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汽丰田共享租车,长城上汽丰田纷纷布局网约车,谁能获得年轻人的心?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5 21:53:45 浏览27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汽车人】三方合资,丰田实行新战略


丰田在华业务重心,将转向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三方合资项目,成为丰田中国战略转型的关键一环。
文 /《汽车人》齐策
近两个月,业内“新合资”浪潮正在涌起,已经官宣和正在谈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曝光。
最新的一起,广汽丰田、丰田中国投资公司和小马智行签署了三方协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计划年内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运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
根据协议,原型车由广汽丰田生产的电动车(赛那),搭载小马智行的L4系统。车由小马智行负责运营,提供出行服务。
有人将其与“大众小鹏”的合作类比,其实两者有点区别。广汽丰田、丰田中国、小马智行,在保持各自业务线的同时,为一个项目成立了一家新合资公司——非直接买技术,也非在现有框架下合作,而是让创业公司充当新业务的运营商,是新模式。
投资人角色
与大众小鹏、宝马零跑,以及传说中的奔驰蔚来等合作不同,小马智行与丰田的合作始于2019年。双方在中国公开道路上推动L4项目,使用丰田旗下的雷克萨斯RX车型,搭载小马智行系统。只不过,该项目后续动作不明确。
小马智行迄今已经融资8轮,总额11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2022年3月,估值因此达到85亿美元。
而丰田以4.62亿美元在B轮领投小马智行。这是迄今为止后者拿到的最大单轮投资。当时,丰田作为小马智行的重要投资人出现。
而小马智行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则要上溯到2018年。当年小马智行与广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续与广汽集团旗下的如祺出行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这一合作,是在小马智行从坚持L4理想,到转型L2+商用后发生的。自此,小马智行已在广州、深圳多地获得测试牌照,两者的合作愈加紧密。
因此,三方早有合作基础,当前协议框架,是既往合作的深化和加力推进。
战略合拍
2022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汽车试点准入的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试点,需要以主机厂为主体,试点城市、主机厂、运营公司组成一个试点的单元。
从监管层的窗口指导意见来看,主机厂牵头这一点是重点。国内已经有接近40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不含主机厂自己的相关研发团队)。虽然小马智行一直声称自己是L4技术的领军公司,但竞争对手已经太多了。如果不能解决好商业落地的问题,那么生存将存在不确定性。
2021年,小马智行赴美上市(借壳方式)失败,很多人归咎于滴滴事件和SEC打压中概股,以至于美国一级市场投资人不再看好中国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乃至任何一家中国科技概念实体。
其实,就算上市了,也就那么回事。小马智行的美国同行、号称自动驾驶第一股的Aurora倒是成功上市,但受制于自动驾驶低潮,股价一路下行(今春有反弹),目前只有3.06美元,市值还剩下38亿美元。
不管是否能上市,小马智行也存在估值太贵,退出通道太少的困难。解决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不在于上市、让投资人退出,而是尽快找到商业变现通道。而丰田在中国的战略变化,和小马智行的诉求,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合拍起来。
小马智行对于丰田的战略价值,有所提升。而丰田以前就看好小马智行的技术能力和前进途径,所以在研发资源前移之后,没有太费周章,就在数十家类似的公司中选择了小马智行。
这一次三方合作,据官方说法,在合资公司内,三家股东各自扮演自己擅长的角色。小马智行提供L4,丰田提供精益生产方式(TPS)和车辆平台,广汽丰田提供生产品质和渠道、服务网络。
而实际上,作为Robotaxi的技术供方,小马智行提供了Robotaxi产品的底层支持,特别是自动驾驶系统生产的自动化配置与部署,这与广汽包圆生产环节的刻板印象是不符的。小马智行将深度嵌入到广汽的Robotaxi生产过程中。
同时,小马智行提供软硬件管理、车辆信息管理、出行服务管理和用户体验管理。广汽丰田则提供规模供应链管理、采购平台和生产组织。
这次签约的小马智行总经理莫璐怡在2020年表示,Robotaxi最重要的盈利前提是无人化和大规模,前者取决于技术和政策互动,后者则必须依赖主机厂。
广汽丰田并非是Waymo与菲亚特合作中的代工角色,而是扮演更承重的甲方、合作伙伴、车辆平台提供者和技术落地的执行者多重角色。
转型的信号
这次合作,也标志着丰田试图在中国实现“研发资源前置”,就是将中国技术作为丰田“碳中和”理想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签约之前几天,丰田中国技术中心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国)有限公司”,也发出了同样的信号。
丰田在华业务重心,肯定将转向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研发则须先行。2026年之前,丰田要建立智能与纯电的全链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2026年实现全球纯电销量150万辆。这里面大部分销量,想必都要放在中国实现。丰田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需要大幅度地调整。
目前这个任务,倒推任务节点的话,2023年底,丰田就需要实现纯电+智能的中国研发-生产-销售闭环。这一节点实现了之后,才能谈到向全球输出相关技术和价值链,时间已经相当紧张。
这就意味着丰田的电动和智能,都要以中国市场的需求为基轴,整合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比亚迪丰田的研发力量,由新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协调和领导。
为了加快这一战略部署,丰田将中国与北美两个区域市场负责人纳入全球经营管理委员会。中国市场是唯一由经管会成员直接领导的区域市场。丰田CTO中岛裕树今年曾经表示,今后中国事务可以由丰田中国团队直接决定。这一授权决定应该来自丰田董事会,而非管理层。
今年以来,丰田在中国市场动作很多。除了研发中心更名,还强化了与广汽集团、比亚迪联合研发电动车项目。丰田还悄悄提高了本地供应商比例,特别是将来的新能源零部件采购,大多数都要放在中国,采购需求发给厂商。这对于极其重视供应商关系的丰田来说,是需要下决心的举动。
而眼下与小马智行合资,丰田意在强化中国合作伙伴的横向研发关联,打破公司和部门壁垒,整合研发力量,并将小马智行的能力纳入其中。小马智行已经从丰田投资的创业公司,正在演变成为技术合作伙伴,时机成熟时,将变成技术供应商。而对于广汽丰田而言,小马智行早就是其特殊的技术供应商了。
三方合资项目,正在成为丰田中国战略转型的关键一环。【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城上汽丰田纷纷布局网约车,谁能获得年轻人的心?

