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原因
- 企业疯狂扩产:从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企业陆续投资扩产能。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超过6480GWh(含海外规划),包括超80家电池、汽车领域厂商的248个项目。
- 市场需求预测变化: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保守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相比中汽协2022年对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650万辆,未来三年销量增长或将放缓。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车型结构发生变化,王子冬认为未来增程以及插电混动车型的渗透率会逐渐提高,这将带来电池需求的总体下调。
行业整合期的特点
- 市场竞争加剧:202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动力电池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4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7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总装车量份额分别为79.5%、88%和97.2%。
- 企业面临淘汰:产能过剩使得部分竞争力不足的企业面临困境。如捷威动力计划自2023年12月1日起停产,其目前还没有盈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短时间内亦看不到盈利前景。一些靠资本支撑无核心技术的企业,为求生存再融资,低质低价中标,难以持续。
- 技术创新重要性凸显:电池企业间未来拼的将不再是产能优势,而是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将动力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使电池的可用性得到扩展很关键。目前电池企业已经在研发多种技术路线,如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半固态电池等。
应对措施
- 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电池技术路线,提高电池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
- 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外整车企业形成联合关系。欧美地区未来动力电池供应短缺,中国企业出海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迎合了产业链全球化趋势。
- 优化产能布局:企业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产能规划,避免盲目扩产。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