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基斯坦突然翻脸,巴基斯坦发生内乱,10大政党联手“逼宫”,美国又开始挑事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14:47:00 浏览32 评论7

7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巴基斯坦为什么突然翻脸了?

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化,巴基斯坦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棋子。作为一个地缘政治重要的国家,巴基斯坦既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军事、经济关系,又与中国保持着同盟关系。然而,最近巴基斯坦突然翻脸了,对美国示了强硬立场,甚至拉中国入伙,引起了国际关注。巴美关系的恶化自从巴基斯坦加入“反恐战争”以来,美巴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然而,近年来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渐渐冷淡,让巴基斯坦感到失望和不满。这种不满首先表现在“奥巴马政府的撤军计划”上。巴基斯坦认为,美国的撤军计划会导致阿富汗形势的不稳定,为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势力提供了逆风作用。中巴合作的加强面对美国这种冷漠态度,巴基斯坦开始与中国加强合作。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背景下,巴基斯坦开始对美国示强,尝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这也为中巴两国的关系提供了机会,成为中美斗争中的密切合作伙伴。民主政府的上台除此之外,巴基斯坦新一届民主政府的上台也对其对外政策产生了影响。民主政府为了保持其权威和地位,需要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更为独立和强硬,以树立其威信和形象。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在与美国的交往中更为坚决,甚至拒绝了美国的一些合作要求。结论综上所述,巴基斯坦突然翻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巴基斯坦的立场转变也能够给中美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因此,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变化需要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关注。

巴以为什么突然打起来了

巴以为突然打起来的原因如下:
1、历史遗留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国之间的紧张根源,可能导致武装冲突和战争。巴基斯坦和印度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恐怖组织可能在两国之间制造事端,导致军事冲突和战争。
2、地缘政治因素: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希望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因此可能存在地缘政治竞争。两国之间存在一些边界纠纷,如锡金段、拉达克等地区。这些地区对两国的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可能导致军事冲突。
3、经济利益: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两国之间存在一些经济利益冲突,如贸易壁垒、水资源争端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为战争。有时候,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由于误判形势而升级为战争。
和平对人们的好处
1、保障生命安全:和平意味着没有战争、冲突和暴力,人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不必担心遭受暴力或死亡。在和平环境下,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幸福和成功,而不必担心受到攻击或伤害。和平使得各国可以开展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2、促进经济发展:和平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和平环境下,人们可以安心地从事生产、贸易和投资等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此外,和平还为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3、提升社会福利:和平使得政府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关注民生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在和平环境下,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印度为啥突然攻击巴基斯坦

印度攻击巴基斯坦的原因主要源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
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都声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导致该地区成为争议的焦点。历史上,印巴两国曾为此爆发过多次战争和冲突。双方的矛盾和利益纷争导致了局势的紧张,进而引发了印度的攻击行动。
此外,印度攻击巴基斯坦还可能与地缘政治、宗教和民族矛盾等因素有关。地缘政治竞争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宗教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
总的来说,印度攻击巴基斯坦的原因涉及领土争端、地缘政治竞争、宗教和民族矛盾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冲突的爆发,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不合?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757年后,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分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二战结束后,印度再次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省的“蒙巴顿方案”。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领,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即后来的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扩展资料: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与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牵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国和中国,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基斯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印巴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三次印巴战争