[汽车之家?行业]?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得以快速成长,并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根据《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注重线上社交的Z世代,同样注重线下的社交活动,他们对于出行的需求远高于其他世代,且他们对待出行的态度更加多元化。Z世代对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方式接受度高于非Z世代,近四成用户为高频用户。
根据共享出行业务开展模式,分为网约车和分时租赁两种模式。其中,分时租赁因资金投入量多、收益见效慢及质押金的安全性等瓶颈问题,致使中小企业的破产案例在近年来频频上演,市场困境待解;而网约车市场,自2016年开始本来已经逐渐被滴滴出行所“独占”,但由于众多主流车企的先后进入,市场迎来发展机遇,重新焕发增长活力。
而围绕汽车移动出行这一领域,各家车企在网约车业务上,到底有哪些布局?在这些布局背后,主要思考的又是什么?将来,又会朝哪些方向进一步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市场、政策及消费趋向等方面综合分析,来一探究竟。
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未来5至10年,他们将全面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成为消费主力。基于此,汽车之家联手全球咨询公司德勤推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对Z世代群体汽车消费态度进行线上线下调研,并发布“这一届的年轻人”系列文章。
基于年轻人更爱的共享出行、二手车、汽车金融等领域,我们还特约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执笔,解析上述业务当下发展情况,并为车企下一步动作给出建议。本期行业评论员——车庸,车企研发主管,多年从事品牌战略、产品研发及市场分析等工作,擅长挖掘行业热点及趋势。
出行市场向好,Z世代接受度高
中国网约车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2年,彼时“易到用车”、“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等网约车服务平台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在经历过激烈的竞争角逐和不断整合重组后,网约车市场也从最初的探索、培育期,跨越到当下的快速成长发展期。
在用户应用特征上,中国网约车的用户不仅在各地区分布广泛,普遍使用率较高,其年轻化特征更是尤为突出,在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网民中,网约车的使用率超过74%,远超其他大龄群体,年轻人对网约车的接受度可见之深。
根据《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报告》调研结果看,对于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方式,接近七成的Z世代受访者,月均使用频率达到3次及以上,明显高于非Z世代,而且随着频率的上升,强弱差距也愈大。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势必也成为促进网约车市场繁荣兴盛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发展前景趋势不可逆。
有Z世代车主称,由于停车不方便等原因,短距离出行时,十次约有七次会选择共享的方式。实际上,在报告调研中线下焦点访谈环节,多数Z世代消费者也表示,已经把网约车、租车当作较为常规的出行方式,他们也期望着更省事省力的智能共享出行。
因此报告认为,车企可以借助数字科技手段,需构建耳目一新符合Z世代客群消费特征的场景和氛围。现阶段需依托大数据分析,以共享出行平台作为车辆运营和出行服务提供商,并整合汽车销售、网约金融、后市场、车载娱乐、人工智能等资源,实现更低的出行成本和更高质量的出行体验。
从自由生长,向规范化体系进阶
早期的网约车,通过互联网成功连接有富裕时间及运力的私家车和有出行需求的用户,极大的提高了车主收益和乘客出行效率等,达到了多方共赢。而与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发展的历程接近,最初的行业兴起,与国家在宏观设计上对创新型平台及产业一直秉承开放、包容、鼓励及服务的方针政策密不可分。但当这些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就需要适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性办法,为行业蜕变升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正是在2016年7月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成为了网约车行业从自由生长阶段,向有章可循、合规化运营阶段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成为助力网约车市场乘风破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办法》的出台,主要地方城市也陆续发布并落实其对网约车运营平台、驾驶员及网约车车型这三维一体的具体监管措施,根据交通部信息,截止到今年4月,140多家网约平台已经取得了经营许可,全国有合法网约车驾驶员达到208万人。
全国主要代表城市准入网约车车型的监管要求
对准入网约车的限定条件(仅展示主要产品力特征)
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升、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
车辆为轴距2650毫米以上的纯电动小汽车。
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排量不小于1750毫升;
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前排座位安全气囊和前、后座安全带。
车身长度不小于4600毫米或者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车身宽度不小于1700毫米,车身高度不小于1420毫米;
配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前排座位安全气囊和前、后座安全带,配置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还应当满足纯电动续驶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的条件。
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2.0升,采用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2700毫米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续航里程250千米以上。
采用增压发动机的车辆,排量在1.5T及以上,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辆,排量在1.8L及以上,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混合动力车辆,发动机功率不低于90kW,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新能源车辆,发动机功率不低于90kW,续航里程不少于200km,车辆轴距不少于2650mm。
燃油(气)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0万元以上。
新能源汽车轴距2600毫米以上,续驶里程200千米以上。
燃油、清洁能源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2万元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2600毫米以上,综合工况续航里程200千米以上;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12万元以上。
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排气量不小于1.8升;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价格在12万元以上。
新能源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续航里程不小于250千米。
车辆应采用7座及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不低于本市巡游出租汽车购置税计税价格。
新能源车的轴距不小于2600毫米且纯电动续驶里程不得低于150公里,鼓励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混合动力等环境友好型车辆。
