目标,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总结
湖北小米汽车工厂的建设标志着小米在汽车产业的战略深化。武汉的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地理位置优势,将为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尽管部分细节(如具体产能、合作模式)仍待官方确认,但工厂的落地已为小米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