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车型:SU7 Ultra 与 YU7 双箭齐发
- 小米 SU7 Ultra:性能与豪华的新标杆
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的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搭载超级三电机系统,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达 350km/h,定位 “赛道级纯电旗舰”。其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车内标配双腔空气弹簧、碳纤维内饰,并首次引入 “赛道模式”,可通过 OTA 解锁赛道专用散热系统和制动调校。
- 小米 YU7:智能座舱与跨界设计的突破
作为小米第二款车型,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大型轿跑 SUV。其内饰采用 “远端贯穿屏” 设计,取代传统仪表盘,通过前挡风玻璃下方的长条屏幕显示车速、导航等信息,搭配 AR-HUD 增强现实功能。动力方面,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达 691 马力,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支持 5 分钟充电 200 公里。
二、市场表现:销量登顶与产能爬坡
- 销量持续领跑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上市 11 个月累计销量突破 32 万辆,其中 3 月单月交付 29,244 辆,位居中大型车销量榜首,超越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S 等竞品。SU7 Ultra 上市后 2 小时大定破万,成为高端纯电市场黑马。
- 产能瓶颈与工厂扩建
小米北京工厂一期当前月产能约 3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年产能提升至 15 万辆。武汉工厂已启动建设,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预计 2026 年投产。此外,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新增 33 家门店,覆盖保定、德州等三四线城市,全国门店总数将超 260 家。
三、技术进展:自动驾驶与生态整合
- 智能驾驶系统升级
小米 SU7 搭载的 Xiaomi Pilot 2.0 系统已支持全国无图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可识别锥桶、施工路段等静态障碍物。2025 年 2 月推出的 HAD(超级智能驾驶)系统新增自动过闸机、ETC 识别等功能,但 4 月北京高速,但 4 月北京高速事故暴露了传感器误判问题,小米已启动算法优化,并强调 “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
- 三电技术突破
- 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 CTB 3.0 一体化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 30%,支持 - 30℃低温环境下续航衰减小于 10%。
- 电机:自研小米超级电机 V6s,采用碳化硅高压平台,效率达 97.5%,已搭载于 SU7 Ultra。
- 底盘:小米智能底盘集成 CDC 可变阻尼悬架,可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避震硬度。
- 生态整合:人车家全场景互联
通过 HyperOS 系统,小米汽车实现车机与米家设备无缝联动,支持手机远程控制家居、车内语音操控家电等功能。此外,UWB 数字钥匙、车家控制等功能进一步强化用户粘性。
四、市场策略:渠道下沉与全球化布局
- 三四线城市渗透
小米汽车加速向低线城市扩张,3 月新增 15 家门店,覆盖 65 个城市,4 月计划再新增 33 家,首次进入保定、湘潭等城市。服务网点同步扩展至 127 家,覆盖 75 个城市,解决 “约号难” 问题。
- 海外市场试水
小米已成立海外销售筹备组,计划通过小米之家门店在欧洲进行小批量测试销售。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SU7 曾在法国展出,雷军表示 “未来将进入全球市场”。自动驾驶团队正在招聘海外法规认证专家,为 L3/L4 级功能的本地化适配做准备。
五、挑战与应对
- 安全信任危机
4 月北京高速事故后,小米发布《智能驾驶安全白皮书》,承诺 “数据透明化”,并计划在 2025 年 Q3 推送 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升级,支持静态障碍物识别。此外,小米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 “智能驾驶安全联合实验室”,强化极端场景测试。
- 竞争加剧
面对华为 ADS 3.0、特斯拉 FSD 等竞品,小米采取 “技术普惠” 策略:SU7 Ultra 标配激光雷达 + Orin-X 芯片,而售价仅为 52.99 万元,较同级竞品低 20%-30%。同时,小米计划在 2026 年推出增程式混动 SUV,覆盖20 万元以下市场。
- 政策与供应链
2025 年政府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小米 SU7 可享受最高 1.5 万元置换补贴。供应链方面,小米与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 200 余家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确保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稳定供应。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 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2026 年计划冲击 60 万辆。长期来看,小米将通过 “硬件 + 软件 + 服务” 模式构建生态护城河,目标在 2030 年前跻身全球前五车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 技术迭代速度:SU7 上市 11 个月完成 12 次 OTA 升级,平均每月新增 1-2 项功能;
- 生态协同效应:手机、家居、汽车数据互通,形成差异化体验;
- 成本控制能力:通过自研芯片、大压铸工艺降低 BOM 成本,SU7 标准版毛利率达 1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 SU7 的爆款到 YU7 的创新,小米汽车正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车企格局,其 “高端突围 + 下沉渗透” 的双轨策略,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