而各地方对网约车车型的准入条件也不断优化,在关键产品特征,诸如车型价格、尺寸、能源类型及主要配置都做了明确要求。而从整体的政策趋势导向看,过去在该市场中占比较高的低价、经济型燃油版网约车,将逐步被以紧凑型及以上的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型所替代,其中,紧凑型的电动车更是其主推方向。
同时,针对早前社会影响恶劣的几起网约车司机对乘客犯罪事件的问题,在安全环节上,更完善的预警机制也逐渐完善,如上海市网约车监管平台通过搭建“双证”查询对比系统,对以美团打车、滴滴出行等在内的四家网约车企业完成对接建设,更好的保障乘客出行安全;而在今年7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正式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也标志着网约车安全相关的首个团体标准正式建立。政策及机制自上而下的走向规范化,也成为约车市场即将拉开“蝶变”的序幕。
前浪or后浪,多元化融合下焕发新活力
营销史上的传奇大师艾·里斯在《人生定位》中,曾提出过赛马理论,即如果人生是一场赛马,赢得比赛的,未必是最好的骑手,那些拥有最好赛马的骑手,更容易笑到最后。
而这个理论放到出行领域中,同样适用。面对网约车等移动出行产业的快速崛起,传统车企在这时代变革的大洪流中,如果能抓住这匹“良驹”,在汽车所在更大的交通行业中提前谋划布局,势必能成为摆脱传统制造企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机会,为未来开拓新的商业版图确立先发优势。
网约车业
主要布局动向
长城汽车
2018年8月,长城汽车发布欧拉ORA及旗下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开展的网约车等业务以欧拉iQ等为主;
计划在2020年,自有车辆规模达到2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
享道出行
2018年8月,上汽集团获得网约车牌照,同年12月从事网约车业务的享道出行上线,以运营荣威ei5、荣威ERX5等为主。
2019年1月,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上线,初期在合肥等10个城市投入江淮iEV?A50等新能源车约1万辆;
计划,到2021年,累计投入5万辆车,更多城市开展。
即时出行
2019年5月,?“东风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在武汉正式上线,同年在襄阳等地陆续投放,以东风风神E70等新能源车型为主;
计划在2021年投放10万辆车型。
2019年6月,在广州正式上线试运营?,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主要采用传祺GE3、广汽新能源Aion?S(埃安S)等;
2019年10月,如祺出行企业版APP正式上线,为企业用户提供公务用等专车服务。
2019年7月,与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企业共同合作的网约车等业务,在南京正式投入运营;
截止到2020年初,“T3出行”已经在重庆、武汉等地,全国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计划在2022年运营车辆达到30万辆,以长安逸动新能源等车型为主。
2019年11月,丰田海南出行有限公司成立,布局移动出行服务(目前通过微信等可在线下单),采用?凯美瑞等中高档新车型,初期业务主要进行中短期租赁等,根据规划后续陆续开放提供负责接送服务的礼宾用车等高级别的专车服务(司机是均通过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服务标准体系培训的经销店员工)。
戴姆勒集团
2019年12月,双方推出的高品质出行品牌,在杭州正式上线,运营车辆主要有梅赛德斯-奔驰S级、E级、C级轿车等;
计划在2020年,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外的中国其他主要城市增加运营。
而事实上,纵观国内的主流车企,几乎都已经开始试水网约车市场。按企业经营网约车服务平台的形式看,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江淮汽车的和行约车、东风汽车的东风出行及小鹏汽车的有鹏出行等,都是选择由车企方主导,以自营自建网约车平台模式来经营,其投放车辆及布局城市数量虽然远不及当前的多数第三方出行平台,但其运行成果也算可圈可点;而另一边,中国一汽、丰田汽车等又分别通过与滴滴等现有出行公司合作的模式,展开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产品开发协作。
在投入运行车辆的品类上看,传统燃油车型普遍较少,其中,欧拉出行及鹏友出行等仅运营电动车型,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等平台除运营电动车外,还提供油电混动车型等,以紧凑型的轿车及SUV车型为主;而另一边,宝马汽车的即时出行、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耀出行等,分别在成都、北京等地,运营诸如宝马5系、奔驰S级等中大型以上的高价轿车,成为提供高品质专车出行的代表。
如果说最初的出行市场,车企只是被动参与的生产者,那如今车企在网约车领域百家争鸣的势头,绝对可以说是转被动为主动的重要尝试,而按照这样的走势演化推导的话,滴滴出行当前的行业垄断地位,未来被动摇其实也未可知。
车企面临新课题,如何转为出行服务商
整车制造企业积极布局网约车业务,押注出行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强势崛起,主流的消费模式及形态发生激变。正如《圈层效应》中所说的那样,只有懂得理解并讨好消费主力95后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对传统制造商来讲,如何更好、更快的接近并了解受广大年轻人追捧的新领域,已经成为其不可回避的重要“关口”。
其实,无论是车企布局网约车领域,还是车企与热门网红合作直播带货等,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内在相似的考量,除了直接拉动品牌车型销量外,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些品牌及产品层面的“营销事件”,实现与年轻目标消费群体建立情感纽带,打造提升品牌价值认同感的的重要窗口。
而针对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当前车型“多品牌、多车级”及人员服务水平不统一等先天短板问题,车企方主导的新一代网约车平台完全有机会,利用自身统一化的车型、特色技术及专业化人员服务等优势,打造截然不同的出行体验,特别是在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较大的科技及智能辅助功能上,如果能把网约车塑造成一个个移动的“体验店和口碑店”,必然能在年轻消费者心中迅速建立领先的、鲜明的品牌认知形象。
此外,根据经营网约车的海量服务数据,诸如用户出行场景及用车频率等,可以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及使用痛点,开发定制型、高收益性的专用网约车,解决当前的平台低收益性难题,并带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服务升级。
早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一句“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曾引起舆论哗然。而对于移动出行来讲,传统制造车企在运营网约车平台经验等方面,显然存在劣势,尤其是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把握投放阵容节奏以保证平台的效率性及收益性,如何控制服务质量与保证用户流量等,成为了车企从产品制造者向出行服务供应商角色转换的重要挑战。
全文总结
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尽管国际油价暴跌、疫情影响的网约车出行需求减退及各地方紧急出台促进消费政策等各种利弊消息交织,但各家车企日子都不好过,却是不争的事实。穷则思变,面对危机,如何在危险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发现出路,考验着每家车企的决断。而车企想要最终能够在出行领域实现突围,可以先从了解年轻人做起。(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车庸)
欲获取《这一届的年轻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完整版,可关注《车市物语》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载电子版。

苏州的网约车司机有福了,用这台车每天多挣一半钱还更舒适安全

都说跑网约车挣钱,现实中的网约车司机真实的生存状态:不赚钱,累,还得拼命;除了过度劳累,还要承担高风险。
现如今,网约车新政的出现让网约车门槛提高了。开车的时候最怕运管查车,上车开始就提心吊胆的,生怕碰到钓鱼执法或者运管、交警,一罚就是几万,几个月白做了。其次,网约车平台补贴变少了,赚的不如以前多了。
网约车司机有话说,本月流水加奖励到手有万把块,但细细一算,真划不来,加油去掉2500,违章三次500块,抽烟都不敢抽好的,最多不超过五块......没办法,要还车贷,房贷,小孩还要上学,只能继续了!
