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fun共享汽车怎么没车了,成都首汽共享汽车怎么没有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5-01 09:46:36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gofun突然所有的车都没了怎么回事

Gofun作为目前新型的共享汽车平台,很多年轻人出行都喜欢组共享汽车出行,市场需求比较大,所以遇到到了共享汽车站点却没有车是正常的,可以询问工作人员其他站点是否还有停放的共享汽车。共享汽车出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方便和便捷的出行帮助。随着共享概念的迅速普及,共享汽车的发展和共享单车的发展是类似的。共享汽车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站点,使用者扫码进行租车服务。使用者需要缴纳押金,进行租车,归还之后会自动扣除使用费用返还押金。因为共享汽车在停放时需要进行还车手续和充电,所以只有在固定的汽车站点才可以进行,不是随便停在哪都可以还车的。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单车的停放比较随意,没有约束。百万购车补贴

GoFun共享汽车是否面临关停?

GoFun共享汽车品牌可能面临关停。
GoFun出行是首汽集团旗下GOFUN科技的子品牌之一,创立于2015年8月,于2016年2月正式上线。提供汽车的即取即用、分时租赁服务,消费者可按个人用车需求预订车辆。2017年7月,GoFun抢占20余个城市,并投放1.2万辆车。
2019年8月,GoFun直接杀入84个城市投放超4万辆车。两年时间,GoFun的盘子布得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12月,GoFun平台注册用户超1200万,每月有235.6万用户活跃在平台。
但自2019年下半年起,GoFun相继退出了重庆、深圳、天津、郑州、济南、昆明、成都、贵阳等城市运营,2020年起退出长沙等城市运营。
技术优势
1、区块链创新大赛:2019年9月25日,由蚂蚁金服主办、巴比特、星球日报、创业邦等共同协办的“链创·未来”蚂蚁区块链创新大赛中,GoFun出行凭借“预见未来,链上共享车”项目获得本次大赛亚军。
2、自动驾驶:2019年,首汽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平台GoFun出行宣布与国内自主品牌奇瑞新能源及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合作,由GoFun出行主导,围绕其在自动驾驶层面的“一体两翼”战略展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GoFun出行

成都首汽共享汽车怎么没有了

貌似公司倒闭了。GoFun的所作所为一步步的颠覆了我的认知,直到我确信这是一家不尊重用户、肆意侮辱用户、对用户进行威胁以至于盗取用户押金的作恶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如果不倒闭,对不起国有企业的名字,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更对不起它的用户。GoFun出行app在平常使用中就有很多问题,比如车已经到了指定的还车位,但是app还是会显示未到还车点,打客服电话不让你等上1个小时是不会给你解决的,更多的时候是你等了一个小时,还是没人管。比如,跟着app的导航到了取车点,但是找遍所有车位就是找不到车在哪里。比如,等你好不容易找到车了,也完成拍照了,但是车门就是死活打不开。比如,你向客服反映问题,他们答应给你解决,但是后来没有了后来,消失在人海。比如他们的违章专员,每次听他们说话,你会有想打扫黑除恶举报电话的冲动,让你觉得这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地下社团。

丹东共享汽车怎么没有了

丹东共享汽车没有了是最近gofun业务在调整。很多城市车辆已经下线。部分运营城市还有短租,可以到短租界面去看看。共享汽车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和道路磨损,减少空气污染,减少对能源的依赖。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扩大汽车共享的规模。
共享汽车应用前景
2018年7月,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咨询机构罗兰贝格预测,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650亿。
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书鸿提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共享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新事物的诞生还是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不断的磨合相适应。
以汽车分时租赁为主的共享模式在国外已相对成熟,但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市场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首先,共享汽车前期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除了车辆采购成本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停车费、油费/电费、保险费等日常运维成本。

用户不买账真是共享汽车迅速倒闭的原因?

