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汽车辟谣员工内购价泄露,近期汽车市场血拼 起源竟是上汽奥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7 15:29:36 浏览19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博主爆料小鹏汽车销量内幕,小鹏官微连夜辟谣澄清

近日,小鹏汽车官方发布了一条声明,内容显示:近日,我们发现抖音短视频用户(抖音ID:环绕地球的于哥)连续发布大量不实信息,并对小鹏汽车的经营情况进行毫无证据的揣测和造谣,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小鹏汽车的声誉,造成非常恶劣的舆论影响,对此,我司将保留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以保护小鹏汽车的正当权益。
事情的原由是名为“环绕地球的于哥”在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介绍了有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鹏员工揭露了小鹏汽车第三季度销量涉嫌造假,具体操作为,小鹏汽车将车辆转卖给二手车商,上牌之后再发给三四线城市的租车公司。以小鹏G3为例,其落地价格为17万元,但二手车商卖出的价格约为11万元。而小鹏在财报中将中间商转手的折扣价格计入营业成本。
小鹏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对此表示:愿“把自家P7拿出来做奖励”来征求有效线索。
对此,视频原作者于今早针对小鹏汽车的官博进行了回应:昨天的视频居然得到了官方的回应,本来我都没当回事,这是你们自己非要搞炒作,而且券商平台都会自动抓取新闻链接的,本来我的视频没多少播放量,结果被他们这么一搞,现在投资者都看得到了,我要是你们老板,肯定被你们官宣团队气死,既然你们这么玩,那就继续吧。
随后,视频作者公布了几张疑似小鹏内部人员的爆料内容:一个在某地做小鹏的代理,去年转让赔了不少钱。以及部分二手车平台也有大量小鹏G3不足1公里的现车截图。
对于小鹏汽车官方发布的微博内容,视频作者回复道:是不是造谣咱们有图有真相,关于是不是造谣的问题,可以通过法院来终极判决,关于触及到我个人肖像权就已经触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个人将保留对贵公司的法律追究权利,维护我的正当权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员工内购清库存,能解决车企的燃眉之急?

内部价是企业集团对内部员工的一项特殊优惠福利,当然,这在各个行业里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汽车行业同样如此。
车企员工内部价频繁曝光
最近一段时间,汽车行业频繁曝出车企内部价,从马自达到上汽奥迪,优惠幅度更是让人嘴馋,后面再到星途,虽然后者已辟谣,不过这接二连三的事件,让人不得不对这些品牌感到一丝丝担忧。
|阿特兹最低仅12.15万元,马自达员工内部价曝光
近日,网传疑似马自达阿特兹内部的优惠明细截图被公布。根据图片中显示,目前阿特兹裸车的员工活动价,最低已经达到了12.15万元。要知道,这可是指导价18.98万的车,优惠力度可谓相当夸张。然而,这还不是力度最大的车型。如果是顶配的2.5L蓝天尊崇版,指导价21.88万可以一口气降到14万整。
事实上,马自达在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传出如此之大的优惠也并不让人意外。据上险数显示,去年全年,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只有107602辆,而这已经是马自达连续5年销量下滑。
说到底,还是因为产品线太单一、产品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造成了这个极具匠心精神的品牌变得越来越小众。近年来,马自达的问题越发严重,除了产品缺乏竞争力之外,在新能源车大行其道的当下,转型又过于缓慢,所以即便是一马和长马合并,我们也并没有看到马自达在市场中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上汽奥迪最高优惠16万,二手平台已出现转卖
3月6日,据界面新闻报道,上汽大众奥迪已开启员工内购活动,旗下三款产品A7L、Q6和Q5 e-tron车型的员工价较官方指导价下调7至16万元不等。
从流传的购车活动价格清单可以发现,除了奥迪A7L境远型流晶套装仅优惠7.1万元以外,其他车型优惠力度均在10万元以上,其中奥迪A7L先行版、先见版,奥迪Q6观云型、行云型优惠幅度更是达到16万元。
随后,在二手平台上,马拉车市发现众多上汽奥迪员工购车名额出售转让的相关帖子,价格从1.5万元到2万元不等。
从卖家公布的信息来看,基本上都备注了完成交易后需要在一年以后才能配合过户,但这一年期间购车方可以正常使用车辆。
据悉,上汽大众奥迪品牌客服回应国内媒体表示:“员工内购活动各家企业都有,也属正常,目前也正在严查信息外泄。若有员工倒卖资格,一经发现会追查到底。此外,其员工购车时还要签订合同,至少一年内不能进行过户。所以,福利活动没有影响到正常市场交易环境”。
|星途瑶光“内部渠道员工购车”?官方辟谣
同样在近日,星途汽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星途瑶光“内部渠道员工购车”虚假信息的说明》。
内容显示,近期发现有部分未经星途授权的社会汽贸公司,以“内部渠道员工购车”扰乱市场,收取客户订金,给客户及星途汽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官方表示瑶光作为一款新上市的全新车型,目前没有内部员工购车政策,现阶段凡是星途瑶光“员工购车”的信息都是虚假信息。
文章内容还指出:“员工购车”是给予内部员工的福利,根据内部员工在职年限享受不同的购车政策。当然内部员工购车政策也会有一些限制条件,例如1年内不允许过户、不享受万元个贷贴息、不享有本品万元置换、不享有三年6次免费保养等针对外部市场客户的权益。关于“员工购车”还有兑现的条件,其中包括车辆到现场核查、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现场核查,只有满足以上两个限制条件才能兑现员工购车政策。
官方表示:“员工购车”政策作为员工福利,坚决不允许流入市场,星途营销中心接受各位客户的举报,举报成功将奖励5000元现金/台。
从马自达和上汽奥迪针对员工的内部价来看,多少还是有清理库存的成分,而星途瑶光作为刚刚上市的新车,确实没有必要参与进来。
新能源车企向上,传统车企向下
车企们推出内部员工优惠购车方案的背后,毫无疑问是为了缓解业绩压力、销库存。
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上汽奥迪旗下各车型库存时间基本在半年及以上,即使是最新生产的车型其库存时间也在两个月左右。因此,才出现了如此让人嘴馋的员工价。以至于有网友表示,持币观望者会不会考虑去奥迪当员工,然后买一辆车,买完之后再进行辞职,那这样的话就能省下一笔钱。
当然,除了缓解业绩压力、销库存以外,更折射出严峻的车市形势。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屡创新高,被迫让一些传统车企转型,更让不少边缘化车企濒临倒闭。近几年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比比皆是,前有东风雷诺解散,后有广汽菲克破产,甚至连豪华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讴歌最终也没有挺过去。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高光时刻,一边是传统汽车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至暗时刻。
进入2023年,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特斯拉降价等因素扰动,2023年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或许诸如马自达、上汽奥迪这样内部消化的车企还会接连不断的出现。
马曰:
内部价与市场价相比,同样的价格可以购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样的产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但仅限于内部员工,与我们消费者无关,然而出现倒卖现象,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正常市场交易环境,所以,也希望车企好自为之。
当然,从整个市场发展来看,2023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会存在诸多挑战,类似马自达这样的部分传统车企边缘品牌在困境中艰难前行,国内汽车市场不可避免地加速洗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车企该如何稳中求进更值得关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马拉车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苹果前员工承认跳槽小鹏前窃取机密,这件事会对小鹏汽车造成什么影响吗?

