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旗舰轿车:小米 SU7 系列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 自 2024 年上市以来持续热销,2025 年第一季度以 7.59 万辆的销量位列中国轿车市场第四名。其产品矩阵包括:
- 基础版(21.59 万 - 29.99 万)
- 提供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700km CLTC)、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830km CLTC)、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810km CLTC)三种选择。
- 技术亮点:搭载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2 分钟快充至 80%;智能驾驶系统采用 BEV+Transformer 算法,支持全国无图城市 NOA。
- 性能旗舰:SU7 Ultra(52.99 万 - 81.49 万)
- 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
-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专用电池,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补能 50%;配备碳陶瓷制动盘、碳纤维组件等赛道级配置。
二、首款 SUV:小米 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售价格 30-40 万元,核心参数如下:
- 尺寸与设计: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尾翼及五幅式轮毂,风阻系数 0.23Cd。
-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最高时速 253km/h,CLTC 续航 820km。
- 单电机版最大功率 235kW,续航 725km。
- 智能配置: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系统;内饰采用红白双拼色设计,主驾座椅配备电动腿托,副驾支持零重力模式。
三、未来车型规划
- 增程 SUV “昆仑”(2026 年推出)
- 定位三排六座大型 SUV,采用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km,综合续航超 1000km。
- 配备后轮转向技术,支持直流快充,起售价或低至 15 万元,直接对标理想 L9、问界 M9。
- 全尺寸 SUV(2026 年后)
- 车身长度超 5 米,轴距接近 3 米,采用增程式混动系统,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售价预计 30-40 万元。
四、技术亮点与生态布局
- 三电技术
- 固态电池: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5.0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500Wh/kg,支持 12 分钟快充至 80%,热失控风险降低 90%。
- 全域 800V 平台:2025 款 SU7 实现三电系统与补能网络闭环,低温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3%。
- 智能驾驶
- 端到端大模型:采用神经拟态芯片 “赤兔 N1”,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实时训练,复杂城市场景变道成功率 99.3%。
- 生态协同:深度接入小米 IoT 生态,支持 2000 + 智能设备无感控制,可联动家中空调、安防系统等。
- 充电网络
- 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覆盖 102 万充电桩,高速服务区覆盖率 88.1%;自建 600kW 液冷超充网络,支持即插即充。
五、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数据:2024 年 SU7 交付超 13.5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销量 2.92 万辆,位居中大型车榜首。
- 用户评价:
- 优势:性价比高(21.59 万起)、智能座舱交互流畅、小米生态无缝连接。
- 争议:部分用户反馈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如施工路段)存在误判,紧急制动偶发误触发。
总结
小米汽车以 “技术普惠” 为核心理念,通过 SU7 系列打开市场,YU7 拓展 SUV 领域,未来计划以增程车型切入家庭市场。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三电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尽管智能驾驶仍需优化,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2025 年预计超 300 亿元),小米正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