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小米 SU7 系列(已上市)
1. 标准版
- 价格:21.59 万元起
- 核心配置:
- 后置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 299 马力,零百加速 5.28 秒。
-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700 公里。
- 搭载小米澎湃 OS 系统,支持 L2 + 级智能驾驶辅助(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
- 标配 15.6 英寸中控屏、无框车门、全景天幕。
- 竞品对比:对标特斯拉 Model 3(23.55 万元起),价格更低且续航更长,但品牌溢价稍弱。
2. Pro 版
- 价格:24.59 万元起
- 核心配置:
- 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 340 马力,零百加速 5.7 秒。
- 94.3kWh 神行电池,CLTC 续航 830 公里。
- 升级激光雷达,支持高阶智驾 Pro 版(含城市 NOA 领航)。
- 新增 HUD 抬头显示、前排座椅通风 / 按摩。
- 市场定位:主打长续航与智能驾驶,直面蔚来 ET5(29.8 万元起)。
3. Max 版
- 价格:29.99 万元起
- 核心配置:
- 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673 马力,零百加速 2.78 秒。
- 101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810 公里。
- 配备空气悬挂、碳纤维内饰组件。
- 支持 4C 超快充,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
- 性能亮点:加速性能超越保时捷 Taycan(3.2 秒),但品牌认知度仍需提升。
4. SU7 Ultra
- 价格:52.99 万元起(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
- 核心配置:
- 三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 350km/h。
- 赛道级高功率电池包(宁德时代麒麟 II),CLTC 续航 630 公里。
- 碳纤维车身组件(减重 11kg)、主动尾翼(下压力 285kg)。
- 纽北赛道调校底盘,支持连续 2 圈赛道驾驶不衰减。
- 市场意义:树立技术标杆,对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183.8 万元),但价格仅为其 1/3。
二、小米 YU7(SUV,预计 2025 年 5 月上市)
- 预售价:22.98 万元起
- 核心配置:
- 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3 秒。
- 96.3kWh 电池,CLTC 续航 770 公里;101.7kWh 电池,CLTC 续航 820 公里。
- 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空间优于特斯拉 Model Y。
- 搭载小米澎湃 OS 2.0,支持车家互联、跨设备协同。
- 竞品对比: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26.39 万元起),价格更低且性能更强。
三、市场策略与用户权益
- 价格竞争力:
- 小米 SU7 系列起售价(21.59 万元)低于特斯拉 Model 3(23.55 万元),且标配更高性能硬件(如激光雷达)。
- SU7 Ultra 通过 “标准版 + 选装包” 模式(竞速套装 10 万元),降低赛道级车型门槛。
- 售后服务:
- 整车质保 60 个月 / 10 万公里,电池 / 电机质保 96 个月 / 16 万公里。
- 提供免费道路救援、充电桩安装服务(基础套餐含 30 米电缆)。
- 充电网络覆盖超 102 万根充电桩(含 80 万根快充桩),支持即插即充。
- 用户反馈:
- 优点:外观设计获 73% 用户好评,智能驾驶辅助(NOA)和车机流畅度领先传统车企。
- 不足:后排头部空间局促(1.8 米以上乘客体验差),车漆易刮花,悬挂偏硬。
四、购买建议
- 追求性价比:选 SU7 标准版(21.59 万元),适合城市通勤。
- 注重智能驾驶:选 Pro 版(24.59 万元),激光雷达 + 城市 NOA 提升安全性。
- 性能爱好者:选 Max 版(29.99 万元)或 SU7 Ultra(52.99 万元),体验超跑级加速。
- SUV 需求:等待 YU7 上市(22.98 万元起),兼顾空间与续航。
五、地区信息(以安徽蚌埠为例)
- 经销商优惠:目前暂无现金优惠,但提供购车礼包(含车载充电器、行车记录仪)及低息贷款方案。
- 落地价参考:
- SU7 标准版:21.59 万元(车价)+ 0.95 万元(保险)+ 0.05 万元(上牌)≈ 22.59 万元。
- SU7 Ultra:52.99 万元(车价)+ 1.3 万元(保险)+ 0.05 万元(上牌)≈ 54.34 万元。
六、未来展望
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汽车,并通过 “轿车 + SUV” 双线布局(SU7 系列 + YU7)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整合(手机 - 车 - 家互联)和技术迭代速度,但需在品控(26.2% 车主反馈车身附件故障)和充电网络(部分地区覆盖率不足)上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