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影响,也作出表态,他们与苹果之间没有任何争议,而且与案件无关,小鹏汽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
会给这家厂商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且也会影响到汽车行业的发展。会影响小鹏汽车的经营,也会导致口碑降低,会导致小鹏汽车的秘密泄露,而且这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商业风险。
当然会有影响,这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并且这可能会给企业的品牌形象抹黑。
对小鹏汽车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企业没有信用,而且没有道德,胜之不武。
苹果前员工承认跳槽小鹏前窃取机密,这件事会对小鹏汽车造成什么影响首先是苹果公司会主动加强多渠道的追溯责任,其次就是小鹏汽车的声誉会受到影响,再者就是小鹏汽车的一些技术专利可能需要被撤销,另外就是小鹏汽车的市场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苹果前员工承认跳槽小鹏前窃取机密,这件事会对小鹏汽车造成什么影响。
一、苹果公司会主动加强多渠道的追溯责任
首先就是苹果公司会主动加强多渠道的追溯责任 ,对于苹果而言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主动加强多渠道的追溯责任就是满足一些维权的需求,因为对于苹果而言很多时候他们的技术专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鹏汽车的声誉会受到影响
其次就是小鹏汽车的声誉会受到影响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他们的声誉会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就是对应的苹果前员工窃取了苹果公司的机密文件并且进入了小鹏汽车公司。
三、小鹏汽车的一些技术专利可能需要被撤销
再者就是小鹏汽车的一些技术专利可能需要被撤销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他们的专利性技术还是存在一些水分的,主要就是涉及到一些专利性的技术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苹果前员工中获取的。
四、小鹏汽车的市场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就是小鹏汽车的市场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很多时候他们的一个市场销量往往都是非常好的,但是经过了对应的事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人民群众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对应的小鹏汽车的发展,并且对于股票的持有应该慎重。

