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核心布局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总部运营和销售网络三大维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生产制造基地:聚焦北京,辐射全国
- 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核心生产基地)
- 位置: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规模与产能:
- 一期工厂占地 72 万平方米,2023 年竣工,年设计产能 15 万辆,实际产能通过优化已提升至月产 1.2 万辆。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2024 年动工,2025 年中竣工,总产能目标 35 万辆,工厂总面积扩展至 105 公顷,新增 52 公顷用地。
- 技术亮点:
- 自建大压铸车间(最大压铸机 6000 吨)、电池车间,实现 76 秒下线一台车的高效生产。
- 拥有 29 个研发实验室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测试路况,支持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测试。
- 绿色工厂设计,光伏板年发电 1640 万度,废水废气处理效率超 99%。
- 武汉工厂(规划中)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毗邻小鹏、路特斯工厂,占地 2000 亩(约 133 公顷)。
- 进展:2025 年 4 月已动工,基桩建设和土地平整完成,预计 2026 年支撑百万辆产能目标。
- 优势:依托武汉 “九省通衢” 的地理位置和东风汽车供应链,运输成本比北京低 20%,人力成本优势显著。
- 上海工厂(传闻与规划)
- 早期动态:2023 年曾传出招标信息,涉及焊装线体项目,但 2025 年未获官方确认。
- 可能性:上海作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中心,未来或布局研发或补充产能,但当前重心仍在亦庄和武汉。
二、总部与研发中心:北京为核心,多地协同
- 北京总部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创意产业园,负责战略决策、研发设计和营销管理。
- 功能:
- 创新产业大楼内设有研发、行政、营销等部门,整合小米生态资源。
- 与亦庄工厂联动,实现 “研发 - 生产 - 销售” 一体化。
- 研发中心
- 北京亦庄:工厂内设有实验楼,支持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研发。
- 上海:2024 年辟谣 “研发中心收缩” 传闻,上海团队持续扩招,聚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
- 武汉:光谷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同步建设研发中心,未来或拓展汽车相关技术。
三、销售与服务网络:“1+N” 模式覆盖全国
- 销售渠道布局
- “1” 代表直营交付中心:
- 一城一设,承担交付、销售和售后服务,如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店、上海松江区九淦交付中心。
- 典型案例:北京亦庄工厂店可直接参观生产线,提供试驾和购车服务。
- “N” 代表代理销售触点:
- 销服一体店:与百强经销商合作,如恒信汽车、四川港宏,覆盖苏州、重庆等 17 城,提供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
- 小米之家:在核心商圈的小米之家引入汽车展示,如福州台江区万象生活城、厦门 SM 城市广场。
- “1” 代表直营交付中心:
- 全国重点城市网点
- 北京:7 家网点,包括博瑞汽车园销售中心、华熙 LIVE 城市展厅。
- 上海:8 家网点,如徐汇百联汽车体验店、世纪汇广场展厅。
- 福建:福州闽侯县青口交付中心、厦门 SM 城市广场展厅。
- 广东:深圳深业车城、佛山南海区海八路交付中心。
- 湖北:武汉光谷总部园区交付中心、武昌区楚河汉街体验店。
- 服务特色
- 高效交付:交付中心集中处理订单,避免经销商压库,如南京交付中心 20 人团队月均交付 4570 辆车。
- 数字化支持:线上订单直达交付中心,线下体验与线上服务结合,提升购车效率。
四、合作与代工:技术互补为主
- 与一汽的合作
- 技术研发:双方合作开发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未涉及生产代工。
- 历史项目:早期传闻代工未果,当前以技术合作为主。
- 与江淮、奇瑞的传闻
- 江淮代工:2024 年传闻小米 SU7 由江淮代工,但未获官方确认,小米回应 “一切以官方信息为准”。
- 奇瑞合作:子公司智米科技与奇瑞 iCAR 合资,负责产品定义,奇瑞负责生产,首款车型定位 10 万元纯电 SUV。
五、未来展望
- 产能目标:2025 年北京工厂冲刺 35 万辆交付,2026 年武汉工厂投产后目标百万辆。
- 国际化布局:暂未明确海外工厂计划,但小米生态出海经验可能为后续拓展铺路。
- 技术升级:持续投入自动驾驶、电池固态化等领域,亦庄工厂的研发实验室提供支撑。
如需了解具体购车地点,可通过小米官网或 “小米汽车” APP 查询附近交付中心或合作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