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电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16 03:06:00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小米汽车电混
关于小米汽车的电混技术布局,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正以纯电车型为核心推进市场布局,同时通过增程式混动技术拓展产品线。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深度解析:

一、现有车型:纯电为主,混动待发


  1. 小米 SU7 纯电系列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售的 SU7 系列均为纯电车型,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CLTC 续航最高达 800 公里。其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或比亚迪刀片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80% 仅需 18 分钟。
  2. 增程式混动车型规划
    • 首款增程 SUV “昆仑”
      代号 N3 的增程 SUV 预计 2026 年上市,采用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组合,纯电续航 4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支持直流快充。车身尺寸突破 5 米,轴距超 3 米,提供三排六座布局,配备后轮转向技术以提升操控灵活性。
    • 技术亮点
      发动机体积优化技术可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搭载博世 IPB 2.0 智能制动系统和高阶智驾系统,激光雷达布局暗示支持城市 NOA 功能。


二、技术路线:增程为主,插混待观察


  1. 增程式混动的战略意义
    小米选择增程技术而非插电混动(PHEV),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 用户需求:解决充电设施不足地区的续航焦虑,尤其适合家庭用户长途出行。
    • 政策适配:欧盟对纯电动车加征关税背景下,增程车型可享受免税政策,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 技术积累:增程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可快速实现量产,降低研发风险。

  2. 与纯电技术的协同
    小米 SU7 的纯电平台为增程车型提供技术基础,例如 800V 高压平台可兼容增程器发电效率,电池热管理系统也可复用。此外,小米生态链的智能座舱技术(如澎湃 OS、骁龙 8295 芯片)将同步应用于增程车型,强化 “人车家互联” 体验。

三、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1. 价格与竞品
    • 增程 SUV “昆仑”:预计定价 30-40 万元,直接对标理想 L9(45.98 万起)、问界 M9(46.98 万起),但起售价低 10 万 - 15 万元,主打高性价比。
    • 差异化优势
      • 空间与配置:三排六座布局 + 后轮转向,兼顾家庭用户对大空间和灵活性的需求。
      • 生态整合:依托小米智能家居生态,实现车内控制家电、远程查看家庭设备等功能。


  2. 供应链与产能
    • 核心供应商:增程器可能采用自研或与东安动力合作,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电机来自汇川联合。
    • 产能保障:小米北京亦庄工厂二期 2026 年完工后,总产能将达 60 万辆 / 年,为增程车型交付提供支撑。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


  1. 国内政策支持
    增程式车型被纳入新能源汽车范畴,可享受免购置税、绿牌等政策。2025 年国家发改委《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中,增程车型的发电收益可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实现,降低企业成本。
  2. 海外市场拓展
    小米 SU7 已进入俄罗斯市场,但纯电车型面临高关税压力。增程车型可规避欧盟对纯电动车的 35% 关税,计划 2027 年进入欧洲市场。

五、用户关注点与潜在风险


  1. 用户核心需求
    • 续航与补能:增程车型需解决纯电续航真实性(如冬季衰减)和增程器噪音问题。
    • 智能化体验:小米 SU7 的智驾系统因激光雷达仅中高配搭载引发争议,增程车型需避免类似配置分化。

  2. 竞争风险
    理想、问界等品牌已占据增程市场主导地位,小米需在品牌溢价、售后服务网络等方面快速追赶。

总结:技术路线清晰,量产是关键


小米汽车的电混战略呈现 “纯电 + 增程” 双线布局:
  • 短期(2025-2026 年):以 SU7 纯电车型巩固品牌形象,同步推进增程 SUV “昆仑” 的研发与产能建设。
  • 长期(2027 年后):计划推出 3 款增程车型,形成与纯电车型互补的产品矩阵,目标年销量突破百万。

若 “昆仑” 能在 2026 年如期上市并实现 35 万元内中配车型定价,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复刻 SU7 的爆款路径,重塑中高端增程 SUV 市场格局。
小米汽车电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