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官方产品:从玩具级积木到汽车级定制
- 智能积木玩具
小米商城在售的「智能积木 公路赛车」(349 元)是一款面向儿童和爱好者的拼装玩具,包含 3D 搭建图纸、空气动力学车身和 APP 遥控功能。虽然具备基础机械结构,但属于玩具范畴,与真实汽车无关。
- 2026 年增程 SUV 的 “裸车 + 定制” 模式
小米计划于 2026 年推出的第三款车型 —— 家庭向增程 SUV,将采用 “消费电子级硬件替换非安全关键部件” 的策略,允许用户在交付后选装和组装部分组件。例如,用户可自主选择座椅材质、内饰配色或部分电子设备,但核心动力和安全系统仍由官方预装。这种模式更接近 “个性化定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 “整车拼装”。
二、第三方改装生态:从外观套件到性能升级
- 碳纤维改装热潮
小米 SU7 上市后,第三方改装市场迅速活跃。例如,碳纤维车身套件(21 处覆盖、5.5㎡面积)可将车辆减重 41kg,提升加速性能和赛道表现,二手市场甚至出现溢价 8 万元的案例。这类改装需专业团队操作,成本较高(约 4.2 万元),但凸显了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
- 模块化改装套件
程力集团等企业推出了小米 SU7 专用改装套件,包括定制瓦罐(提升续航至 1000km)、运动包围(碳纤维材质)和性能优化组件(如碳陶刹车盘),价格从 9988 元到 22999 元不等。部分套件提供 DIY 教程,用户可自行安装,但涉及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的改装仍需专业支持。
三、技术探索:滑板底盘与线控技术的潜力
- 滑板底盘的争议与未来
小米 SU7 未采用滑板底盘技术(上下车体解耦、高度集成化设计),主要因线控转向和制动技术不成熟,存在安全风险。但宁德时代等企业已推出相关产品(如磐石底盘),未来若技术突破,小米可能在后续车型中应用,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模块化组装可能。
- 线控化底盘的布局
小米 2024 年发布的智能底盘预研技术(全主动悬架、四电机系统、线控制动 / 转向)为未来的智能化和模块化奠定了基础。例如,全主动悬架可独立控制每个车轮的悬架力,支持 “连续原地起跳” 等特殊功能,这类技术若与滑板底盘结合,可能实现更彻底的车辆形态变换。
四、用户需求与市场趋势
- DIY 文化的渗透
年轻用户对 “参与感” 和 “个性化” 的追求推动了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小米 SU7 的改装案例显示,用户不仅希望车辆性能突出,还希望通过改装表达个人风格,甚至将其视为 “社交货币”。
- 政策与法规的挑战
国内对车辆改装的法规较为严格,涉及结构、动力系统的改装需备案或符合特定标准。例如,程力集团的改装套件强调 “不影响保修” 和 “合规性”,而碳纤维改装可能因改变车身颜色或结构面临年检问题。
总结:当前可能性与未来展望
- 现状:小米官方尚未推出整车级拼装产品,但第三方改装生态已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方案,覆盖外观、性能和部分功能模块。
- 短期:2026 年增程 SUV 的 “裸车 + 定制” 模式可能成为用户参与度较高的选择,但仍局限于非关键部件。
- 长期:若滑板底盘、线控技术成熟,小米可能通过技术下放实现更灵活的模块化设计,甚至推出 “基础底盘 + 用户自定义车身” 的产品形态。
对于普通用户,现阶段可关注第三方改装套件或等待 2026 年车型的定制服务;对于技术爱好者,小米的线控底盘和智能驾驶技术探索(如全主动悬架)值得持续跟踪,这些技术可能为未来的车辆形态创新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