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欧洲建厂潮兴起,本地化生产成为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应对贸易壁垒和关税问题:
- 降低关税影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以及加征关税等举措,增加了中国车企出口欧洲的成本和难度。在欧洲建厂进行本地化生产,可使产品免受贸易争端和关税的影响,有助于车企规避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增强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例如,上汽集团受欧盟加征关税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快了在欧洲建厂的计划以应对这一问题。
- 符合当地政策要求:欧洲各国对于汽车生产和进口有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本地化生产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的法规和政策要求,减少因政策不达标而产生的风险和阻碍。
- 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接受度:
-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欧洲投资建厂,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与当地政府、社会和民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能够提升中国车企的品牌形象,增强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 贴合当地市场需求:欧洲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性能、设计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和特定的偏好。通过本地化生产,车企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比如长安汽车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在设计上融合欧洲的极简美学与东方的实用主义,针对欧洲人热衷的驾驶操控感优化车辆的NVH和空气动力学设计。
- 优化供应链和降低成本:
- 完善供应链体系:欧洲汽车产业发达,零部件供应商众多。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可以更好地与当地的供应商合作,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提高零部件的供应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 降低物流成本:本地化生产能够缩短产品的运输距离和时间,减少物流环节和成本,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 技术交流与合作:
- 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可以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 促进技术创新:与欧洲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活动,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