不过最近苏州的网约车司机有福了,用这台车跑滴滴每天多挣一半钱还更舒适安全。
近日,由丰田汽车公司、滴滴出行和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丰桔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州常华店举行交车仪式,广汽丰田及广汽丰田经销商向丰桔出行交付300台雷凌双擎。在宁波、苏州、常州和金华四城,丰桔出行将陆续投放共900台雷凌双擎。
丰桔出行首批从广汽丰田渠道采购的车辆为TNGA全新换代雷凌双擎,着力树立节能环保、潮流时尚和高品质的移动出行新形象。作为最畅销的混合动力中级车之一,雷凌双擎一直深受消费者欢迎。今年11月,全新换代雷凌双擎销量6,203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1%,1-11月累计销量40,183台,持续引领混合动力普及潮流。
全新换代雷凌双擎基于TNGA架构彻底革新,拥有智能、驾趣、安全三大TNGA新价值,以及超越同级的高价值配置,刷新中级车价值观。雷凌双擎搭载丰田最新THS II混合动力系统,综合输出功率达90kW,综合工况油耗仅为百公里4.1L,一箱油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配备最新一代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实现准L2级自动驾驶和全面安全行驶防护。
雷凌双擎轴距达到2700mm,拥有宽裕的室内空间和后排空间,同时采用具有优秀包裹性和支撑性TNGA架构座椅,以及同级独有的双叉臂独立后悬挂,保证尊贵舒适的驾乘体验。
网约车每天最大的开销就是油费,普通车一箱油最多跑500公里,混动的雷凌双擎一箱油最高能跑1000公里,光油费就能比别人省出一半来,当然就多挣钱啦。比起开纯电网约车的司机,使用雷凌双擎,除了不用耗时间排队充电,冬天也可以尽情使用暖风,再也不会被客户投诉了。
此外,全新换代雷凌双擎将基于丰田智行互联,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丰云悦享”车联网服务,提升用车效率。通过车载数据通信模块和“丰云行”APP,网约车司机可获得各种连接服务,如“紧急救援、道路救援、防盗警报、被盗追踪(远程启动限制)、礼宾服务”等。同时在服务运营上,广汽丰田经销商渠道将提供车辆保养专属服务,为网约车司机提供培训、用车指导服务等,全面支持丰桔出行开展高品质移动出行服务。
事实上,凭借低油耗、低排放的环保优势,以及一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丰田混合动力车型活跃于全球出租车行业。在成了丰桔出行之前,自2016年起,雷凌双擎出租车就在广州投入运营,其高品质、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卓越的环保性能和尊贵安心驾乘体验,受到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广泛好评。
写在最后:今年7月,丰田汽车公司与滴滴出行,对于在中国深化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为进一步强化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丰田、滴滴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面向网约车司机的车辆相关服务。
丰桔出行的成立和运营,是丰田移动出行战略在中国市场落地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广汽丰田向移动出行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广汽丰田正式进军网约车运营服务领域。同时,广汽丰田将创造更多场景,与用户和经销商紧密连接,持续提供高价值产品、高品质服务和高品位体验,推进品牌進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战疫”之下】 汽车经销商生存现状白皮书——广汽丰田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不仅阻隔了人们走亲访友的脚步,同时也让曾经喧闹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哈尔滨,这座以冰雪旅游闻名的城市,也无奈地接受着眼前的“寂静”。
哈尔滨的旅游名片,在本该盛装出场时,却被疫情披上了忧伤的外衣。但在疫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抵抗疫情的信念和决心,更是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
目前,黑龙江省防疫工作已取得较大成效,并连续多日实现零新增,各行各业正在有条不紊的进入复工阶段。据了解,哈尔滨的汽车行业2月份基本都处于闭店状态,截止至3月14日,哈尔滨已有超过60家汽车4S店正式复工,其他汽车4S店也都在紧张有序地申请复工中。
据广汽丰田哈尔滨文华学府路店总经理郭亚斌介绍,鉴于所在区疫情防控得当,文华学府路店已获得复工批准,于3月13日正式开始复工。店面已经进行全方位消毒,售前售后的工作人员正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优质的服务,恭候每一位广汽丰田车主“回家”。
作为汽车自媒体集群鬼斗车联合晨爆车视、车文轩、六圈车、驭姐范儿、大旗侃车、晓青车论坛、车闻知、爱车觉罗、龙车、北方车市、壹号车、哈尔滨购车指南、驾驭观、乐跑车生活、买车听我说、轩辕车会、哈尔滨车圈、中国吉林网、关东汽车网等东北三省四市20余家自媒体平台及网站共同推出的《汽车经销商生存现状白皮书》系列报道第二十七篇,晨爆车视创始人于海杰联合报道组首次致电黑龙江省广汽丰田哈尔滨文华学府路店总经理郭亚斌,通过电话采访来了解他们目前的真实生存现状。
1、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请问贵公司是否已经正式复工?目前售前及售后分别有多少人上班,与正常状态下相比差多少?具体哪天复工的,现状如何?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我司于3月中旬正式复工,进入3月便已安排人员值班。 目前,售前售后每天有50人左右上班,基本70%员工能够正常上班。正式复工后,售后基本进入工作状态,销售环节除了邀约,自然进店暂时没有。
