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池材料价格触底 产业链迎价值重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3-28 17:20:50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25年以来,电池材料价格触底,产业链迎来价值重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触底情况
  • 主要原材料价格接近底部:2025年1月,碳酸锂报价7.51万元/吨,氢氧化锂7.00万元/吨,较上周跌幅收窄至0.1%-0.2%。镍、钴等金属价格回升明显,LME镍上涨3.8%,长江有色钴报价涨幅达13.1%。三元前驱体523、622等型号价格单周涨幅超10%。磷酸铁锂正极和磷酸铁价格分别稳定在3.37万元/吨和1.07万元/吨,六氟磷酸锂等电解液原料价格跌幅收窄至1.6%。
  • 电芯价格趋于稳定:根据集邦咨询调查,2024年中国动力及储能电芯价格历经长期下跌后,至第四季跌幅收敛。随着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及储能市场需求预期好转,有望支撑2025年第一季磷酸铁锂、锂电铜箔和电解液等电池原料价格,进而稳定电芯均价。

产业链价值重构表现
  • 产能出清与格局优化:供给端企业主动收缩资本开支,叠加行业协会主导的产能优化措施,产业链产能过剩压力逐步缓解。例如,磷酸铁锂行业有部分中小厂家停产检修,隔膜企业在长期亏损压力下出现减产停工情况,落后产能的出清有助于改善行业格局,提升行业集中度。
  • 技术创新驱动变革: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视为突破当前锂电技术瓶颈的关键方向。安孚科技与高能时代联合开发固态电池,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带动材料体系革新,如复合集流体、新型电解质等细分领域的技术验证与量产。此外,液冷散热技术因适配高功率快充需求,在储能、超充桩等场景的应用逐步推广。
  • 利润分配与成本控制:随着电池材料价格触底,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前期受价格下跌影响较大的企业,如电解液企业,在价格反弹后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电池制造商面临原料价格回升的压力,需付出更大努力以控制成本,通过技术升级、资源整合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 供需关系与市场变化:需求端,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接近30%,消费者对高性价比车型接受度提升,对长续航、快充技术的需求驱动产品迭代加速。从供给端来看,2025年多数环节新增产能扩张放缓,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高端产品产能投放节奏慢于需求增速,产品结构化供给紧张为材料厂提供定价权,产业链从成本导向型向研发导向型转变。

总体而言,电池材料价格触底后,产业链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优化成本结构,以适应产业链价值重构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