?谈到汽车行业的前景,“共享”经济形式往往成为各大主机厂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或许是汽车行业往未来推放的重要环节之一。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料到,“车市寒冬”会愈演愈烈,相比传统汽车制造业,共享汽车目前的境况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能生存的仅仅够车辆的维护成本,一旦缺少融资,只有倒闭的份”。
与“汽车”稍微挂钩的行业都没有像共享汽车领域如此割裂严重,像是口熟能详的PANDA盼达用车、Gofan、首汽租车、驾呗、联动云、EVCARD等企业问题频出,多为融资用完了,下一波融资仅够维护成本等等;一边则是像主机厂自己运营的共享汽车出行,比如吉利的曹操出行、小鹏汽车的共享租车业务。
共享汽车是不成熟的市场产物
美国有著名的飞机坟场,每一台飞机虽然荒废在土地,但必要的时刻,每一台飞机都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国内没有飞机坟场,却有闹得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坟场,去年有不少官媒报道过各大城市未开发土地上密密麻麻铺开崭新或者接近报废的“共享汽车”场面可真的壮观,足以反映出行业的窘迫性。
共享汽车曾一度风光无限,掀起过一阵投资狂潮。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共享汽车以764.59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当年获投金额最高的领域。
2018年,投资者们依然聚焦有发展潜力的共享汽车公司进行投资,例如蚂蚁金服领投了立刻出行,大众集团和奇瑞汽车投资了GoFun出行,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投资了驾呗出行。
不过,不一会儿功夫不少商业大佬发现共享经济并不是那么好运营,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又给投资方下套了。
不断融资期间,就已经出现了市场严重下滑的境况,不少共享汽车行业标杆品牌依次倒下,融资方都一脸懵逼。
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公司解散;同年10月,EZZY宣布公司解散;2018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同年6月,中冠共享汽车人去楼空;同年12月,有用户向媒体曝光:途歌拖欠押金,北京总公司已空无一人,2019年1月25日,途歌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冻结名下价值24.3万元财产。
途歌可是完成了六次融资的大型企业,2016年9月完成由拓璞基金投资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7年1月再获由拓璞基金投资的2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2017年4月完成由真格基金及拓璞基金投资的4000万元A+轮融资。
2017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投资的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26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年10月完成由SIG海纳亚洲、真格基金、凯欣资本投资的千万级美元B2轮融资。
2019年,宝马、奔驰等汽车巨佬集团研究发现,低端共享出行既然不行,不然自己做高端共享出行的行业领军者。
吉利·戴姆勒推出了耀出行 StarRides,宝马在成都推出自营专车出行服务 ReachNow(目前仅限成都)的同时,借国内成熟平台Evcard来提供使用宝马车辆的高端分时租赁业务。奥迪则是选择比较常见的分时租赁,推出了奥迪出行Audi on demand+不过仅限北京。
但是巨佬们发现,咱们中国用户根本用不起,没有预期营销师分析的“中国普通用户喜好体验豪车,绝对会在市场占据很大份额”。以奥迪出行的价格举例,A(A6L以下)系列与Q(Q5以下)系列价格起跳399元/天,不包含押金、燃油费等等。