2、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受疫情影响,贵品牌主机厂是否已推出针对经销商的疫情应对措施?店内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店内员工上班以及进店看车和修车的消费者是否进行了有效防护?具体是怎么做的!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主机厂推出了很多措施,比如应对疫情的防护和流程都给出了标准的流程和指导手册。店内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应对防疫,店内员工及客户都有防护,店内全方位消毒,员工上下班登记并测体温,客户进店登记并测体温,客户的所有接触点都有防疫防护展示,消毒用品以及一次性手套等,另外,对于客户有口罩需求的情况,店内也都会给免费提供。
3、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尽管去年2月是春节,但销量与去年同期比会相差多少?请介绍一下2月份售前进店量以及售后营业额分别是多少?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今年2月份店内整体基本为闭店状态,居家办公也只是维护老客户及新用户的线索,没有实质的收入。
4、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2月份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销售还是售后?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差多少百分比?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刚才提到了2月份一直处于闭店状态,售前售后均受到巨大影响,业务基本为零。但是用户的救援及咨询需求,店内安排了相关人员24小时对接。
5、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主机厂是否取消了2月份的考核指标?库存比大概是多少?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多少百分比?如果3月份恢复考核指标是否能承受得了?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主机厂已经取消了2月份考核。店内业绩为零,库存比也就没有意义了,实际库存量不算太高。我们是3月中旬才正式复工,如果恢复原来的考核指标肯定完不成,这一点工厂一般会灵活调整。
6、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为应对当前局面,主机厂是否推出了经销商扶持政策?现在能否保证资金的最合理化运转?大概有多少车是以承兑汇票的形式进货?一个月的利息大概是多少?目前最困难的环节存在于哪里?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主机厂在这方面的政策也是比较好的,帮助经销商与金融机构及银行沟通,对于融资到期的车辆都进行了展期。因此短期资金困难不是很大。基本所有车辆都是融资渠道,利息大约12万左右。
7、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鉴于目前这种状态,店面还能坚持多久?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最先凸显出的问题会在哪个环节?进车费用、房租还是人员开支。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这种状态会让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发生改变,不是坚持不坚持的问题。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您提到的进车费用、房租以及人员开支都会非常困难,当然谁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不是单一行业的问题,所有行业都会遭受巨大影响。
8、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目前店内是否有因为疫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是否有员工返程自我隔离的情况?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无减员。有外地回哈员工的自我隔离情况。
9、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疫情造成了进店客户的减少以及售后维修营业额的降低,请问此次疫情会给客户带来哪些行为的改变,应对客户的行为改变做了哪些调整?例如:在线看车、网络销售以及直播卖车,目前网络销售所占比重多少?是否有针对现有车主的上门维修保养服务,比重是多少?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线上行为会变得更多。比如在线看车、直播营销等都在做,同时主机厂还推出上门保养、上门取送车、上门试驾等一套政策和标准流程,但实际情况,上门试驾和保养的还是比较少,您也知道,虽然经销店有值班人员可以上门,但是大部门小区本身出行不方便,也就形成不了多少业务,但疫情之后会是这个方向,慢慢的增加这种模式的比重。
10、晨爆车视·鬼斗车集群:为应对疫情造成的流动性降低,主机厂是否在2月份加大了在售车型的优惠力度?在商务政策上是否有补贴?
广丰文华店郭亚斌:主机厂在上门服务、共享短租车、金融贴息、简化购车流程、分期流程、线上团购抽奖活动等做了很多政策,也加大了广宣的力度。当成为广丰的用户之后,直接回馈到用户身上的活动会更多。
广汽丰田哈尔滨文华学府路店郭亚斌寄语:通过这场疫情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国家的伟大,百姓的善良,一线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同时,各行各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汽车销售行业的我们,实质上更多的是经营服务,竭尽所能的服务好每位用户,善待每位员工,感恩投资人,回馈社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祺出行用的都是广汽新能源汽车吗?

如祺出行是广汽集团旗下出行品牌,采用广汽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车型。按政策和发展方向看,营运车辆包括出租车、公交车、网约车、城市物流配送车,都要新能源车。深圳、东莞走在前面了,广州也在大力推动。

丰田欲放弃广汽丰田?

