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SU7 系列:性能与智能的双重突破
1. SU7 Ultra:重新定义国产性能标杆
- 性能参数:搭载三台 V8S/V6S 电机,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车速 350km/h,刷新了 50 万元级纯电车型的性能天花板。
- 赛道级配置:配备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专用电池(93.7kWh,CLTC 续航 630km),支持 5.2C 超充;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 Akebono 六活塞卡钳,100-0km/h 制动距离仅 30.5 米。
- 智能生态:标配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终身免费使用权,支持高速领航、代客泊车、极窄车位泊出等功能;车内 21 处碳纤维部件 + 21 英寸倍耐力 P Zero 赛道胎,运动与豪华兼备。
- 市场反馈:2 月 27 日上市后,2 小时订单破 1 万台,3 月交付量达 29244 辆,位列纯电车型销量第五。
2. SU7 标准版:20 万级 “水桶车”
- 价格与续航:21.59 万 - 29.99 万元,CLTC 续航 700-830km,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其中 Max 版零百加速 2.78 秒,续航 810km。
- 智能配置:骁龙 8295 座舱芯片 + 16.1 英寸中控屏 + 56 英寸 HUD,支持全国高速领航、一键代客泊车;4 月优惠赠送 Nappa 真皮座椅和智驾功能终身免费。
- 产能挑战:累计订单超 30 万辆,交付周期延长至 32-43 周,北京新工厂预计 2026 年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二、YU7(御 7):中大型 SUV 的 “降维打击”
1. 定位与设计
- 尺寸与空间:4999×1996×1608mm,轴距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媲美 D 级车,后备厢纵深优势明显。
- 空气动力学:0.26Cd 风阻系数,隐藏式门把手 + 悬浮式后视镜,兼顾运动与实用。
- 智能硬件:车顶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城市领航辅助(NOA),搭载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254TOPS)。
2.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CLTC 续航 770km(101.7kWh 电池)。
- 单电机后驱版:功率 235kW,CLTC 续航 820km(96.3kWh 电池),起售价或 22.98 万元,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3. 市场预期
- 上市时间:2025 年 6-7 月,预计首年销量突破 10 万辆,与 SU7 形成 “轿车 + SUV” 组合拳。
- 产能压力:需与 SU7 共享产线,或面临交付延迟风险。
三、增程式 SUV “昆仑”:家庭用户的新选择
1. 技术路线
- 增程式动力:搭载 1.5T 四缸增程器,纯电续航 200km(CLTC),综合续航超 1000km,解决长途焦虑。
- 空间布局:三排六座设计,轴距超 3100mm,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缩小至 5.5 米。
- 智能配置:激光雷达 + 高通 8295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
2. 竞争策略
- 价格定位:预计 30 万 - 40 万元,对标理想 L7、问界 M7,主打 “豪华配置 + 低能耗”。
- 上市时间:2026 年发布,北京工厂二期投产后量产。
四、供应链与核心技术
1. 电池与安全性
- 供应商:SU7 标准版随机搭载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Pro/Max 版及 SU7 Ultra 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 专利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CTB)+ 电芯倒置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至 77.8%,热失控时气体向下排出。
2. 智能驾驶生态
- 硬件:SU7 Ultra 配备 12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 颗激光雷达,算力 508TOPS;YU7 采用 “瞭望塔式” 激光雷达布局。
- 软件:Xiaomi HAD 系统支持 18 项功能,包括车位到车位自动泊车、雪地 HUD 增强等,与华为 ADS、小鹏 XNGP 形成差异化竞争。
五、市场挑战与战略布局
1. 产能瓶颈
- 交付压力:SU7 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工厂实行 “两周休一天” 制度,高管团队调整(于立国分管制造,黄振宇负责供应链)以提升效率。
- 海外拓展:SU7 Ultra 计划 2027 年进入欧洲市场,首款右舵车型正在研发。
2. 竞争格局
- 直接对手:20 万级对标比亚迪汉 EV、极氪 001;30 万级迎战特斯拉 Model Y、问界 M5;50 万级冲击保时捷 Taycan。
- 生态优势:米家互联支持车家协同,澎湃 OS 实现手机 - 汽车 - 家居无缝流转。
3. 政策与安全
- 补贴政策:购买 SU7 可享 1 万元以旧换新补贴,SU7 Ultra 购置税减免上限 3 万元。
- 事故影响:3 月 SU7 高速起火事故引发安全争议,小米回应称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将加强用户安全教育”。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正从 “单品爆款” 向 “全场景生态” 转型:
- 2025 年:聚焦 SU7/YU7 交付,上海车展展示技术实力(4 月 23 日 6.2H 馆)。
- 2026 年:投产增程式 SUV “昆仑”,启动欧洲市场调研。
- 长期目标:2030 年实现年销 300 万辆,构建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智能出行生态。
小米以 “技术普惠” 为核心理念,通过高性能、高性价比产品切入市场,同时在智能驾驶、生态互联等领域持续投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重塑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