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交付量的动态变化与市场表现
- 周度交付数据:
根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 15 周(4 月 7 日至 13 日)小米汽车交付量为 6280 辆,较前一周的 5100 辆环比增长 23%,并首次进入新势力周销量前五名。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和工厂双班生产模式的稳定运行。
- 季度与年度目标: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 7.58 万辆,占全年 35 万台目标的 21.7%。按此进度,若后续保持周均 6900 辆的交付节奏,全年目标有望达成。不过,当前仍有 27 万台的缺口,产能提升仍是关键。
- 车型贡献:
目前交付量全部来自首款车型 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Pro 版和 Max 版,以及限量的创始版。其中,SU7 Max 因 “2 秒级零百加速” 和 “800km + 续航” 成为主力车型,占总交付量的约 60%。
二、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订单积压与交付周期: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锁单量达 43 万台,理论上仍有 21 万台订单等待交付。由于产能限制,当前用户下单后需等待 42-49 周(约 10-12 个月),标准版最长等待期接近一年。
- 工厂建设与产能规划:
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年中投产,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重点支持新车型量产。此外,三期工厂地块已规划,未来总产能有望突破 100 万辆。
三、市场竞争与行业地位
- 新势力排名: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 3 月首次进入乘联会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以 2.37 万辆位居第九。在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SU7 连续三个月蝉联销量榜首,3 月销量 2.92 万辆,远超比亚迪汉(1.57 万辆)和奥迪 A6L(1.51 万辆)。
- 与竞品对比:
2025 年第 15 周,小鹏汽车交付 6670 辆,蔚来 + 乐道交付 4200 辆,AITO 问界交付 3200 辆,小米以 6280 辆紧随小鹏之后。尽管小米在销量上尚未进入前三,但订单储备(20 万份)和品牌热度仍具潜力。
四、数据差异与官方信息验证
现有交付数据主要来自第三方媒体(如 CNMO、新浪财经),小米官方尚未发布 2025 年 4 月的最新公告。不同来源的数据差异(如摘要 1 的 21.61 万台与摘要 2 的 22 万台)可能源于统计时间点不同。例如,摘要 27 的数据截至 4 月 15 日,而摘要 31(4 月 9 日)显示累计交付 21.61 万台,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反映了 4 月 9 日至 15 日的新增交付量。
五、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 6 月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起售价约 25 万元,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若产能提升顺利,叠加新车型上市,全年 35 万台的目标有望实现。不过,需关注供应链稳定性、市场竞争加剧(如问界新 M9 的冲击)以及潜在的舆论风险(如近期事故影响)。
总结:截至 2025 年 4 月中旬,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 22 万台,2025 年交付量突破 8.5 万台,单月交付量稳定在 2.5 万 - 2.9 万台。尽管面临产能瓶颈和订单积压,但通过工厂扩建和供应链优化,小米正稳步向全年 35 万台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