谁说不打价格战?“南北大众”大降价 ID.3只要998

7月初,在有关部门见证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会)与16家车企,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中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等,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简称承诺书)。承诺书要求车企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不得夸大虚假宣传。
据中汽协会方面介绍,上述参与签署承诺书的企业拥有中国汽车市场大部分的销量,车企们的共识和行动对于维护中国汽车市场秩序十分重要。
就在16家车企联合签署承诺书后,网友们对此事件也进行了激烈讨论,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这些车企是在坑害消费者的权益,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也有网友表示,以后买车要避开这16家车企。
在该承诺书签署了短短几天后,由于其中的一些条例违背了《反垄断法》,于是将承诺书中关于不降价的说法删除。
当然了,即便是不删除不降价的说法,这些车企的这份所谓“不降价承诺”也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更像是一份君子协定。
在变幻万千,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该承诺书也只能代表一部分车企的想法,同时车企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降价,例如刚签署了承诺书的特斯拉在第二天,就发布一个推荐奖:3500元。
近日,隶属于上汽和一汽的合资车企“南北大众”也是出手了。
出行局了解到,就是在一汽-大众宣布,为庆祝一汽集团成立 70 周年,特别针对 ID. 家族系列车型推出限时优惠活动,即日起 ID. 家族车型 15.59 万元起。
在一汽-大众官网上,出行局还了解到,目前ID.4 CROZZ售价区间为21.79-29.39万元,除了LIFE PRO 版外,其它车型均不接受预定,该车型版本售价25.54万元,官方优惠后为20.14万元,降价5.4万元。
ID.6 CROZZ指导售价为25.89-33.69万元,除了PURE版、PURE+版、PRO版三款车型外,其它两款车型均不接受预定,其中优惠幅度最大的是PURE+版,官方指导售价28.29万元,降价8.7万元,最新优惠价格为19.59万元。至于ID.4CROZZ纯享限量版,建议零售价为19.39 万元,降价后为 15.59万元。
除了一汽-大众外,上汽大众也宣布降价,旗下ID.3车型最高降价3.7万元,目前售12.59万元起。需要注意的是,该活动截止日期为7月31日,并且限量7000台。
这还是官方优惠,据出行局了解,ID.3在终端市场上该车还有更高优惠,仅现金优惠便能够达到4万元,起售价来到11.98万元,虽然写着员工内购价,但据出行局了解,非上汽大众员工仍可享受,并且该价格还可以在再谈。
更离谱的是,近几日还有车商将2023款ID.3 16.28万元指导价的车型给出了9.98万元的价格,优惠幅度达到6.3万元。998的ID.3,性价比已经能够超过市面上所有的同级车型,但很可惜的是该渠道只有50台车辆。
另外,还有公司将ID.3的入手门槛拉到了7万元左右,不过是需要采用电池租赁的方案,每月电池价格为720元,最终整体价格为12.59万元。虽然这个最终的价格并不算便宜,但是对于一时间拿不出10万元左右现金的用户来说,这种比官方1000+电池租赁价格更便宜的方案更加能够吸引用户。
在燃油时代,大众是中国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王者,电动车时代,大众虽然对比其他合资品牌转型速度更快,但是在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车面前,仍然是不够看。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一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8785辆,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为9003辆,两者均未能进入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榜前十,甚至是对比过去不被大家看好的新势力也仍有较大的差距。
过去几年,大众集团其实极其重视电动化发展,但大象转身何其困难,在中国这个电动汽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上,大众汽车如何在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紧靠自己的口碑和机械素质远远不够看,而在智能化方面,大众一路上也是坎坎坷坷,甚至对比电动化转型,大众的智能化转型更为缓慢。
不少车企领导曾在公开场合直言,未来的汽车市场只有剩下5家或10家车企,如大众还不能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加速,或许大众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进入最后的决赛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出行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汽车否认将自研电池

11月28日,针对将自研电池的消息,小鹏汽车回复界面新闻称,没有电池自研相关计划。公司目前坚定聚焦汽车主业,控制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据36氪报道称,小鹏汽车已经招募前宝马高级电池工程师仲亮负责自研电池工作,后者在小鹏汽车职位是电池技术高级总监,加入已经超过半年。对此,小鹏汽车回复表示,仲亮是老员工了,长期负责对接各大电池厂合作。不过,有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财联社否认称,不是,只是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而已。对于小鹏汽车而言,降本增效是目前最关键的事情。资本市场方面,11月28日,小鹏汽车港股26.7港元,下跌3.09%,总市值461.11亿港元,仅为蔚来和理想总市值的三分之一。 小鹏汽车否认将自研电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吉利、小鹏欲自产电池,“宁王”危矣?
纵然今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不断提升,但愈发高企的电池成本仍令不少新能源车企叫苦不迭。不同于燃油车型,三电系统在新能源车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也令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受制于零部件供应商。因此,跻身动力电池的生产领域,成为了不少新能源车企的重要一步。继埃安、蔚来、长城涉足动力电池自产市场后,吉利、小鹏、小米近期相继成立或投资动力电池制造公司,誓要通过自产电池将造车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与宁德时代谈崩,小鹏或自产电池?
今年年初,小鹏汽车就曾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供应和价格上闹过不愉快,为此,小鹏还招来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新能源,甚至是欣旺达等电池供应商,以降低动力电池供应带来的风险,以及宁德时代的掣肘。但也因为电池供应商过多,导致小鹏汽车车型的续航、电池种类出现严重的品类冗余,像是早期的G3、P7车型,仅一款车型就有最少6、7款电池类型,甚至连部分销售人员都记不全车型的配置。


繁琐冗余的零部件品类,极大地增加了产线建设、工程开发、样件采购、验证测试的投入,不仅拖垮企业利润的增长,更延长了新车的交付时间。据悉,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常年徘徊在10%左右,远低于特斯拉的27%毛利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以及优化零部件供应的难题,小鹏汽车或将布局动力电池的生产。


小鹏汽车投资50亿元成立了鹏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夏珩。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电池制造,结合小鹏汽车此前发展规划来看,该公司的成立,一方面或将拓展电池生产业务,另一方面则将继续加大小鹏汽车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尽管这一猜测被小鹏汽车内部人士给予了否认,但从近期的新车公告信息中,不难看出小鹏汽车对于“自产电池”的需求。小鹏G3i的电池供应商除了宁德时代外,还有一家名为“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的供应商;小鹏G9的电池生产厂商中也出现了“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的名字。种种动作,都传递出小鹏汽车正努力挣脱为动力电池企业“打工”的信号。