“丰田会放弃广汽丰田吗?”这样的质疑别说放到十年前,就是放到一年前,可能都不会有人相信。
但谁也没想到,2023年刚过一半,大家曾经笃定的事情就已经不再坚固。
7月25日,广汽丰田曝出裁员风波;7月31日,丰田中国宣布,“丰田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从8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8月4日,广汽丰田、丰田汽车与小马智行三方签订协议,计划于年内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相关事业合资公司。
如果是单一的事件,可能并不会引发多方猜测,但如此密集的“官宣”,很难不让人怀疑,丰田对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广汽丰田已经有了放弃之心。
先来看广汽丰田的裁员风波。
日前在广汽丰田的一份声明中显示,其鉴于近期生产水平,提前终止约1000名员工的合同。据悉,这一数字大约占目前公司总员工人数(约1.9万人)的5%。此后广汽丰田也给出了裁员回应,表示此次裁员是正常调整,被裁对象均属于劳务派遣,不涉及正式员工。此外,对于被裁员的员工,广汽丰田承诺除了支付法定的经济补偿金外,还将积极协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对于这起事件,广汽丰田的“官方说法”在业内是相当不认可的,“广汽丰田裁员肯定是和销量下滑有关的,尤其是新能源车型销量的停滞不前有关。”
当然,人们也可以相信广汽丰田说的并非因销量下滑大规模裁员,但这并不能否认广汽丰田当下糟糕的市场表现。
广汽集团的产销快报显示,广汽丰田2023上半年累计销售45.28万辆,同比下跌9.48%。更难堪的是,上半年,广汽丰田的批发与零售市场份额由上年同期的4.9%,分别下降至4.1%和4.5%。
而且据广汽丰田内部人士透露,广汽丰田新产品投放基本在2022年完成,今年下半年已无新产品的推出计划(不包括改款车型)。
销量下滑、持续了数年的增长势头被骤然终结,叠加收缩的市场份额,裁员或许只是阶段性调整,但糟糕的市场表现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当然,广汽丰田的销量下滑,只是与自身相比,而站在整个行业中,广汽丰田还是属于头部企业,至于如此迫不及待的裁员,业内分析认为是,当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时,广汽丰田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没有跟上脚步,造成了大量新能源产品的产能过剩。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广汽丰田有Mirai、bZ4X、威兰达高性能版、雷凌双擎E+和iA5等五个车型,但整个上半年,整体销量约为4800辆,月均仅约800辆。
而与此同时,在2022年12月20日,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正式投产,两期项目合计新增产能40万辆/年。当时广汽丰田公开表示,它的建成标志着广汽丰田正式具备了百万台的生产能力,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式跨越,将加快全方位电动化战略的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如此低迷之下,广汽丰田新建的产能目前派不上用场。
“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合资汽车品牌由于电动化产品的滞后,销量不断下滑、产能过剩的压力也来越大,不得不通过裁员、减产,甚至临时停产等方式来度过转型的阵痛期,广汽丰田即是如此。”
显然,广汽丰田的难题已经被丰田觉察。
据丰田表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设立的目标,就是携同丰田汽车在华3家合资公司,即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以及电装公司和爱信公司,形成一体化研发体制,通过拓展本土供应商、改良零部件设计、改革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等三大领域,大幅削减制造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丰田与一汽和广汽的合资公司都有独自的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大家是各自行动的。新公司的目标显然是希望在协作的部分把这两个研发中心的人员整合在 一起进行项目的研发。
对于这个决定,业内分析认为,这是丰田中国的战略大转折,背后的深意就是丰田不再信任其中国合作伙伴的研发能力。
这些猜测似乎也有所印证。8月1日,丰田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称,“我们将在中国市场全力以赴,致力于工作方式、意识变革……通过以IEM by TOYOTA为核心推进本土研发,迅速开发并提供令中国顾客满意且有竞争力的产品。”
毫无疑问,销量日益下滑的广汽丰田,会成为丰田的第一质疑对象。
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丰田在中国有两个合资公司,如果说放弃,为什么大家会倾向广汽丰田更多呢?业内人士也有分析,“虽然一汽丰田相较体量较小,但得益于一汽的背书,丰田会更相信一汽丰田。而且,汽车产业变革不只是电动化,还有高端化,当丰田把皇冠等高端品牌交予一汽丰田时,广汽丰田却只能继续凯美瑞、汉兰达等车型时,就能看出丰田的不同态度。”
至于是否如此,还有待观察。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即使丰田已经不信任广汽丰田,就意味着会迅速放弃吗?其实不然。
于丰田而言,广汽丰田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有稳固的品牌基础,起码在短时期内,丰田仍会选择广汽丰田。
这不,丰田给的“甜枣”就来了。
按照广汽丰田、丰田中国、小马智行的三方协议,合资公司所使用的L4级自动驾驶纯电动车辆,将整合由丰田、小马智行提供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系统,原型车由广汽丰田生产。
换言之,就是在合资公司中,广汽丰田就是一座代工厂。成立近二十年来,广汽丰田都是技术输出方,如今“沦落”至此,令人唏嘘。
而且,就在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试图以广汽丰田的制造品质和服务体系为自己“捞颜面”时,却全然忽视了车质网上的投诉数据,广汽丰田迄今未能提供适宜的解决方案。
在新产品研发、思路方向上的踌躇不定,再加上此前具备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孱弱,导致广汽丰田如今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广汽丰田的这一发展趋势,在接下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很难有好转迹象。
目前,丰田正在做更长远的打算,包括但不限于交更多优秀朋友,让本土研发化更为彻底。届时,完成彻底转型的丰田,还会留下广汽丰田吗?(采写 |汽车有智慧?火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有智慧,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腾讯与广汽丰田联合推出车主服务专区 支持微信远程控车

易车讯 日前,腾讯与广汽丰田联合推出“广汽丰田车主服务专区”,基于微信中的腾讯出行服务“车卡”功能,广汽丰田车主在微信中即可享受全流程的品牌专属服务,实现远程查看车况、关车门和空调、预约官方4S店服务等。
腾讯出行服务是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整合了车主日常所需的用车养车服务。其中,“车卡”服务可助力汽车品牌打造品牌定制的用户服务专区,基于微信生态打造更多新鲜、好玩的用户运营活动,与用户建立起全程互动的服务关系,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
据了解,从即日起,广汽丰田车主可通过“微信支付-出行服务“入口,进入“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绑定车辆信息,即可享受全套官方专属服务,包括实时查询车辆状态、远程控车、预约4S店车主服务等,并可参与享受一系列品牌优惠福利活动。
目前,广汽丰田大部分智能网联车型都已接入“车卡”服务,包括全新雷凌、全新凯美瑞、第四代汉兰达、威兰达、凌尚、全新C-HR、埃尔法、C-HR EV、威兰达高性能版、iA5等。
在“广汽丰田车主服务专区”,关联认证的广汽丰田车主可以通过3D车型图实时掌握车辆信息,例如车辆状态、熄火停车位置、剩余油量/续航情况、车窗/车门关闭情况等。订阅提醒后,当车辆状态异常时,例如忘关车门、电池电压异常等情况,手机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提醒,并支持远程关门。在夏季或冬季时,车主可以在用车前提前开启空调。此外,还可在微信里开启一键寻车功能,找到熄火停车位置。
品牌专属服务方面,专区包含广汽丰田官方保养、试驾、租车等功能,实现一键直达。保养服务集合了广汽丰田官方4S店信息,车主不仅可以一键预约专属4S店,还能依据推荐,选择附近的4S店给车辆做保养。官方租车服务支持一键取车,夜间还能为车主送车上门。对于在售新款车型,车友们还可以抢先预约试驾。
此外,在“广汽丰田车主服务专区”里,车主朋友们还可享受品牌官方推出的各类专属优惠活动,各类礼品券、加油券、停车券每天定时放送。

如祺、曹操、享道,这些主机厂旗下的网约车平台都有何特点?

