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工厂3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22 14:12:17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工厂3期
小米汽车工厂三期的规划与建设是小米汽车产能扩张战略的重要环节,目前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北京亦庄的潜在地块布局,同时武汉等地也被列为未来可能的候选。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北京亦庄三期工厂:产能扩张的核心


1. 地块规划与选址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2025 年 3 月公示的信息,小米汽车三期工厂拟选址于北京亦庄新城 YZ00-0606 街区 0110、0111 地块,紧邻已开工的二期工厂,占地面积约 52 公顷,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 1.0,建筑高度限制 60 米。该地块与一期、二期工厂形成 “超级工厂矩阵”,地理位置集中,便于资源共享和生产协同。

2. 建设进度与投产时间


  • 二期工厂进展: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7 月竞得土地,9 月完成部分地基建设,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投产后与一期工厂合计产能可达 30 万辆 / 年,极限产能或达 60 万辆 / 年。
  • 三期工厂规划:三期地块于 2025 年 3 月公示,预计 6 月完成土地摘牌,2026 年 5 月正式投产。若进展顺利,三期工厂将进一步缓解小米汽车的产能压力。

3. 产能与技术升级


  • 产能目标:三期工厂建成后,北京亦庄基地总产能有望突破 100 万辆 / 年,支撑小米汽车 2026 年 100 万辆的销售目标。
  • 技术布局:三期工厂可能引入 8000 吨一体化压铸车间、AI 质检中心和超充电池 pack 产线,提升生产自动化率至 90%,并实现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例如,信然压缩机为二期工厂提供的螺杆增压空压机技术,未来可能在三期工厂进一步应用,优化生产效率。

4.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北京经开区对小米工厂的建设给予了高效支持,例如二期工厂地块从征地到获批仅用时 63 天。此外,亦庄周边已形成 “半小时供应链生态圈”,宁德时代、地平线、福耀科技等供应商均在附近布局,降低物流成本。

二、武汉工厂:潜在的第四生产基地


1. 选址传闻与优势


武汉被广泛推测为小米汽车未来工厂的候选城市之一,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 产业基础: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拥有东风本田、岚图、小鹏等整车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完善,2024 年新能源车产量 40 万辆,需引入头部企业补足短板。
  • 人才与交通: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为汽车研发提供人才储备;作为 “九省通衢”,物流网络发达,便于全国市场覆盖。
  • 政策争取:湖北省政府与东风集团积极推动小米工厂落户,东风云峰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可能成为代工候选,利用闲置产能快速投产。

2. 进展与挑战


  • 谈判动态:小米与武汉的合作仍在洽谈中,东风集团需权衡代工与自有品牌产能的分配。若合作达成,武汉工厂可能成为小米第四座整车厂,预计 2026 年投产。
  • 政策支持:武汉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补贴(最高 2 万元)和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未来可能针对小米工厂出台专项优惠。

三、产能扩张的背景与影响


1. 市场需求驱动


小米 SU7 系列自 2024 年 4 月上市以来,累计锁单超 43 万辆,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但截至 4 月仅交付 7.97 万辆,产能缺口显著。三期工厂的建设是应对订单积压(待交付超 20 万辆)的关键举措。

2. 技术与资金保障


  • 技术储备:小米自研的 9100 吨压铸设备、CTB3.0 电池技术将在三期工厂落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 资金支持:小米 2025 年 3 月通过配股募资 425 亿港元(约 397 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和研发投入,为三期工厂提供资金保障。

3. 区域经济影响


  • 北京:巩固 “智能汽车城市” 地位,带动亦庄及周边配套产业发展,预计新增就业超 1.2 万人。
  • 武汉:若工厂落地,有望带动千亿级产业链,推动湖北 GDP 增长,并重塑中部汽车产业格局。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建设标志着其从 “产品爆发” 向 “产能扩张” 的战略升级。北京亦庄作为核心基地,将通过三期工厂实现产能翻倍;武汉等地的潜在布局则体现了小米全国化生产的长远规划。随着工厂陆续投产,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百万级产能,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小米汽车工厂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