主机厂疯狂布局电池产业
无独有偶,在小鹏汽车新公司成立的当天,吉利与宜春签约了磷酸铁锂材料及回收项目。宜春被称为“亚洲锂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目前已探明可利用的氧化锂储量为285万吨,占全国锂资源超两成份额。吉利将在此大力布局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此举不仅将帮助吉利重掌动力电池生产的话语权,还有望为其它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实现“反客为主”。并且,吉利投资建设的10万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还将增强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掌控权,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宣布造车但仍未有产品落地的小米,也开始着手动力电池的前瞻性布局。其通过入股形式投资了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储能技术等,相信能为小米造车的产品落地提供推动力。


实际上,除了上述企业,理想、大众、宝马、现代等超30家车企,宣布以自建、合建或入股的方式加入电池产业链。这是“造车也要造电池”观点的应验,更是自研自产电池深度垂直整合的大趋势。


车企下场“造电”,利弊共存
主机厂自产动力电池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得益于电池技术的愈发成熟,主机厂不再需要“摸石过河”,后发优势更为明显;二是有着自家整车厂的需求量“兜底”,出货量稳定且增长快;三是主机厂掌控设计、研发到制造流程,对产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能将车端需求及时反馈到电池生产部分。
四是车企可以更快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至量产车型上,无需因为不同体系而浪费冗长的沟通时间,大大节省需求端到生产端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主机厂“下场”生产电池,可以从生产架构上决定电池和底盘的同步研发,有利于CTC、CTB技术的落地。


为了规避供应链风险,而选择自产动力电池,这对于车企而言,是否意味着降低了动力电池带来的风险?并非如此,车企自产电池的背后,还隐藏着规模化的不确定性。目前部分体量较小的车企,基本都是采用采购电芯、自行PACK的模式,这种做法相对稳妥。


像是小鹏汽车这种年销10万辆规模的车企,想要独立生产电池,那么其将肩负庞大的投资比重,并且没有外销渠道、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的话,也将经受巨大的风险压力。同样是主机厂“下场”造电池,比亚迪不仅自身需求量较高,还获得了一汽、丰田、福特、宝马、奔驰、长安等客户的订单,出货量得到充足的保证。对比之下,“小鹏们”想要自产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动力电池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40%-60%,还将持续上涨,成本压制下,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是处于亏损状态。正因制造成本倒逼,越来越多车企加入自产电池行列。但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拥有独立运营电池生产的能力,对于一些销量规模和产品阵容较少的车企而言,跟风自产电池反而不利于成本的降低。与其如此,还不如联合创立电池公司,抱团取暖,加之比亚迪、亿纬锂能、蜂巢新能源等后起之秀的制衡,共同改写动力电池市场一家独大的发展局面,从而推动新能源车型的良性竞争。


小鹏汽车否认自研电池,目前仍聚焦汽车主业
记者 | 周姝祺编辑 |
11月28日,针对将自研电池的消息,小鹏汽车回复界面新闻称,没有电池自研相关计划。公司目前坚定聚焦汽车主业,控制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据36氪报道称,小鹏汽车已经招募前宝马高级电池工程师仲亮负责自研电池工作,后者在小鹏汽车职位是电池技术高级总监,加入已经超过半年。对此,小鹏汽车回复表示,仲亮是老员工了,长期负责对接各大电池厂合作。
小鹏汽车将要自研电池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11月16日,广州鹏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 50 亿人民币。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夏珩,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池制造等。
根据股权穿透信息,这家公司由 XPeng Power Battery(Hong Kong)Limited 全资持股,因此也被外界看作小鹏汽车将要推动电池自供的信号。
不过,有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财联社否认称,不是(为了自造电池),只是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而已。“这个新公司是小鹏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没有什么新的业务,但未来不排除把一些业务放进去。”
另据工信部7月发布的产品公告,小鹏G3i所搭载的三元锂电池除由宁德时代供货外,另一家为“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在小鹏G9的公告中,电池生产也出现了“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的名字。
随着动力电池成本不断上升,汽车公司自研电池成为降本路径之一。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估计,动力电池成本超过整车成本40%以上,严重影响产品效益的发展,对企业经营造成极大波动。目前已经加入电池自研大军的有蔚来汽车、广汽集团、长城和吉利。
其中,长城汽车孵化的蜂巢能源近期已申请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150亿元。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52%,排名全球第十。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和零跑汽车为蜂巢能源的前三大客户。
广汽集团则大手笔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同时,同意参股公司巨湾技研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CEO李斌在今年初宣布组建了一支400人的电池团队,计划在2024年交付的阿尔卑斯品牌上搭载自研电池。
需要注意的是,自研电池也为汽车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研发投入。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的研发投入达到29.4亿元,创单季新高。李斌直言,围绕电池、芯片、手机等业务,每个季度研发投入将保持30亿元左右。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降本增效是目前最关键的事情。销量数据显示,小鹏汽车10月交付量遭到“腰斩”,仅为5101辆,同比下跌49.68%,环比下跌39.76%,已经是连续三个月环比出现下跌。
资本市场方面,11月28日,小鹏汽车港股26.7港元,下跌3.09%,总市值461.11亿港元,仅为蔚来和理想总市值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近90%,市值蒸发超3200亿港元。

何小鹏马斯克隔空互怼,小鹏汽车和特斯拉谁不讲武徳?