当一众汽车主机厂纷纷涌入这条赛道时,网约车B2C的模式也逐渐发力。今年六月末,由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等共同投资的“如祺出行”再度为网约车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与竞争势力,相较其它先行者
网约车最大的优点就是为乘客提供方便。
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非常的周到。
可以做到随叫随到提供完美服务。
便利,及时。
费用透明,不会绕路。
网约车赛道上早已不是C2C一家独大的景象,当一众汽车主机厂纷纷涌入这条赛道时,网约车B2C的模式也逐渐发力。今年六月末,由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等共同投资的“如祺出行”再度为网约车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与竞争势力,相较其它先行者,“如祺出行”来得并不算早。
当下网约车市场可谓犹如一片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领域,吸引着包括汽车主机厂及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当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入局,而同质化现象也无可避免地发生。那么,各主机厂的网约车品牌,如何在定位及未来发展布局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
广汽传祺-如祺出行
不仅是出行,更看重商业模型
在如祺出行看来,“出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乘客从A点运送至B点,其希望能在路程中融入更多的场景化服务形式。有别于其它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在车型上更倾向于装备智能网联科技的车型,目前公布的车型包含广汽新能源GE530、广汽新能源Aion S、广汽丰田雷凌双擎,这些都是广汽集团目前的拳头产品,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也更为出色。
实际上,广汽集团对于如祺出行看重的不仅是出行,更多的是商业模型。与几乎所有的车企布局的出行项目一样,调节生产、促进销售是如祺出行当前的主要任务,毕竟在完成彻底转型之前,广汽在现在仍然是一家汽车生产和销售企业。广汽是希望利用出行平台收集数据样本,并将其匹配至更丰富的用车场景中,然后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反哺研发。

「人汽」望山远而力行,丰田决心改变开发体制

作者:管宏业
静水深流处,丰起云涌时。
被疫情打断三年的世界交往又重新恢复。从慕尼黑到上海,从北京至东京,愈发密集的航班串起了散落的脉络,而“汽车”依旧是最具魅力的一环。
尽管从数据中尚未看出全球化增强的趋势,但两个细节佐证了这一点:一方面,欧元区和日本的对外贸易强度近年来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全球服务贸易所占比重持续加大。《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曾经被特朗普按下暂停键的全球化非但没有结束,反而走向日益加强的区域化,启动了新篇章。
汽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正在举行的日本移动出行展(简称:JMS,原“东京车展”),从本质上来说已不再是传统的车展。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在内的八大日系车企成为主角,而展品除了新车以外,也扩大到智能互联、智能出行领域。看来,日本汽车业终于下定了变革的决心。
作为日系汽车的领军者,丰田汽车将掣起这面大旗。以Find Your Future(改变汽车的未来)为主题,全面呈现未来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持续描绘Mobility for ALL的愿景蓝图。
丰田汽车社长 佐藤恒治
发布会上,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言辞恳切,他说:“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种类的价值观和需求。丰田希望贴近每一个人的需求,把大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变为现实。这就是我们的考虑。”
被改变了的汽车价值
1853年,日本嘉永六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自此后,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黑船事件。
某种程度上,日本汽车界正在遭遇新的“黑船”。
今年前三季度,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华销量为129.3万辆,同比下降26%。随着中国车市迅速转向电动化、智能化为驱动的新时代,日系车在华遇到挑战。
但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仅以丰田为例,1-9月份,丰田全球销量、盈利均创下新高,并连续8个月实现全球销量增长。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的几乎所有跨国品牌,全球表现与中国市场出现强烈落差。
中国车市,以及中国品牌,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新的黑船角色。在中国,包括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过去3个月内共推出60款,这让跨国车企异常吃惊,而更让他们不适应的是,汽车的内涵与价值,率先在中国发生了裂变——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挂着四个轮子的大号手机,社交与娱乐工具。
从东京车展变身为移动出行展,改变的不仅是名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向纯电动汽车(BEV)转型的进程加剧,以及软件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汽车产业现有的金字塔结构的供应链崩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变成软件企业站在顶端、汽车厂商配合软件制造汽车的结构。
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灵魂交给外人。JMS上,丰田、本田、日产等不约而同地将“移动出行”全面涵盖,空中飞行汽车和无人出租车等争奇斗艳,送货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成为新的亮点;IT企业、材料企业、初创企业则通过跨行业合作竞相提出创意,以不同于中国的多样性为优势进行宣传。
在人汽传媒看来,日本单个公司往往拥有充足的底蕴与技术能力,缺点是尚未确立商业化的领头羊,以至转型速度较慢。领头的日本汽车厂商要具有把理想转变成现实的担当和责任。新的黑船来袭之际,日本汽车需要有新的带头大哥。
既要天马行空,又要脚踏实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已做出回应。2023日本移动出行展上,坐镇主场的丰田汽车以一场主题为“改变汽车的未来”的盛宴,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创新能力与进取心。
亲临会场的人会发现,丰田追寻的创新,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呈现的创新,多少有些不同。除了品牌旗下几款重磅量产车参展,丰田大部分展品都是添加了“未来”概念的移动出行工具,包括大量为实现“Mobility for All”而设计的个性化载具。