行政级A8L需要1999元/天;还有特别的型号,比如S/RS高性能运动轿车,敞篷车等基本过3000元/天,R8与R8 V10PLUS则需要特殊训练后,价格高达7999元/天。试问哪种阶层的消费者能够体验?专家分析得出,高端共享汽车只是主机厂自己的游戏罢了。
低端出行失败了,高端出行无用户,共享汽车只是概念圈罢了,资本主义掌控者的新游戏,放在市场内“太屈才”,容不下。
资金管理层面问题更多
卡死共享汽车并不只是融资的问题,用户的资金管理以及运营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
共享汽车刚出现在国内,有很大程度上是主机厂与资本家共同薅国家新能源补贴的主要意图,那时候大家并没有在乎运营成本,因为市面上的共享汽车,主要是依靠电能驱动的,而像是雷军、董明珠等其他行业的大佬,他们投资新能源汽车时,也一般是以电动汽车为主的。
第一批新能源共享汽车都市续航里程不足80公里,比如第一代奇瑞小蚂蚁,众泰E100等等,后来不少共享出行公司一起来抢粥喝,第二批共享汽车才将续航里程提高到120KM-150KM。
当年的境况是,只要稍微有点资金的资本者两眼一抹黑进市场,国补+地补贴息就完全大于运营成本,甚至大于车辆的采购成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在短短一年里盈利。
好巧不巧,新能源补贴退坡制度来了,续航低于250KM的新能源车没有补贴了,这就很尴尬了。融资公司投出去的钱初步估算也只够运营成本,维护成本更是一大笔开资。
对于用户来说,咱们还以途歌出行举例,注册押金1000元打头,天花板都在2000元,理论上来说可以获得不错的服务。但不少不太自觉的用户私自拆掉GPS或者车内值钱的零配件,不按照规则停车等等,大量的消耗共享汽车的维护费用;用户的钱多被共享出行公司拿去做运营了,不能用的车只能报废。
运营成本具体有:新能源充电费、保险费、调度费、停车费,汽油车还有燃油费,软件工程师运营费等等。
能做到管理用户资金的公司很少,联动云可能是第一个做到,用户押金款项已确认交由第三方银行机构进行存管,押金除退还用户和扣除欠款外不得挪作他用。
共享汽车倒闭积极意义尚存
率先倒闭的共享出行企业,以体量较小的为共享汽车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新能源车为主力车型的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电动车领域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新兴企业,但一方面因为新兴的新能源车企整体运营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很大一部分电动车流向了共享出行行业,这早已成为了业内的共识。
部分共享平台陷入困境,行业巨头纷纷开辟新出路,为实现转型提升盈利能力,汽车厂商也在共享出行之路上加快了脚步。
在汽车产业整体利润正在由制造销售逐渐转向服务的前提下,丰田、大众、宝马、奔驰在内的众多汽车企业都在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纷纷布新时代共享经济市场,比如网约车月租形式。
目前生存能力不佳的公司,其运营方式有不少问题,当然用户的问题比例也不少。风险包括租车练手、不文明用车、甚至蓄意破坏车辆,而直接结果就是损坏车辆纠纷难以说明、维护车辆成本高昂、驾驶体验不佳……这直接制约了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共享出行行业发展不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是当下新能源市场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能源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因素。
共享汽车失败可以提炼新能源市场的良性竞争,像古老技术,依靠油改电、产品力极差、竞争实力极差、用户体验极差的新能源车企是可以直接被市场淘汰的,都不用国家与消费者不认可动手。极大提高了新能源主机厂对产品的历练以及用户思维培养,往后会有更好的新能源车诞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红极一时的共享宝马结局凄惨 曝光共享汽车没落的真正原因