文/宋双辉
特斯拉和小鹏汽车这对冤家又吵起来了。
起因是上周五广州车展媒体日当天,小鹏推出了40万的剪刀门版P7,顺便透露了它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进展——明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有人把这条新闻转到了推特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下面发表了一条评论,说“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而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重提了抄袭代码事件。
小鹏汽车这边也没沉默,何小鹏立马在社交媒体上回怼,说激光雷达技术让某人不爽了,斥责了马斯克的造谣行为,还说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把特斯拉打得找不着东。
套用最近最火的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小鹏汽车与特斯拉之间,到底谁不讲武徳,谁又该耗子尾汁呢?
一场起诉
几年前新造车势力在中国萌芽的时候,几乎都是以特斯拉门徒的身份登台的,我们能在很多新造车创始人那里听到类似的故事——开了一次特斯拉之后,受到了启发,于是创业了。
外媒对比小鹏和特斯拉官网页面
所以模仿特斯拉也是中国新造车最喜欢做的事,不管是外观内饰设计,还是智能驾驶功能,甚至直销模式,特斯拉确实给了许多电动车企业启发。
对于这种模仿,特斯拉从不放在眼里,也不会拿这些说事。但是如果上升到抄袭甚至盗取核心技术的层面,那特斯拉肯定坐不住了,尤其是它们最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
2019年1月,特斯拉AutoPilot部门的一位中国籍工程师曹光植突然辞职了,而后入职了小鹏汽车,特斯拉紧接着发现他离职前从公司拷贝走了大量AutoPilot相关文件。于是3月21日,特斯拉把这位工程师告上了法庭。
曹光植被起诉后,小鹏汽车立马和他划清了界限,表示并不清楚他从前公司带走资料的事。
时间来到了2019年7月,曹光植庭审时承认自己在个人设备里确实存了特斯拉AutoPilot相关文件,但不是故意的,而是离职前想删除但是没删干净。而且这些机密从来没有转给过小鹏汽车。
到了2019年底,马斯克在外媒一篇介绍小鹏汽车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文章下留言——自主研发+两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紧接着在回复网友时说,“(小鹏的自动驾驶软件)确实是我们的灵感,但这是旧版,所以效果有限。”
再之后,两边似乎息事宁人了,直到今年4月,就在小鹏P7上市前,小鹏汽车自己突然发了一份公告大吐苦水,说特斯拉欺人太甚,居然要求他们提供所有的自动驾驶源代码,简直就是对年轻竞争对手的霸凌。
对于小鹏汽车突然单方面表态,有观点认为这是强行加戏,因为特斯拉向法院提出这些要求是1月份的事,而小鹏过了三个月才公开回复,而且挑了P7上市前这样重要的时刻。
不过还有许多人支持小鹏,认为特斯拉确实太过分了,要求对手提供核心机密的行为毫不讲理且过于霸道。
直到今年6月,这起诉讼有了新进展,加州北区法院法官作出了裁决,针对特斯拉提出的查看小鹏另一起涉密案,也就是前苹果雇员涉嫌参与盗窃公司机密后加入小鹏汽车一案相关材料的请求,予以驳回;同时裁定小鹏汽车需提交自动驾驶源代码,第三方公司将审查双方源代码。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这起诉讼案还没有明确结论表明,小鹏汽车有滥用商业机密或其他不当行为,具体还要等待第三方对两家公司自动驾驶源代码进行审查后,再给出法院进一步判定的依据。
而此前的多起类似质疑竞争对手通过雇佣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的案件,比如特斯拉 VS ZOOX、谷歌 VS 优步,最终都是和解了事,被起诉的一方认栽赔钱。
谁家的自动驾驶更强?
所以对于特斯拉和小鹏汽车之间,究竟孰是孰非,我们目前无法作出判断,而且从之前的类似案件结果来看,很可能最终也都不会给出明确的非黑即白的结论。
反倒是大家接下来的关注焦点,可能应该放到关于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之争上,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小鹏汽车要使用激光雷达了。
在自动驾驶路径选择上,特斯拉一直是坚决站在激光雷达对立面的,马斯克鄙视一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电子围栏的应用,觉得都是没有价值的辣鸡,只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就足够了。
他的逻辑是,人开车的时候靠的不就是双眼么,谁脑子里也没装激光雷达啊,那为啥自动驾驶汽车就非要激光雷达呢?激光雷达只会徒增海量但无用的数据,所以使用昂贵的激光雷达不但是错的,还很蠢!想依赖激光雷达实现无人驾驶的人“注定失败”。
对于外界评论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就是为了省钱的说法,马斯克公开表示,就算激光雷达免费了,我们也不会用。
现在,小鹏汽车已经转向另一条跑道了,所以接下来两家公司的自动驾驶路线肯定完全不同了,对用户来说,与其关心谁抄谁,可能谁家的技术更好用才是王道。
就目前在国内的特斯拉NOA、蔚来NOP和小鹏NGP来看,凡是三款都体验过的科技博主,基本都认为小鹏和蔚来秒杀特斯拉,在我看来这个结果一点也不让人惊讶,就特斯拉在国内的导航系统来说,指路都指不明白,更别提自动驾驶了。
不过这也不能代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确实不如小鹏,毕竟从海外媒体放出的FSD Beta在美国的各种路试视频来看,效果是真的很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期汽车市场血拼 起源竟是上汽奥迪?