“未来”究竟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首先是纯电动汽车。城市里随处可见环保汽车的身影,它还拥有电动汽车独有的驾驶乐趣和卓越的驾乘体验,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价值。
如何打造出深具丰田特色的纯电动汽车?丰田的回应是,将重新回到造车的基本原则上来,创造出纯电动汽车独有的价值。
“其中一项努力就是打造发动机盖位置低出历史新高度的低重心车身。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劲的综合实力,前者可以从根本上减小汽车基础部件的尺寸及重量,后者可以在此基础上优化整车总布置。”
在笔者看来,向来擅长TPS、TNGA之道的丰田,强化成本把控没有任何问题。更大的新意在于,实现上述硬件条件的基础之上,丰田还加入了提供多元化体验价值的全新软件平台“Arene”。
这一平台可以灵活运用车辆数据,加快贴合顾客需求的软件的开发。此外还可通过各类应用程序提高汽车价值。比如,通过携手全新合作伙伴娱乐提供商创建的服务与内容,让驾车出行更便捷、更愉悦。很显然,丰田意识到,汽车不再仅仅是汽车,汽车必须拥有越来越多的功能。
此外,丰田还将多管齐下,通过硬件的可扩展性来实现“个性化表达”,根据自身需求随心所欲地调整车身外形,将汽车化身为一个平台,顾客自行拓展其价值。最终,这些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汽车将慢慢融入整个社会,推动实现“共创型未来移动出行社会”。
既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通过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应对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拘一格中,丰田进一步夯实移动出行的未来。
如佐藤恒治所说,“未来”的关键词不仅仅是电动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移动出行工具的价值将随着生活方式而不断拓展。
“汽车由您的‘愿望’创造,汽车的角色在于关联社会,汽车将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不要忘了,这是一家屈指可数的全球化汽车公司
时隔四年,再次重返日本移动出行展,总会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
四年来,中国车市早已是惊涛骇浪卷起千层雪,但在日本却依然是清风拂面水波不惊。
近日里,有两则与日本相关的新闻,让人感觉纠结矛盾。
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世界各国GDP值:原本排在第三的日本后退一位,让位于德国排名第四。这似乎说明,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持续停滞。
但另一方面,重访日本,会发现日本社会异常稳定,东京房价甚至比不上中国一线城市,尖端材料、高端设备依旧领先。身边不少人都有去日本投资置产、加大合作的意愿。
网络端,日本的衰退、停滞似乎是一种教训;现实世界,那里的稳定平和却是一些人羡慕的对象。关键在于,静水深流,有些时候,“静”反而是一种力量。
在中国轰轰烈烈的智电变革,在全球其他地区却远不是这样。这就像是我们习以为常了手机支付、电商爆棚,但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依然是“落后”的现金交易、线下体系。
对于一个年产销过千万辆,连续多年摘得全球第一,中国、美国、本土、东南亚以及欧洲市场均衡分布,从地域市场来看,很可能也是唯一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公司而言,丰田的着眼点、发力端,也一定是全球级的。
也因此,这次JMS上,丰田再度强调Mobility for All,这内含两重深意:其一,必须面向全球各区域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其二,有必要强化升级全方位电动化路线。
实际上,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的丰田汽车,在智电大变革中,确实慢了下来,但暂时性的慢,并不意味着全球大市场的失利。
一方面,继续强化混合动力汽车。仅从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2420万辆,以及“开过的都说好”来评价,在无需基础设施配合、不改变使用习惯基础上的大范围节能减排,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或许是成本最低、最容易实现的路径。
另一方面,随着新社长佐藤恒治上任,丰田的BEV战略不仅大幅提速,更有了核心内涵。丰田将整个BEV全新改造,包括平台、架构、零部件的小型化轻量化、减少风阻的提升,实现全系统全结构的提升。丰田预计2026年前投放10款BEV,全球EV销量150万辆。基本可以预测,从2024年开始,丰田的BEV将实现滚雪球式的增长。
Mobility for All,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选择,既有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因素的现实考量,更有基于电动化优势的历史继承。
JMS上,佐藤恒治接受了中国记者专访。他强调,虽然参展内容中BEV比较多,但说实话,丰田是多路径发展。“因为市场需求是多样的,我们会在全球推动多路径发展,这点一直不变。”丰田的全方位电动化战略从来不是“唯BEV论”。不同于一窝蜂地集中押宝,丰田一直试图实现新能源的多元化,即包括纯电动BEV、插混PHEV、混动HEV以及氢燃料电池FCEV,多手都要抓,多手都能硬!
虽然是“日本移动出行展”,但面向未来、相关中国的未来路径却愈发清晰。
一方面,作为屈指可数的全球性汽车企业,继承“以商品和地域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着以研发纯电动车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公司进化,这是丰田的的新体制经营愿景;另一方面,基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进行独立研发,并将在中国企划研发的产品普及到全球。可以预见,中国在丰田研发、变革中的影响愈发明显,也将引领丰田电动化智能化的全球变革。包括商业模式、供应链、研发体系、销售网络等都有更广泛的空间。
电动化方面,丰田的HEV经历了26年、五代技术验证,中国国内销量已达到250万辆;针对PHEV,也将会提高燃烧比率,努力制造更好的PHEV使用的内燃机;在氢能的研发与应用上,丰田根植中国,与本土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商用乘用两手抓,不断生产中国客户所需要的产品;BEV也在持续发力,丰田和出光将联手量产柔软、密合性高、不易破裂的全固态电池,该电池将应用于2027至2028年推出的BEV上。
智能化方面,丰田与小马智行联手在中国共同推进研发用于移动出行服务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今年8月,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就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相关事业合资公司一事签订协议,共同推进Robotaxi的商业化、规模化落地。
多样化方面,丰田始终贯彻着“Mobility for All”的企业愿景,在北京冬奥和冬残奥期间提供了多款福祉车供残障人士使用,并在大会结束后进行了捐赠等。
如丰田所展现的:制造符合中国需求的汽车,在中国做研发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核心平台技术在日本做,提升汽车价值在中国做。底层的Arene系统在日本开发,Arene内核基础上,丰田会逐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做成更适用于中国的状态。而在产品智能化领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