巴基斯坦发生内乱,10大政党联手“逼宫”,美国又开始挑事了

巴基斯坦突然发生混乱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仇恨,为何会愈演愈烈?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在主权上面非常强横的国家,并且它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军队的现役人数里面,更是远远的超过于巴基斯坦,并且印度又是一个非常信仰宗教的国家,就会让印度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主宰者,所以说印度越来越霸道,和巴基斯坦在宗教以及领土上面的观点矛盾就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都知道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水火不容,前前后后经历的几次战争已经让这两个国家撕破了脸皮,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两国之前也是好兄弟,就如我们原来和苏联一样,搞成现在的这样状况,让很多人都匪夷所思,翻脸的速度也很快。
但其实细细追究起来,在历史上面印巴这两个国家都算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曾经被我们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国土面积曾经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就连现在称霸一方的美国都是英国的附属国,那个时候印度也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完成过大统一,在第2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完全落下帷幕的时候,印巴这两个国家还没有真正的成型,二战之后18开始被分离出来,但是这两个国家一分离出来就开打一打就是几十年,每场战争结束之后两个国家之间的恩怨就更进一层楼。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仇恨是历史遗留问题,代代积累,愈演愈烈。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原来是一个国家,在英国撤走以后,因为两个国边界划分不清
其实没有那哪个国家想真正想与哪个国家有仇很,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办法而已。
因为当时英国政府无力统治,将其分割,两地的生活习惯不同,信奉的也不同,所以就这样了。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仇恨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这两个国家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主要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宗教矛盾,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想要放弃的意思,所以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巴基斯坦和印度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很多因素,其中宗教因素占一个重要部分,印度信奉印度教,而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在决定印度该如何从英国独立出去的决策中,英国殖民者却制造了一个蒙巴顿计划,将原本一个整体的印度,根据宗教信仰,分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属于印度的,而巴基斯坦认为,可是米尔是属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许多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统治者的意思,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但是当地许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的战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个国家,是因为宗教问题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决策,导致这两个国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只是高层领导人决策以及国家利益问题,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仇恨,还是无法化解。