众所周知,近期湖北省打响了车市血降第一炮,东风雪铁龙C6出圈,12万拿下,引得全国消费者及黄牛们纷扰而至,颇有点周杰伦演唱会抢票的感觉。随后,东风系中东风本田跟进、岚图跟进、东风日产等等全部跟降。这一“吃不上肉就拉锅里”的行为得到了全国车企的响应,别克、福特、广汽等全部下场血拼,真是几十年来难得一见的PK场面,让消费者和媒体们大呼过瘾。
但你们知道吗?这件事祸其谁手呢?你以为是东风雪铁龙吗?是湖北政府吗?其实都不是。早在2月份网络上就爆出了一张图,上汽奥迪员工内部购车优惠图,这才是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你可能会说,这是人家内购价,又不是卖给不同消费者的。但你不知道的是,车企内部购车价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哪家都有政策,一般情况下,车企员工购车通常在9折左右。但这次上汽奥迪这张图上显示,员工内购最高优惠已经达到了16万。
以上汽奥迪Q6举例,如果员工购买行云型2.5T quattro四驱版,指导价56.86万元,优惠后只需40.86万元就能拿下裸车。折扣已经到了7.1折,你用GLC或者X3的入门车型价格买到了一辆中大型豪华SUV的顶配车型,你就说狠不狠。
你可能会说这还是贵,那咱们再来看看A7L筑梦新生版2.0T,新车指导价41.87万,优惠10万,员工价31.87万提车,相当于7.6折。其他的例如Q5 e-tron车型也是如此,都在7.5折上下。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内购员工价的标准。
并且,经过核实,关于内购优惠一事,上汽奥迪官方进行了回应:“员工福利活动并不针对销售市场开展。只有我们上汽员工才能参与,并不对普通消费者开放。另外,不是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需要跟门店和公司人事等相关部门确认是否有购买资格。在员工购车时还要签合同,至少一年内不能进行过户。所以,福利活动没有影响到正常市场交易环境。此外,如果上汽奥迪官方发现贩卖或倒卖员工购车资格的话,会一追到底,严格按照公司内部流程进行处理。”
依据这个回复我们笃定,上汽奥迪这张员工购车优惠表是真实有效的。但为何会有这样的大幅度优惠呢?是员工福利吗?还是上汽奥迪真的卖不动?我们用一组数据说话。
以奥迪A7L来说,2023年1月销量304辆、去年12月销量311辆、11月销量235辆,近一年仅卖出3000余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还没有一汽奥迪A6L一周卖的多,这就更别跟卖得更好的宝马5系以及奔驰E级比了,哪怕和二线三线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相比也是相形见绌。为什么这么惨呢?因为你取消了溜背、取消了轿跑外形,我用更低的价格去买A6L就好了,何必买你。
再来说Q6,它2022年全年的销量才758辆,去年12月销量最高,达到415辆,而去年9月,仅卖出41辆。这对于一款寄予厚望的产品实在是说不过去,按说一款比肩Q7的中大型SUV为何会遇冷呢?说明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
因为它就是上汽大众途昂换壳,都诞生自大众集团发动机横置布局的MQB Evo平台,二者的轴距都为2980mm,动力上搭载的是和途昂一样的2.0T以及2.5T发动机,匹配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所以但凡懂点车的都知道,奥迪Q6不是纯正的奥迪,因为奥迪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纵置发动机,Q6根本就是伪奥迪。
并且价格也虚高,当然这个是相对的。奥迪Q6价格从46.76万到63.06万,而途昂呢,指导价只有29.5到40.5万元,并且终端还有几万的优惠,一下子就把Q6比没了。所以,如果Q6的价格能够和一汽奥迪的Q5L的价格持平,你看消费者还在乎你换壳吗?性价比才是王道。
最后的纯电动车Q5 e-tron就更别提了,去年全年仅卖出1721台。而BBA的纯电已经让国产车和新势力打的溃不成军,况且Q5 e-tron还使用了后轮鼓刹的配置,这直接把品牌拉低八个档次,好歹你也是也是个豪华品牌啊!
总结:
回到正题,无论是车企联合政府还是车企自主降价,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消费者的狂欢说明他们潜意识里对于你这款车的定价就值这么高,再高就是溢价。C6就是适合12-14万区间,而奥迪A7L就适合30-40万,Q6就值35-45万。车企良心点,一定可以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与其造了那么多车放在库房里吃灰,不如在定价的时候就考虑中国国情以及自身的产品定位,别太盲目自信了,车卖不出去,你啥也不是。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民车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我是某品牌服装的内部员工。从今年6月开始我从公司以员工内购价格购买公司服装自行销售,这是违法的吗?

不能算违法,但属违规行为。这种行为基本上是得不到销售的认可的,既然没有因此对你进行罚款,肯定也是不允许再有发生。如果你真想这么做,至少也是应该取得销售的同意,否则,怕是日后遭受公司罚款之类的。因为已经不是‘不知者无罪’了
不违法
是你们的销售不愿让你这样做
内购价格买的服装是自穿的
首先一个你这样做不是违法但是可能违反你们公司内部规定,估计你们内购价格可能低于批发价格担心这样引起市场动荡。当然规矩是死的,你要学会走关系打通关节。真要大批内购有门路销售出去的话,不走关系式不行的。利益要学会共享。

车展洞察 隔空骂战: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各有“把柄”

车展上的热闹,向来不止于车。
11月20日,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声明称,小鹏汽车将从2021年生产的车型开始升级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系统,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提高性能。该公司表示,车辆的物体识别性能将大大增强。
消息发布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人转发该新闻,并质疑:“为什么小鹏会用激光雷达?我相信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精度,但会严重限制其自主方法的可伸缩性。他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法复制特斯拉的方法?”

