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称澄清:“Altura” 可能的来源
- 小米 SU7 Ultra 的误写
小米汽车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的旗舰车型为小米 SU7 Ultra,定位高性能纯电动轿跑,售价 52.99 万元起。其名称中的 “Ultra” 可能被用户误写为 “Altura”。
- 性能亮点: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30 公里,配备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
- 赛道表现:2025 年 2 月以 2 分 09 秒 944 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 迈凯伦 Altura 的混淆
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曾推出过Altura 车型,但该车型与小米无关。迈凯伦 Altura 定位入门级超级跑车,搭载 680 马力 V8 发动机,售价约 296 万元,与小米 SU7 Ultra 的市场定位和技术路线差异显著。
二、小米 SU7 Ultra 的核心信息
(一)技术参数与性能
项目 | 数据 / 配置 |
---|---|
动力系统 | 三电机四驱(前 288kW + 后 850kW),总功率 1138kW,最大扭矩 1770N・m,零百加速 1.98 秒 |
电池与续航 | 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630 公里,支持 480kW 超快充(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 |
底盘与操控 | 五连杆独立悬架 + 闭式双腔空气弹簧,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倍耐力 P ZERO 轮胎 |
智能驾驶 | 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城市 NOA(需高精地图) |
生态互联 | 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语音控制智能家居、车机与手机无缝流转 |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与交付
- 2025 年 3 月 2 日首车交付,订单大定突破 19,000 台,锁单破 10,000 台,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 欧洲市场于 3 月 4 日亮相,欧洲用户对其设计和性能表现出较高兴趣。
- 用户评价
- 优势:动力强劲、智能驾驶体验流畅、车机系统与米家生态深度互联、外观设计独特。
- 争议点:交付周期较长(部分用户等待 2 个月以上)、软件偶发卡顿、品牌认知度待提升。
(三)充电与售后服务
- 充电网络
小米汽车已接入 13 家运营商的 102 万充电桩,覆盖 365 个城市及 88.1% 高速服务区,并与理想、蔚来、小鹏充电桩互通,提升补能便利性。
- 售后服务
- 提供 5 年基础保养、赛道救援、免费存胎等专属服务。
- 针对用户反馈的软件问题,官方承诺通过 OTA 持续优化。
三、竞品对比与行业地位
- 直接竞品
- 华为问界 M9:搭载 3 颗激光雷达,鸿蒙座舱 4.0,城区智驾表现更优,但价格高出约 10 万元。
- 小鹏 G9:XNGP 全场景辅助驾驶成熟,硬件冗余度高,但品牌溢价较低。
- 特斯拉 Model S:品牌影响力强,但智能驾驶功能依赖订阅服务,生态整合较弱。
- 技术定位
小米 SU7 Ultra 以 “高性能 + 高性价比” 切入市场,硬件配置对标百万级超跑,但价格仅为其 1/3,被用户称为 “年轻人的第一辆性能轿跑”。
四、潜在风险与争议
- 安全事件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标准版发生交通事故后燃烧,官方回应称事故由电动二轮车锂电池起火引发,与 SU7 无关。
- 技术挑战
- 智能驾驶算法在复杂路况(如施工路段)的适应性较弱,需依赖驾驶员修正。
- 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较低(-30℃时约 68%)。
五、总结与建议
- 核心结论
- 小米 SU7 Ultra 是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主打高性能与智能化,适合追求科技感和驾驶乐趣的用户。
- 名称 “Altura” 可能为 “Ultra” 的误写或与迈凯伦车型混淆,建议以官方信息为准。
- 购买建议
- 推荐场景:城市通勤、长途旅行、赛道体验。
- 注意事项:关注交付周期、充电网络覆盖情况,谨慎选择选装配置(如竞速套装可能影响续航)。
- 信息验证渠道
- 小米汽车官网:www.xiaomiev.com
- 官方 APP:小米汽车(提供实时订单跟踪、充电地图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