大约五年前,全球掀起了一场共享经济热,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甚至连毁三观的共享女友、共享床铺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出行领域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共享汽车公司,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天我将以一名普通共享汽车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曾经红极一时的共享宝马是如何最终选择沉寂的。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略显不足的观点意见,如果有不同看法或是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在我的印象中“共享宝马”做过的公司很多,大体上有两家公司比较出名。一家是来自沈阳的弘扬共享汽车,没错就是那个全沈阳上市1500台宝马1系的公司,另一个则是北京首汽旗下Gofun公司,当初他们在北京上市了一些宝马I3新能源车。
对于沈阳的共享宝马,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寻找原因。他的宣传与运营策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作为一家由名人出资打造的高端新兴企业,首先没有利用好媒体进行宣传,在公众抱有迟疑态度之际,媒体记者没有办法联系到企业负责人,公司电话不接,登记地址在老式民居内都让潜在客群对弘扬共享汽车产生了怀疑。
其次沈阳共享宝马在大量宣传后并没有立即投放车辆运营,而是宣布车辆将进行“内测”,少的可怜的共享宝马车身上印有公司宣传广告,却很少出现在沈阳的街头巷尾,较低的曝光率以及极长的"内测"过程让想要抢先体验宝马的朋友们热情全无。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确认沈阳共享宝马具体的上市时间,只记得那已经是在首批宣传后接近一年的时间,我才有机会第一次体验到共享1系宝马。因此推断弘扬公司至少内测了超过半年。
共享宝马初登市场,完全没有进行任何ECU改装限制的原滋原味国产1系宝马确实让很多没有体验过宝马的普通市民大开眼界,不过别忘了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入门级永远算不上真豪车。甚至在路上还遇到过同级别后驱宝马的“挑衅”,另一部分人心中的固有印象是开共享宝马的一定是没玩过宝马的屌丝吧。在共享宝马品牌的中期,由于部分驾驶人的暴力驾驶以及不珍惜行为,宝马的车况越来越差,甚至还遇到过将门把手卸下的用户,简直令人无法理喻。而共享宝马品牌末期,官方甚至直接更改车辆ECU,限制各种各样额外功能的开启。
说到底共享宝马还是一台宝马,维修与保养成本很高,没有华晨宝马官方的支持,随着车龄的不断增加用车养车还会攀升。共享宝马中的宝马并不都来自弘扬自己,他们还通过卖车加盟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买车运营。个人向弘扬公司支付约19万元购车款购买宝马, 同时可以获得一个月入3000元的职位,在宝马运营一定年限后,将会把车辆使用权转还给个人。不过在沈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少会有人选择一次性支付接近20万元的巨款投资这个项目。毕竟同款1系118i公司购车成本并不会高于15万元人民币,大部分普通市民也清楚的了解几年过后这辆保值率不高,长期暴力驾驶且得不到妥善保养的宝马恐怕只是一个吸钱机器。
而弘扬集团为了能够持续运营,定价越来越高,远远超过出租车的定价,还要自己开车,寻找车位,甚至偶尔还要去寻找加油站给车辆加油,无论怎么看,共享宝马都不经济、不划算、不方便。大部分人与共享宝马之间只是一锤子买卖,用你的优惠卷低价体验一次宝马就不再尝试了,这群人中部分素质较低,恶意破坏,甚至直接租赁共享宝马练车导致共享宝马从桥上飞下,令企业运营成本疯狂攀升,要知道汽车所有人将车辆出租并且不收取押金,一旦有顾客逃单、违章驾驶或是恶意破坏、暴力驾驶,所有责任都将由车辆所有人负责。
对于真正想要体验宝马的朋友们呢,马路不是赛场,前驱三缸的宝马也没有强大的性能。入门级宝马也没有7系的豪华质感,为什么又要多花额外的金钱呢?共享经济中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学生为主的经济压力较大的青年人群,共享宝马根本不是他们能够长期负担得起的产品,更不要提发生违章或是交通意外的赔偿费用了。而那些玩笑说想要靠共享宝马泡妹还有结婚的朋友们呢?能上宝马的妹子恐怕不会看得起共享1系把,结婚一口气租20台印有广告的宝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企业宣传。
第二家要讲的共享宝马公司并没有在沈阳而是在首都北京,不过它采用了一种类似游戏中会员付费体验的运营模式,我没有在北京长期生活,因此当初我只体验了Gofun旗下的普通车型,总结下来大城市堵堵堵!停车难,我们外地人自驾的难度很高因此我并不会选择长期使用共享汽车,更不会为了体验一次I3就选择充值1500元购买需选装包,在北京虽然人们的经济实力可以支付得起1500元的选装费用,不过要知道不是每一条街都有随时随地可以取到的车等着你,除了1500元还要额外支付使用费,那即便是没有北京号牌如果想要长期用车为什么不去神州等大型租车公司直接长租一台燃油车?
单指沈阳的共享宝马,现在大部分媒体只告诉你他凄惨的现状,却没有人告诉你他曾经的辉煌与顽强。弘扬共享宝马也曾拼命试图挽回颓势,例如开放长租业务,单车每日约300元租金,如果长租可以适当降低并且不限制公里数,不过这样的租金租来一款价格低廉且配置较低的入门级宝马118i并不是一件看起来很划算的事情。公司在那个支付宝授信没有完善的年代也选择了仅需300元押金且随时退还的做法降低了用车门槛。用车期间由于不可抗力产生的费用,公司会选择退还顾客,当然你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这些费用置换成等额的账户余额,不断改进的软件系统,也令我很意外。即便是品牌末期,共享宝马也打出了退款的声明,并没有选择一走了之。