这个被看作要和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一较高下的产品,也引来了马斯克的关注。随后马斯克回复该评论并表示:“小鹏汽车有特斯拉软件的旧版本,却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随后又补充了一点:“要明确的是,这只是小鹏汽车的问题。中国的其他公司没有这么干。”言下之意,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抄袭了特斯拉。
然而,这还没完,在另一条用户的推文中,马斯克还在回答网友“小鹏汽车是否抄袭特斯拉旧代码”的提问时表示:“是的,他们还偷了苹果的代码。”

紧接着,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情绪激动地发布朋友圈回应称“造谣无法打击对手”,表示搭载激光雷达的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让“西边的某人很不爽”。同样,何小鹏也疑似隔空对马斯克喊话:“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号玩家,特斯拉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事实上,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也与特斯拉“结缘”,很多创始人的造车梦也源于:开了一次特斯拉之后,受到启发,于是创业了。
何小鹏也曾多次公开表达对特斯拉的欣赏:“我一直坚持认为十年内,智能汽车会有多家市值在1000亿-10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特斯拉和苹果都是非常有力的选手。”
但“一场诉讼”打破了所谓的“欣赏”。

2019年3月,特斯拉以窃取公司自动驾驶商业机密为由,对前员工曹光植提起诉讼,并暗指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小鹏汽车使用。
特斯拉称,该员工备份了部分特斯拉源代码信息,包括Autopilot和神经网络等存储库,将超过30万份文件上传至个人iCloud账户,随后入职小鹏汽车。
根据起诉书显示,曹光植在2017年4月24日加入特斯拉,于2019年1月3日离职。在特斯拉任职期间,曹光植主要担任计算机视觉科学家,在神经网络团队工作,是仅有的40个有权访问Autopilot源代码的人之一。随后,在2019年1月,曹光植加入小鹏汽车,担任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相关的负责人。
单凭以上线索,特斯拉就认定了小鹏汽车的剽窃行为。
彼时,何小鹏也在朋友圈里进行反驳称:人才的流动,包括中美高端人才的流动在企业之间是正常行为。“如果用这种方式来降低人才流动,还不如思考如何提高企业的内部人才竞争力。”
今年4月,小鹏汽车甚至还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特斯拉所极力表现出来的一切尝试,都显示出对一个年轻竞争对手明显的霸凌行为,无端指责不会放慢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脚步。小鹏汽车会在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融合下,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的普及与进化。
这场持续了一年有余的诉讼,时至今日都没有明确结果,特斯拉没有赢得这场诉讼,而小鹏汽车也没有因为这段“插曲”而受到影响。

但自此之后,两者的“战火”从未平息。
2019年12月,有外媒发表题为“小鹏汽车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让其维持低价”的文章,马斯克评论“自主研发(in-house)”,并附上两个笑哭的表情。之后,马斯克又在回复一名网友时表示,“确实是我们的灵感,但这是一个旧款的特斯拉软件版本,所以效果有限”。
今年11月,有汽车领域博主发布一期关于对比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的智能语音对比的视频,称特斯拉在语音智能界垫底,何小鹏转发表示,“欢迎更多对比,好的产品不怕比”,其中也有笑哭的表情。

这一次,两者的纷争,战火烧到了另一个市场——自动驾驶的路线之争,而“激光雷达”是其核心。
扉旅汽车查阅公开资料显示,激光雷达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其探测精度很高,而且能覆盖很长的距离,既能检测到与物体的距离,也能检测到物体的形状,从性能上来说是很理想的自动驾驶传感器,这相当于赋予了自动驾驶汽车超凡的“眼睛”,降低了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确实会很大程度增加精度。

但在自动驾驶路径选择上,特斯拉却是坚决站在激光雷达对立面的,马斯克更是屡次诋毁,比如,“激光雷达昂贵、丑陋、没有必要”“用激光雷达是愚蠢的......?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要失败”“激光雷达就像人身上长了一堆阑尾,阑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无意义的,如果长了一堆的话,那就太可笑了。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都可能无疾而终”。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激光雷达应用于自动驾驶的最大难关就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极高,打造一款能够量产使用的车规级激光雷达难度巨大。
对此,外界评论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就是为了省钱,而马斯克则公开表示,就算激光雷达免费了,我们也不会用。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主张的是视觉技术。在特斯拉看来,既然人可以靠一双眼睛开车,那么车注定也可以靠摄像头来看清周围环境。所以特斯拉致力于研究新算法,开发出智能的“大脑”。
但实际上,摄像头有天生的缺陷,特别是在强光线下,或者以白色为基调的物体时,即使特斯拉还配备了毫米波雷达,但受限于感知距离较短,如果车速过快,系统也无法迅速响应。
2016年,世界公认的首起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事故,美国一台Model S钻入正在转弯的白色重卡车底,以及不久前台湾一辆Model 3在高速上径直撞上已经侧翻的白色大货车箱体,都是因为强光下的大面积白色车身而影响了系统判断,这种情况下无论对摄像头或者毫米波雷达都可能出现误判。

一直以来,国内造车新势力都被视为特斯拉的“门徒”,很少有超越特斯拉的创新。
如今,随着小鹏汽车等国内造车新势力越来越注重自研,未来,和特斯拉在产品软硬件层面的差异化会逐渐显现,差异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或许,这个才是这场口水战真正的“缘由”。
不过,未来,谁的路线更受欢迎,仍有待市场给出反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怼特斯拉,小鹏汽车为何这么做?

