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品定位与核心配置
1. 车型与价格
- 标准版:售价 21.59 万元,搭载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700 公里,支持 486V 碳化硅平台快充,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
- Pro 版:售价 24.59 万元,升级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续航提升至 830 公里,智能驾驶硬件增加毫米波雷达。
- 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搭载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800 公里,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2.78 秒,配备激光雷达和英伟达 Orin-X 芯片,支持全场景智能驾驶。
- Ultra 版(2025 年 2 月上市):售价 52.99 万元,三电机系统,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20 公里,碳纤维车身,赛道级性能。
2. 智能驾驶与座舱
- 智能驾驶:
- 硬件:Max 版配备 1 颗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11 颗摄像头和 12 颗超声波雷达,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
- 功能:支持高速 NOA、城市领航辅助(2024 年 8 月推送 “全国都能开” 版本)、自动泊车等,但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极端场景感知能力较弱。
- 智能座舱:
- 搭载骁龙 8295 芯片,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澎湃 HyperOS 系统,支持米家生态互联、语音交互、多屏联动。
- 2024 年 7 月 OTA 升级新增 “大师模式” 权限管理(仅限 Max 版),优化智驾和座舱体验。
3. 性能与续航
- 动力:Max 版双电机综合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极速 265km/h;Ultra 版三电机功率 1330kW,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续航:标准版 CLTC 700 公里,高速实测 495 公里;Max 版 CLTC 800 公里,冬季 - 20℃续航达成率 56.4%。
- 充电: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充电补能 510 公里(Max 版),兼容第三方充电桩。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1. 销量与交付
- 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销售超 32 万辆,交付 18 万辆,单月交付连续 5 个月超 2 万辆,2025 年目标冲击 35 万辆。
- 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首年交付量 13.68 万辆,市场热度持续高位。
2. 用户评价
- 优点:
- 智能化体验:车机流畅度、语音交互、米家互联获好评,用户称 “上车即用,下车即走”。
- 性能与续航:加速性能同级领先,续航扎实,高速实测表现优于预期。
- 设计与性价比:溜背造型、10 种配色、21 万起售价吸引年轻用户。
- 缺点:
- 空间与舒适性: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运动化底盘调校导致颠簸感明显。
- 车机稳定性:偶发导航卡顿、语音识别错误,需依赖 OTA 修复。
- 智驾可靠性:高速 NOA 误识别、自动泊车故障等问题引发争议,部分用户对安全性存疑。
3. 争议事件
- 2025 年 3 月事故:安徽铜陵 SU7 标准版在 NOA 状态下因施工改道碰撞隔离带,致 2 人死亡。小米称驾驶员接管不及时,但未配备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不足引发质疑。
- 电池问题:部分批次电池存在制造缺陷,导致异常发热,小米启动召回并免费更换。
- 保费争议:Max 版首年保费近 8000 元,高于同价位竞品,反映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
三、售后服务与网络
- 质保政策:整车 5 年 / 10 万公里,关键零部件 8 年 / 16 万公里,电池衰减超 30% 免费更换。
- 服务网络:全国布局 29 城 59 家门店,福州仓山销售服务中心 2024 年 12 月开业,提供线上预约、上门取送车等服务。
- 应急响应:7×24 小时道路救援、远程故障诊断,事故后专项小组介入处理。
四、竞品对比
车型 | 价格(万元) | 续航(CLTC) | 加速(0-100km/h) | 智驾硬件 | 核心优势 |
---|---|---|---|---|---|
小米 SU7 Max | 29.99 | 800km | 2.78 秒 | 激光雷达 + 双 Orin-X | 性价比、生态互联 |
特斯拉 Model 3 | 24.59-28.59 | 606-713km | 3.3 秒 | 纯视觉方案 | 品牌力、FSD 成熟度 |
极氪 007 | 20.99-29.99 | 688-870km | 2.84 秒 | 激光雷达 + 单 Orin-X | 设计、底盘质感 |
智界 S7 | 24.98-34.98 | 620-855km | 3.3 秒 | 华为 ADS 2.0 + 激光雷达 | 鸿蒙生态、智驾体验 |
阿维塔 12 | 30.08-40.08 | 650-705km | 3.9 秒 | 华为 ADS 2.0+3 颗激光雷达 | 设计、智驾硬件冗余 |
竞争分析
- 优势:SU7 Max 在价格、加速、续航和生态互联上优于 Model 3,智驾硬件与极氪 007 相当但算法待优化。
- 劣势:品牌认知度低于特斯拉,智驾成熟度不及华为系车型,售后服务网络尚在完善。
五、总结与建议
适合人群
- 科技爱好者:追求智能化体验、小米生态联动。
- 性能玩家:预算 30 万内,注重加速与续航。
- 家庭用户:需兼顾日常通勤与长途出行。
选购建议
- 预算有限:标准版(21.59 万)满足基础需求,续航扎实但智驾功能较弱。
- 均衡之选:Pro 版(24.59 万)升级电池和智驾硬件,性价比突出。
- 极致体验:Max 版(29.99 万)或 Ultra 版(52.99 万)适合追求性能与智能的用户。
风险提示
- 智驾依赖:辅助驾驶需谨慎,极端场景仍需人工接管。
- 品控问题:关注电池批次、车机稳定性,建议选择近期生产车型。
- 售后覆盖:部分城市服务网点不足,需提前确认本地支持情况。
小米 SU7 凭借 “高配低价” 策略在市场中迅速崛起,但其智能化成熟度、品控稳定性仍需时间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评估需求与风险,结合试驾体验做出选择更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