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供应中断风险:
- 摆脱外部依赖:过去我国汽车芯片大量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紧张、贸易摩擦加剧或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如疫情导致的全球芯片短缺,进口芯片的供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使汽车生产面临停滞风险。国产化率的提升意味着国内汽车芯片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减少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降低因外部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可能性。
- 稳定供应渠道:国产芯片企业与国内汽车厂商的合作更加紧密,沟通和协调更加便捷高效。双方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突发情况,确保芯片供应的稳定性。例如,东风汽车牵头组建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聚集了超两千名科研人员,力求共同攻克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和紧密耦合汽车核心功能的多款驱动芯片的技术难关,为东风汽车的芯片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 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 掌握核心技术:国产化率的提高促使国内企业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例如,东风汽车发布的中国首个完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芯片,是业界首款基于自主开源RISC-V多核架构、国内40nm车规工艺开发、全流程国内闭环、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D(汽车安全完整性级别中的最高等级)的高端车规MCU芯片,具备“高性能、强可控、超安全、极可靠”四大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电子信息、驾驶辅助等领域,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 完善产业生态:汽车芯片国产化率的提升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国内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能够实现从芯片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提高了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例如,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已扩展至44家,涉及领域覆盖车规芯片标准、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等全产业链,共同推动了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
- 增强市场竞争力:
- 降低成本:国产芯片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有助于降低芯片采购成本。一方面,国产芯片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国产化率的提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费用,如进口关税、运输成本等。这使得国内汽车厂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芯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国内芯片企业更贴近国内汽车市场,能够更快地了解汽车厂商的需求,并及时进行产品研发和优化。与国外供应商相比,国产芯片企业在产品定制化、快速交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汽车厂商对芯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增强供应链安全,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汽车芯片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芯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科研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