因为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声称小鹏汽车抄袭,所以小鹏汽车也不会服气,自然就要反怼特斯拉。
我感觉小鹏汽车想要更多的热度。特斯拉比较有名,小鹏汽车刚刚发展起来,可能是想有流量。
因为特斯拉在社交媒体上含沙射影的指责小鹏汽车涉嫌抄袭。小鹏汽车当然强硬回击了,并发话要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与特斯拉一争高下。
因为特斯拉跟小鹏汽车是竞争关系,所以小鹏汽车才会疯狂地怼特斯拉。
汽车股涨得都有点膨胀,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刚上市的小鹏居然敢叫板特斯拉。
自8月上市至今,小鹏汽车股价涨幅超过3.5倍。11月20日,小鹏汽车收报53.89美元/股,上涨12.01%,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
11月21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隔空回应马斯克,马斯克此前指责小鹏偷窃技术。
回应里没有直接回答抄袭,重点是“明年会打得找不到东”,明显是在叫板特斯拉,产品销量走着瞧。可见小鹏对自己产品信心十足,这波隔空互怼,又给产品做了一波宣传,实在是高。
起因是指在11月20日的广州车展上宣布明年将升级自动驾驶,并采用激光雷达技术,被解读为正面刚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随即,美国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上指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是无法复制特斯拉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转发,并指小鹏抄袭特斯拉的技术。
特斯拉已经多次指责小鹏抄袭,还起诉小鹏汽车员工、前特斯拉员工曹光植。
2019年3月,特斯拉以Autopilot技术的源代码被窃为由,针对其前员工、视觉科学家、现小鹏汽车员工曹光植提起民事诉讼。
主要证据是曹博士上传了Autopilot相关资料超过30万个到iCloud,离职前,已经删除12万份文件。
不过特斯拉是允许员工放置相关工作信息到个人设备上,由此来看,曹光植似乎也不算违法。
但是,时间比较巧。特斯拉发现曹光植从2018年3月25日至12月26日期间备份各源代码储存库,而最晚在2018年11月26日,曹光植就已收到小鹏汽车关于入职薪资的报价。
不过,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曹光植在小鹏使用了这些源代码。
这件案子起诉的是曹博士个人,小鹏愿意配合调查,但是小鹏不可能提供源代码供对比,因为这是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怎么可能泄露出来,加上特斯拉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小鹏盗窃了特斯拉的技术,所以特斯拉也明白,这是一桩“悬案”,最后也只能打打嘴炮。
小鹏和特斯拉,应该是新能源汽车里火药味最浓的。
“碰瓷”特斯拉
汽车圈屡屡“碰瓷”特斯拉,像极了当年国产机集体碰瓷苹果。
在小鹏P7的发布会上,直接正面碰瓷特斯拉,从Model 3碰到Model S,还有保时捷帕拉梅拉、宝马等,实名列出来,显示小鹏在参数上“吊打”豪车。
虽然参数取胜,但这不代表跑得爽,单纯将价值百万轿跑的数值拉出来,是比较肤浅的,还需要结合实际体验,但侧面上,反映出小鹏野心不小。
小鹏的口号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互联网汽车”,多么像当年的小米,感觉是要走高质量高性价比路线。
而小鹏也许是国内最像特斯拉的一家车企。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上,大多数车企都是用博世、Waymo的自动驾驶“全家桶”,行业内自主研发成熟且落地的,也只有小鹏与特斯拉了,这也是小鹏正面刚特斯拉的底气。
小鹏的底气――激光雷达
雷达大家都很熟悉,可以检测环境的传感器,利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相位差获得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数据,按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波,可以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
说到激光雷达,很容易想到iPhone,原理一样。
目前,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其自动驾驶雷达领域的最高配置均为毫米波雷达。
若小鹏汽车如声明所说,在2021年生产的车型上搭载精度较当前毫米波雷达更高的激光雷达,那将意味着在智能汽车的道路上,小鹏汽车将再次在三大新势力中“抢跑”。
由于激光雷达成本高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FSD是用视觉拼接,通过神经网络计算机,打造出一种激光雷达效果的向量空间鸟瞰图。
借助最先进的算法,赶上那些昂贵的硬件玩家。
而小鹏如果真的能在明年推出配备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系统,同时保证售价的话,确实在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业内领先地位。
不过目前,小鹏和特斯拉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11月12日,小鹏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第三季度总交付8578台,同比增长265.8%,环比增长165.7%。2020年三季度小鹏P7合计交付了6210台,占总交付量的72.4%。
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model 3第三季度的销量为34170台,是小鹏P7的5.5倍。
除了销量上,毛利率差距也不小。
特斯拉自从18年产能提升后,model 3的毛利从5%飞速上升到20%,如今长期保持在20%以上,售价还有下降空间,足以可见其技术领先。
小鹏汽车先别说特斯拉,目前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里毛利率最低的。
2020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的综合毛利率为12.9%,理想汽车的综合毛利率为19.8%,
而小鹏的综合毛利率仅为4.6%,去年同期及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为-10.1%和-2.7%。
一心做好产品,值得鼓励,但要想获得更高超额利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