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外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16 06:14:05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外形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 SU7 及高性能版本 SU7 Ultra,在外形设计上展现了科技与美学的深度融合,其核心设计语言可概括为 **「流体美学 + 未来科技」**,同时注重细节处的功能性与品牌辨识度。以下是基于官方信息与实车数据的详细解析:

一、SU7:流畅曲线与空气动力学的极致平衡


1. 整体设计风格


  • 车身比例:采用 3 倍轮轴比(轴距 3000mm)和 2 倍轮高比,配合 28° 前风挡与 17° 溜背角度,塑造出优雅的轿跑姿态。整车玻璃面积达 5.35㎡,G4 连续曲率设计实现风阻系数 0.195Cd,为量产车中顶尖水平。
  • 线条语言:车身以流畅圆润的曲线为主,下包围与发动机盖通过硬朗折线强化运动感,形成「优雅与力量」的视觉对冲。侧面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与掀背式尾门设计,进一步强化极简风格。

2. 前脸与灯光系统


  • 封闭式格栅:前脸中央嵌入银色「MI」LOGO,下方贯穿式灯带与两侧「水滴形大灯」相连。大灯采用圆角多边形矩阵造型,内部「米」字形灯腔结构灵感源自自然水珠滴落形态,支持动态迎宾灯效。
  • 星环灯带:前包围两侧的星环灯带兼具日行灯与转向灯功能,夜间点亮时形成极具辨识度的「X」形光影符号。

3. 车尾与细节设计


  • 贯穿式尾灯:由 360 颗超红光 LED 组成渐层式光带,灵感来自土星光环,涟漪曲面角度达 175°,动态流水灯效在夜间车流中尤为醒目。
  • 尾翼与扩散器:可选装电动升降尾翼(Max 版标配),配合底部大尺寸扩散器,高速行驶时可提供额外下压力。后保险杠两侧的导风口设计,既提升空气动力学效率,也强化了运动属性。

4. 配色与轮毂


  • 外观颜色:提供海湾蓝、熔岩橙、雅灰、流星蓝、霞光紫、橄榄绿、寒武岩灰、珍珠白、钻石黑、璀璨洋红共 10 种配色,其中霞光紫车漆加入特殊金属粉,在不同光线下呈现渐变效果。
  • 轮毂与刹车系统:标配 19 英寸轮毂,可选 20 英寸梅花形轮毂(搭配米其林 PS 系列轮胎)、布雷博四活塞刹车卡钳及打孔刹车盘,高性能版更提供碳纤维轮毂选装。

二、SU7 Ultra:赛道基因与极致性能的视觉表达


1. 激进的赛道化设计


  • 车身尺寸:量产版长宽高为 5115/1970/1465mm,轴距 3000mm,相比 SU7 更宽更低趴。原型车采用 5260/2064/1406mm 的超宽体设计,车身覆盖 24 处碳纤维套件(前唇、侧裙、尾翼等),减重超 599kg,整备质量仅 1900kg。
  • 空气动力学套件:量产版配备碳纤维前铲、菱形网格进风口、固定式尾翼及扩散器,整车下压力达 2145kg(原型车数据),可媲美专业赛车。

2. 细节强化


  • 黑化处理:前车标、大灯边框、车窗饰条均采用黑化设计,搭配 21 英寸黑色轮毂(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 倍耐力 P ZERO 轮胎),营造战斗气息。
  • 专属标识:车门下方加入银色「Ultra」标识,车尾右下角标注车型名称,碳纤维尾翼末端嵌入红色「XIAOMI」徽标,凸显身份。

3. 配色与材质


  • 外观颜色:提供闪电黄、太空银、鹦鹉绿、珍珠白、曜石黑 5 种配色,其中闪电黄搭配车身拉花,原型车更采用全碳纤维车身(量产版为部分碳纤维覆盖件)。
  • 内饰材质:Nappa 真皮座椅、Alcantara 翻毛皮车顶、碳纤维饰板与金属踏板,共同打造赛道化座舱氛围。

三、设计理念与技术融合


1. 「符合直觉」的美学哲学


  • 小米汽车设计团队强调「科技与自然的共生」,例如水滴大灯与光环尾灯的灵感均源自自然现象,同时通过参数化设计实现功能与形态的统一。例如,前包围的导风槽不仅优化空气动力学,其造型也呼应车头的流体线条。

2. 智能化交互设计


  • 前脸灯带与尾灯支持自定义灯语,可通过手机 APP 设置欢迎动画;后视镜下方与前翼子板配备摄像头,与激光雷达(Max 版)共同构成智能驾驶感知系统。

3. 家族化语言探索


  • 尽管 SU7 是首款车型,但其设计元素(如水滴大灯、贯穿式尾灯)已初步形成家族特征。未来车型可能延续这一语言,并在 SUV 等品类中进行适应性调整。

四、尺寸与空间


车型长 × 宽 × 高(mm)轴距(mm)风阻系数(Cd)定位
SU74997×1963×145530000.195C 级高性能轿车
SU7 Ultra5115×1970×14653000未公布高性能赛道轿车

SU7 的轴距达到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超过 900mm,配合全景天幕与无框车门,营造出宽适的乘坐体验。SU7 Ultra 因赛道化设计,头部空间略有压缩,但通过座椅人机工程优化,仍能满足日常使用。

五、用户场景适配


  • 城市通勤:SU7 的低风阻与长续航(CLTC 700-830km)适合城市代步,而 SU7 Ultra 的三电机四驱系统(1548PS、1.98 秒零百加速)则满足性能需求。
  • 家庭出行:SU7 的掀背尾门支持 510L 常规储物空间(扩展后 1300L),SU7 Ultra 因赛道套件牺牲部分储物能力,但仍提供 350L 后备箱。

小米汽车的外形设计不仅是视觉符号的堆砌,更是技术工程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融合。从 SU7 的优雅轿跑到 SU7 Ultra 的赛道猛兽,小米通过差异化设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审美与功能需求,同时以「科技普惠」理念将高性能配置下探至 20 万级市场,展现了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野心与创新力。
小米汽车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