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车型定位与核心亮点
1. MX11 纯电 SUV(2025 年上市)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运动化风格,采用溜背式轿跑 SUV 造型,车身线条流畅,前脸配备标志性的 “米” 字 LED 大灯,尾部为贯穿式尾灯,整体设计酷似法拉利 Purosangue。
- 动力性能:
- 单电机版:最大功率 220kW,峰值扭矩 400N・m,0-100km/h 加速约 6.5 秒。
- 双电机版:综合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0-100km/h 加速进入 3 秒级,续航里程预计 600-700km(CLTC 工况)。
- 智能配置:
- 搭载小米自研的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HAD),中高配车型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领航辅助(L2 + 级),可应对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等复杂场景。
- 智能座舱配备高通 8295 芯片,支持语音交互、多屏联动(中控屏 + 副驾屏),并深度整合小米生态链设备。
- 价格区间:预计 25-35 万元,定位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对标特斯拉 Model Y、极氪 X 等车型。
2. 昆仑增程式 SUV(2026 年上市)
- 设计语言:采用方正的车身轮廓,主打家用实用性,轴距或达 2900mm 以上,提供 5/7 座布局,后排空间宽敞。
- 动力系统:
- 搭载 1.5T 增程器 + 电机的增程式混动系统,纯电续航 200-300km(CLTC 工况),综合续航超 1000km。
- 支持 DIY 选装模式,用户可自行选装部分非核心配件(如轮毂、内饰材质),降低购车成本。
- 智能配置:
- 入门版车型或采用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中高配版配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领航辅助。
- 座舱搭载 MIUI Car 系统,支持手机互联、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
- 价格区间:预计 15-20 万元,定位亲民家用市场,对标理想 L6、问界 M5 等增程式 SUV。
二、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布局
1. 电池与电驱技术
- MX11 纯电 SUV: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充电补能 510km。
- 昆仑增程式 SUV:搭载比亚迪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增程器由新晨动力供应,热效率达 43%。
2. 智能驾驶升级
- 端到端大模型:小米汽车 3 将搭载基于 1000 万 Clips 数据训练的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实现 “车位到车位” 的全场景领航,支持代客泊车、自动过闸等功能。
- 感知硬件:MX11 中高配版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 + 3 颗毫米波雷达,而昆仑增程式 SUV 入门版或采用纯视觉方案,依赖高精度地图和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
3. 供应链协同
- 核心供应商:宁德时代(电池)、博世(底盘系统)、汇川技术(电机)、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确保零部件供应稳定。
- 自研技术:小米自研泰坦合金车身材料,结合 9100T 压铸工艺,提升车身刚性并降低重量。
三、市场策略与竞争对手
1. 细分市场定位
- MX11 纯电 SUV:瞄准 25-35 万元纯电 SUV 市场,与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极氪 X 等竞争,主打性能与智能化。
- 昆仑增程式 SUV:以 15-20 万元价格切入家用市场,对标理想 L6、问界 M5、深蓝 S7,强调续航与性价比。
2. 竞争优势
- 生态互联:小米汽车 3 将深度整合小米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实现 “人车家” 无缝联动,例如通过小米手环解锁车辆、语音控制家中空调等。
- 成本控制:复用手机供应链管理经验,通过规模化采购和自研技术降低成本,例如昆仑增程式 SUV 的 DIY 选装模式可节省约 10% 的购车成本。
3. 潜在挑战
- 市场信任度:小米 SU7 曾因高速事故引发安全争议,需在小米汽车 3 上强化电池安全(如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和智能驾驶可靠性。
- 产能压力:小米汽车一期工厂产能已饱和,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投产,可能影响 MX11 和昆仑的交付进度。
四、总结与展望
小米汽车 3 的两款车型将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矩阵:MX11 纯电 SUV主攻中高端市场,以性能和智能化吸引科技爱好者;昆仑增程式 SUV则以低价走量策略,抢占家用车市场。若小米能在安全技术、产能交付和生态体验上持续优化,有望在 2025-2026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