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汽车现有及规划车型
- 小米 SU7(已上市)
- 定位:纯电动轿跑,主打科技与性能。
- 核心配置:搭载 HyperOS 智能座舱,支持多屏联动;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CLTC 续航最高 800 公里。
- 市场表现:2024 年销量达 13.68 万辆,成为新势力品牌中的爆款车型。
- 小米 YU7(2025 年 6 月上市)
- 定位:纯电动中大型 SUV,与 SU7 形成 “轿车 + SUV” 双产品线。
- 核心配置: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搭载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691 马力),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配备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内部代号 “昆仑” 的大型 SUV(预计 2026 年上市)
- 定位:增程式混动车型,对标问界 M9、理想 L9 等高端市场。
- 核心配置:车长超 5.1 米,轴距 3.1 米,采用三排六座布局;搭载 1.5T 增程器 + 双电机四驱系统,纯电续航 200 公里,综合续航超 1000 公里;配备后轮转向系统,提升灵活性。
二、问界 M9(华为与赛力斯合作车型)
用户提到的 “M9” 可能指的是问界 M9,这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高端 SUV,与小米汽车无关。其核心信息如下:
- 定位:大型 SUV,主打智能座舱与高阶智驾。
- 核心配置:搭载华为 ADS 3.3 智驾系统,配备四颗激光雷达;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 290 公里,综合续航 1474 公里;售价 46.98 万 - 56.98 万元,2025 年 3 月上市两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
- 市场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达 1.56 万辆,成为 50 万级市场的热门车型。
三、小米汽车的未来布局
- 技术路线:
- 短期以纯电车型为主(SU7、YU7),长期规划增程式混动(如 “昆仑” 车型),覆盖不同用户需求。
- 强化小米生态联动,例如通过 HyperOS 实现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无缝互联。
- 产能与供应链:
- 北京工厂负责 SU7 和 YU7 生产,武汉工厂(规划中)将专注增程式车型,利用东风汽车的增程技术优势。
- 与欣旺达合作电池供应,确保产能稳定。
- 市场策略:
- 延续 “科技普惠” 理念,通过高性价比切入市场(如 SU7 起售价 21.59 万元)。
- 高端化尝试:“昆仑” 车型瞄准 50 万级市场,需在智驾、内饰等方面突破创新以竞争问界 M9。
四、用户可能的混淆点
- 品牌混淆:
- 问界 M9 因华为技术背书和高热度,易被误认为是小米车型。
- 建议用户通过品牌标识(小米 LOGO 为 “MI”,问界为 “AITO”)和销售渠道(小米之家 vs 华为门店)区分。
- 型号混淆:
- 小米汽车现有车型命名为 SU、YU 系列,未来或延续此逻辑(如 “昆仑” 可能命名为 YU9)。
- 若用户关注对标问界 M9 的车型,可关注小米 “昆仑” 项目的后续动态。
总结
小米汽车目前尚无 “M9” 车型,用户可能混淆了问界 M9 或小米未来规划车型。小米的核心产品为 SU7(纯电轿跑)和 YU7(纯电 SUV),而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将是其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若需进一步了解小米汽车动态,建议关注官方发布会或权威汽车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