而实际上中国做共享宝马的不仅仅只有这两家,甚至还有共享奔驰、共享奥迪。遗憾的是放眼全球,无论高中低档、无论何种规模的运营商,共享汽车公司能够活下来的就已经屈指可数了,更不要讲能够良性运营了。共享经济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共享宝马,我们有缘江湖再见~!
文章文字内容由白话谈车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或官方宣传文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共享汽车前景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有一大部分人想开车或者出行上下班需要用车,或者迫于各种问题,买车还没提上日程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前景完全OK,毕竟在中国,出行共享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为什么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即将兴起的原因。
但是,要等到共享汽车真正兴起时,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首先,既然要做共享汽车,照长远发展来看,汽油车肯定不如电动车好,但是电动车那些众所周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相关的配套设施,例如充电桩的布置,停车点的修建等等都需要一系列的时间去建设。所有基础问题解决暂不考虑的前提下,共享汽车该怎么运营,才能保证运营商的利益,又成了一大问题。如果单靠用户租金,收支平衡都很难达成。再者就是后期的维护问题,简单来说,维护问题完全可以参照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都是需要维修人员夜间出动。那共享汽车维修起来总不能在路边维修吧。维修也是一大问题。最后就是车内环境卫生问题,是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不自觉的人也不少见不不是么。
总的来说,共享汽车发展前景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克服这些相关的运营问题才是难点。这也是共享汽车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GoFun科技CEO被爆离职,同时由于融资不到位,GoFun员工遭遇大规模裁员和拖欠员工薪资等情况相继被曝光。自2017年以来,多家共享汽车企业陆续倒闭。行业高成本、盈利难、用户基础差等问题导致行业进入重新洗牌期。
头号玩家岌岌可危
GoFun出行是首汽集团旗下GOFUN科技的子品牌之一,创立于2015年8月,于2016年2月正式上线。提供汽车的即取即用、分时租赁服务,消费者可按个人用车需求预订车辆。2017年7月,GoFun抢占20余个城市,并投放1.2万辆车。
2019年8月,GoFun直接杀入84个城市投放超4万辆车。两年时间,GoFun的盘子布得越来越大。截至2019年12月,GoFun平台注册用户超1200万,每月有235.6万用户活跃在平台
背靠国资企业首汽集团,GoFun很快稳居共享出行的第一地位。根据《2019年中国共享汽车平台创新白皮书》显示,Gofun平台活跃人数远远领先其他企业。
但自2019年下半年起,GoFun相继退出了重庆、深圳、天津、郑州、济南、昆明、成都、贵阳等城市运营,2020年起退出长沙等城市运营。除此之外,GoFun科技CEO谭奕已于今年一月离职、CTO晏科文已于近日离职,同时由于融资不到位,GoFun员工遭遇大规模裁员和拖欠员工薪资等情况相继被曝光。一时间,曾拥有过高光时刻的GoFun深陷泥潭,正处于生死边缘挣扎当中。
资本趋于理性 投融资数量下降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国内共享汽车赛道融资事件共产生61起,融资金额63.52亿元。其中2016-2018年是投资最热的3年,其中2018年达到高峰,当年融资事件达到15起,融资总金额达到27.06亿元。
2019-2020年,赛道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双双下降,资本渐趋理性,其中2020年共产生融资事件3起,融资总额9.96亿元。
资本投入量下降,融资变得遥遥无期,一些车企资金断裂,相继退出市场。2017年以来,包括EZZY、友友用车、巴歌出行、途歌TOGO等在内的多家共享汽车企业陆续倒闭,绿狗租车等企业暂停分时租赁服务。2021年2月,盼达用车也因公司经营原因宣布离场。
用户体验阻碍消费者使用意愿
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者共享汽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数据,但用户体验仍是目前阻碍消费者继续使用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主要原因。调查报告显示,受访消费者对分时租赁服务的前五大顾虑是:交通事故理赔处理(48%)、车内环境脏乱差(43%)、充电桩少(43%)、网点少(41%)和车辆定位不准/找车困难(41%)。
高成本盈利难 经营难持续
从根本上来看,共享汽车成本高盈利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成本方面,大致上来看,车辆的购置成本是主要部分,6万块钱的车按3年使用期计算,每年的费用大概为2万元;场地费用因城市而异,二三线城市可能每个停车位每月400-500元不等,北京等城市可能要达到700-800元;保险如果使用电动汽车可能要按照补贴前的价格收费,保险一年可能要4000-5000元;人力成本的话,一人分管20台车计算,一车每月管理成本要在500元左右。
综合下来,行业内共享汽车每天每车运营成本至少在50-60元。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选择经济型车型进行共享,乐观来看至少每天每车两三单才能勉强收回运维成本。但多数运营商无法保证这样成本和运营效率,这也就是说,多数运营商是在亏钱做共享。
共享汽车是一个资产非常重的行业,成本高短期内无法盈利。加上用户体验较差,用户基础不足。继续烧钱又没了环境,共享汽车行业将进入重新洗牌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

