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品牌命名的核心逻辑
- “小米” 品牌的延续与升级
小米汽车直接沿用了集团母品牌 “小米”,这一策略既继承了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品牌认知度(如高性价比、极致科技体验),又通过 “汽车” 这一品类扩展,强化了品牌向高端制造和智能生态的延伸。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小米汽车将 “用做手机的方法做汽车”,并通过 “人车家全生态” 实现跨设备协同,例如车内可直接控制米家智能家居设备。
- 车型命名的差异化策略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被命名为 “SU7”,其中:
- “S” 代表 Speed(速度),暗示其高性能定位(如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
- “U” 代表 Ultra(超级),强调技术突破(如自研超级电机 V8s、全球最低风阻系数 0.195Cd);
- “7” 则是雷军个人偏爱的幸运数字,同时与苹果的 “Pro”“Max” 命名逻辑形成呼应,传递高端感。
后续推出的 SUV 车型 “YU7”(中文读音 “御 7”),则通过 “御” 字强化了尊贵定位,目标用户直指高端市场。
- 商标布局的前瞻性
早在 2021 年,小米就申请了 “小米汽车”“XIAOMICAR”“MICAR”“米车” 等多个商标,并在 2023 年进一步注册 “XIAOMIAUTO”,形成了完整的品牌保护体系。这一策略有效防止了商标抢注风险,确保品牌名称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二、品牌定位与产品战略
- 技术对标国际顶尖品牌
小米汽车的核心目标是 “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雷军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SU7 的机械素质要达到保时捷 Taycan Turbo 的水平,智能化则对标特斯拉 Model S。为此,小米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推出了 “小米超级电机”“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9100 吨大压铸设备” 等核心技术,并计划在 2024 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 价格与市场定位
- SU7 的售价区间为 21.59 万 - 29.99 万元,定位 C 级高性能轿车,直接对标比亚迪汉、特斯拉 Model 3 等主流车型。
- SU7 Ultra 作为旗舰车型,售价 52.99 万元,主打赛道级性能(如三电机四驱系统、碳纤维车身),瞄准高端电动车市场。
- YU7 作为 SUV 车型,预计定价在 30 万 - 40 万元 区间,进一步拓展家庭用户和高端市场。
- 生态整合与用户体验
小米汽车深度整合了 “澎湃 OS” 系统,支持手机与车机无缝连接、语音控制、OTA 升级等功能。此外,车内搭载的 “小米澎湃智驾” 系统可实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 L2.9 级辅助驾驶能力,并计划在 2025 年推出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
三、市场表现与品牌影响力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远超预期:
- SU7 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锁单量超 24.8 万辆,交付量突破 20 万辆。
- 品牌口碑方面,媒体评价其为 “科技大厂生态造车的标杆”,用户则认可其 “颜值与性能兼备”“智能生态领先”。
- 渠道建设上,小米已在中国 65 个城市开设 235 家门店,服务覆盖 75 个城市,并计划通过小米之家的零售网络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四、未来规划与挑战
小米汽车的长期目标是 “15-20 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此将持续投入研发(2024 年研发预算达 240 亿元),并规划推出增程式 SUV、轿跑等更多车型。然而,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
- 供应链管理:依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需确保电池产能和成本控制。
- 品牌高端化:从 “性价比” 转向 “高端科技”,需突破用户固有认知。
- 市场竞争:面对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等巨头的激烈竞争,需进一步强化差异化优势。
总结
小米汽车的品牌名称 “小米汽车” 不仅是集团母品牌的延续,更承载了其 “用科技改变出行” 的战略愿景。通过技术创新、生态整合和精准定价,小米汽车已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并有望成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未来,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和全球化布局的推进,这一品牌的影响力或将进一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