印度炮轰巴基斯坦,印度官员放言早晚要合并印巴,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这对印度官员实在是太过于嚣张了,能够放出这样的狂言,要知道印度的军工能力也不是很强。
印度官员放言早晚要合并印巴这是真的,但是能不能合并,我们却不得而知,巴基斯坦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可能并入印度。
放话是真的,但是不一定能实现。印度的实力并不足以跟上它的野心,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比不上其它的国家。
根据环球网在11月23日报道印度再次动手了,它没有任何征兆,直接炮轰巴基斯坦,很多平民都遭殃了。可就在这样的时刻,印度官员竟然还说,早晚要合并印巴。据媒体爆料,11月22日印度违反了国际法。就在炮轰的时间点,村里面还有人正在举办婚礼。这一次印度所突然进行的炮轰,总共持续一个多小时,导致多人受伤。
而大部分受伤人员都是儿童和妇女,其中还有一个7岁的小女孩,受伤程度非常严重,所以目前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巴基斯坦ISPR表明印度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这也违反了2003年两国所签订的停火协议。而且专门针对老弱妇孺下手,实在过于卑鄙。自从2019年8月5日,印度宣布撤销查谟-克什米尔邦之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处于极度恶化过程,该地区总是突发一些冲突和暴乱。就在遭到炮轰的那一天,印度表示是对方先对我方地区发起的攻击,印度军队立刻迎击,一瞬间,两国军队打得不可开交。
从此之外,11月13日克什米尔边境又爆发,近几个月规模最大的一次炮战。这一次炮火持续了整整一天,在此之后两国,都因这件事情作出回应,印度表明是巴方率先挑衅,先杀掉了4名印度士兵,以及6位平民,其中最小的受害人员,才刚刚8岁。巴方表示是对方无端使用发起攻击,在经过轰炸之后损失较为严重,有15栋房屋已经被炸毁,其中5人死亡,31人受伤。面对印度如此残忍的做法,印度还觉得这就是荣耀。
根据印度电视台在22日报道,印度内阁部长直接表明,卡拉奇总有一天会成为印度领土,冷战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的分界墙也已经被拆除了,这也就意味着这几个国家能够合并。根据印度媒体报道,一位右翼分子在19日的时候,对一家甜品店要求强制改名,原来这家店名叫“卡拉奇”。因为卡拉奇在巴基斯坦是第1大城市,这样的名字,绝对不可以出现在印度。而德文拉德对这件事情也发布回应,这样的名字并没有任何不妥,因为印巴永远都不会分开,两国终究会有合并的时候。不过巴方外交部长,对这件事情不屑一顾,早就已经呼吁印度,将重点放在自己民众身上,而不是一个满嘴道德主义却又到处挑衅,引发边境战乱的国家。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仗?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历史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1]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 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
[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3]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
[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3]
编辑本段冲突经历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 以色列国旗
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
第四次中东战争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巴解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 巴勒斯坦国旗
2008年巴以冲突大事记   1月17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马斯武装等突破加沙与埃及的一处边境口岸,数以千计的加沙人涌入埃及抢购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队和哈马斯武装重新关闭边境。   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热冬”攻势,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冲突。   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机构遇袭,8名学生死亡。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   6月19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与以色列达成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6月25日,5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炸死。   8月2日,以军士兵朝试图逃离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该家族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联系密切)成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20多人。   11月5日,以军在加沙的一次行动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随后恢复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   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区当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弹袭击,十几人受伤。当天上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打死两名巴武装人员。   11月16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东部,4名巴武装 以色列空袭加沙
人员丧生。   11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员说,以方当天在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等城市也发动大规模逮捕行动,其间有枪击事件发生。   12月2日,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和推土机开进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市,随后以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   12月18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即日起宣布结束停火,并不再延续。从19日至26日,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   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称,5名卡桑旅武装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该组织随后向以南部城市发射迫击炮弹作为报复。   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总理奥尔默特呼吁阻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外长齐皮·利夫尼发誓要终结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5]
编辑本段争论焦点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
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   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
难民回归问题
  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
水资源分配问题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6]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
  中东问题多边会谈,指的是由阿以冲突各方、其他中东国家及美国、俄罗斯、欧盟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被称之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中东战争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翌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大部分领土,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战争结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巴以冲突的关键
巴以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600万难民,而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落,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目前已经有52年的历史,接近3代人。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1996年的统计,其中难民约为470万人。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和谈的最关键、最棘手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全城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即东耶路撒冷,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包括大小33个阿拉伯村庄,居住着10多万阿拉伯人。新城即西耶路撒冷,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组成整个耶路撒冷市的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不是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个政治、地理甚至是民族概念。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原本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城市的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西区被以色列占领。分割东、西耶路撒冷的停火线由于在以色列地图上是绿色的,所以又称为“绿线”。以色列建国前,大量犹太移民居住在新开发的西耶路撒冷,故西耶路撒冷又称犹太区,东耶路撒冷过去一直是阿拉伯人占居民的绝对优势,被称为阿拉伯区。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占领的西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以色列夺取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但是以色列方面仍我行我素,坚持耶路撒冷是其“统一的和永久的首都”,并继续推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计划。1999年9月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启动后,双方围绕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了几十轮公开和秘密谈判,但始终无法克服双方在该问题上的巨大分歧。特别是2000年7月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谈,由于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等问题上分歧巨大,会谈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巴方坚持认为,根据联合国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因此,与以色列共同拥有耶路撒冷或收回东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变的谈判底线,没有东耶路撒冷,就绝不同以色列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永久和平协议。
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是巴基斯坦
这两个国家的矛盾是和整个中东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说起来很复杂
请参考以下资料:百度百科:中东问题http://baike.baidu.com/view/201683.htm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挣得是民族的生存空间
巴以冲突,是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是巴基斯坦
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仗的原因:
1、历史原因: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二战后美国帮助以色列和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使得地区局势更加恶劣)
2、宗教原因: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而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双方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地,争端不断;
3、水资源和领土争端:中东水资源奇缺,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使得双方在领土和水资源问题上难以让步;
4、极端势力的暗杀活动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 历史上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破坏了巴以和谈的进程。
二、巴勒斯坦历史
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三、以色列历史
1、回归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
1994年5月12日,巴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138票赞成,8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观察员国地位。
2、复国运动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68年至1972年这段期间,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间的边界频繁爆发许多小规模的冲突。

80万印度部队西线出现异动,巴基斯坦如何应对?

