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旗舰车型:小米 SU7 Ultra—— 性能与科技的巅峰
核心亮点:
- 三电机狂暴动力:搭载双 V8s+V6s 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2 分 09 秒 944),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 赛道级配置:碳纤维车身覆盖件减重 599kg,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主动扩散器 + 固定式尾翼提供 2145kg 下压力,原厂即可下赛道。
- 智能驾驶革命: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算力 11.45EFLOPS,场景数据积累超 1000 万段,雨雾天气变道成功率提升 23%。
- 生态互联:骁龙 8295 芯片 + 小米澎湃 OS,支持手机 - 车机 - 家居无缝联动,可远程控制 200 + 米家设备。
市场表现:
- 销量超预期:2 月 27 日上市后,2 小时大定破 1 万台,3 月锁单破 1.9 万台,提前完成年销 1 万台目标,订单中 50% 来自 BBA 56E 用户。
- 价格策略:标准版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较保时捷 Taycan Turbo S(183.8 万元)性价比优势显著。
二、战略车型:小米 YU7——SUV 市场的颠覆者
产品定位:
- 尺寸与设计: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全隐藏式门把手 + 五幅式轮毂,保留 SU7 车头刹车风道设计,风阻系数 0.21Cd。
- 动力与续航:双电机系统(130kW/235kW),磷酸铁锂电池容量 96.3-101.7kWh,CLTC 续航 820km,支持 480kW 超充,15 分钟补能 500km。
- 智能座舱:悬浮式中控屏 + 碳纤维方向盘,副驾零重力座椅,EDR 数据记录系统,支持手机无线充电与电子按键开门。
市场策略:
- 价格下探:预计起售价 22.59 万元,主力车型 25 万元,顶配突破 3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9 万元起)。
- 产能规划:北京工厂二期扩建后年产能 30 万辆,YU7 预计 6 月量产,首批交付或因供应链延迟至 7 月。
三、未来布局:增程 SUV “昆仑” 与全球化扩张
增程车型 “昆仑”:
- 定位与配置:中大型增程 SUV,内部代号 “昆仑”,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起售价约 15 万元,瞄准家庭用户市场。
- 技术突破:采用自研增程器,亏电油耗低于 5L/100km,CLTC 综合续航超 1200km,计划 2025 年四季度亮相。
全球化战略:
- 欧洲首秀:SU7 Ultra 于 3 月在 MWC 展会上亮相,欧洲媒体称其 “重新定义电动豪车标准”,计划 2027 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 东南亚布局:泰国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右舵版 YU7 已完成测试,与 Shopee 合作建立东南亚最大汽车电商渠道。
四、市场挑战与用户反馈
销量与口碑:
- 销量领跑:2025 年一季度 SU7 系列交付 7.59 万辆,位列新能源车型第五,3 月单月交付 2.92 万辆,环比增长 23%。
- 用户争议:智能驾驶系统故障投诉占比 12%,主要集中在激光雷达硬件问题,小米通过 OTA 升级和售后网点扩张缓解压力(2025 年计划新增 160 家服务中心)。
技术争议:
- 事故澄清:安徽铜陵事故官方通报显示,驾驶员肇事逃逸且未开启智驾,起火原因为被撞电动车锂电池爆炸,小米汽车无质量问题。
- 生态协同:72% 车主为小米手机用户,HyperOS 系统日均唤醒语音助手 18 次,车机应用生态覆盖率达行业第一。
五、总结:小米汽车的破局逻辑
- 技术普惠: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价格实现百万级性能,YU7 以 23 万元起售颠覆 SUV 市场,延续 “高配半价” 策略。
- 生态护城河:依托 3.96 亿 MIUI 用户,构建 “人 - 车 - 家” 全场景互联,2025 年计划推出 6 款新车型覆盖 20 万 - 40 万元价格带。
- 效率革命:北京工厂 95% 零部件国产化,AI 质检缺陷率 0.3%,泰国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
小米汽车正以 “技术内生 + 用户运营” 双轮驱动,在智能电动车赛道重塑竞争规则。其能否在品牌溢价、售后网络、全球化布局等领域持续突破,将决定其能否成为中国车企的新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