一旦印度的80万军队,越过印巴边界线,那么巴基斯坦会果断出击,阻止外来侵略者,积极的保家卫国。
1、利用地形优势,迟滞印度军队的进攻锋芒。2、加强后方军队的调遣工作,将大量的军队快速运输到前线。3、发挥自己空军的优势,利用空中力量消灭印度军队。
不管如何异动,印巴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个国家都有核武器,但巴基斯坦也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在边境地区也大量部署军队,演习,实弹射击和部署战斗机等等。
日前,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交火,印度军队突然向印巴边境的村庄进行了炮火攻击,导致多名平民出现伤亡,随后,巴基斯坦军队也开始了报复行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巴基斯坦军队的炮火消灭了多名印度士兵。
此次交火事件之后,印度军方称,是巴基斯坦军队首先违反了两国之间此前达成的停火协议,才导致印度进行反击,并在报复行动中打死了至少2名巴基斯坦士兵。不仅如此,大批印度主力部队还在克什米尔再次进行围剿行动,与争议地区的武装组织爆发激烈交战,这也使印度的西线的局势再次紧张,边境之战的火药味更浓了。
据印军一名官员表示,印度军队目前在西线已经集结了80余万军队,并在争议地区的实控线附近实施了密集的部署,值得注意的是,息县的印军部队出现了异动,部分部队正在向其他地区进行增援,而巴基斯坦方面看到印度军队不寻常的举动以后,也开始向边境地区增派了大量军队,以此来阻止印军大部队撤离西线地区。
印军除了向巴基斯坦境内频繁炮火攻击以外,他们还在克什米尔地区清剿所谓的叛军武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印军非常被动,因为,印军不但要面临巴基斯坦军队的反击,还时常遭到所谓叛军武装的偷袭,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导致印军无法顾其左右,更是没有精力去应对其他方面的威胁,一旦印军调遣兵力成为一种空话,那么,巴基斯坦与其他所谓叛军武装组织,势必会趁机对其发难,此举也会直接让印度曾经夸下海口要“平定整个争议地区”的强硬态度不能实现。
众所周知的是,在过去的数10年里面,印巴两国就发生了3次大规模战争,虽然印度在这三次大规模战争里面取得了所谓胜利,但印军精锐部队主要还是集中在巴基斯坦的西线方向,不仅如此,印军当时还特别指定了多个作战计划。印巴两国长期在边境沿线部署重兵,印度甚至还将包括T-90主战坦克以及BMP-2步战车等装甲部队直接部署到西线,而其他方向却只配置了T-72或T-55等老旧型号的坦克,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军此前的真正作战目标,都是围绕在克什米尔地区。
有印度问题专家表示,如果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长期频繁爆发冲突的话,那么,印军的主力精锐部队都会被牵制在西线,而印度目前北部地区局势紧张之后,印军规模庞大但臃肿的部队,实际上,却无法实现多线部署,这也使得近日多支西线部队四处抽调,来补全其他地区“窟窿”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说巴基斯坦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从当前情况来看,巴基斯坦显然已经看到了印军在西线的兵力逐步的捉襟见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然非常有利于巴基斯坦一边,毕竟,随着印度北部地区局势的升级,印军不得不从印巴争议地区抽调兵力前往北部边境,这样一来,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势必会出现兵力空虚,这无疑会大大减轻巴基斯坦的压力。
实际上,巴基斯坦军方已经做出了反应,那就是不断向克什米尔争议地区增派兵力,以此来对印军形成局部的军事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阻止印军不断挑衅巴基斯坦方面,如果印军还在不断向北部边境持续增派兵力的话,到最后,印军在西线地区恐怕也只能被巴基斯坦牵着鼻子走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