共享汽车幸存指南:干别人看不上的活儿


作者/ 赵春雨
编辑/ 郑 栾
“ 汽车 坟场”被曝光。
浙江嘉兴万民村的一片农田中,荒草丛生,里面停放着数百辆被弃置、无人看管的共享 汽车 ,被当地的村民称为“ 汽车 坟场”。除了嘉兴,浙江杭州、桐庐,以及山东、重庆、厦门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共享 汽车 “坟场”。
其实“ 汽车 坟场”只是共享出行行业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研究机构预测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高达300~500亿元/年,但迄今为止能够实现盈利的共享 汽车 企业屈指可数。
2017年起,共享 汽车 公司破产倒闭、用户押金难退、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不时发生。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car2go等公司相继停止运营或倒闭,这条赛道上的玩家正在快速减少。
“2019年,我们在25个自营城市、29个加盟城市实现盈利。”去年10月23日,首汽旗下的GoFun出行(以下简称:GoFun)CEO谭奕公开透露,GoFun已经实现部分盈利。
GoFun是怎么做到的?
再次走进市场
“兢兢业业,小心翼翼,扣扣索索。”
谭奕用了几个词来形容GoFun过去的几年。

他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快消人。1994年开始职业生涯,履历光鲜,服务过利洁时和可口可乐。在利洁时期间,在杜蕾斯这个不能在传统渠道打广告的品牌的情况下,谭奕通过 探索 数字化营销,帮助杜蕾斯在电商渠道获得了巨大成。
再后来进入电商行业。外企经验加上对互联网的深刻洞察,让他对互联网的未来趋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和独到见解。
而在剑桥读EMBA的两年则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的重要节点。他意识到互联网能够极大赋能中国的传统产业,能做的事情有太多太多时,他结束了“打工”生涯。2016年,谭奕以合伙人身份加入GoFun,担任COO。
在谭奕看来,共享出行行业具有相当大的挑战,而他这个人喜欢挑战,也享受挑战带来的成就感。
GoFun所在的是一个“‘传统+’产业”的领域。其所属的分时租赁是一个重资产、重线下、重运营和重资金的行业,就像To B行业一样,需要长期的耐心和耐力,并不能在短期内具备几何级当量的爆发力。
“放眼共享 汽车 行业,如何打造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大家都还在 探索 期,而GoFun将是最有机会成功的一个。”在GoFun,谭奕花了16个月,从COO升任CEO,开始真正领导这家公司。
说完了谭奕,再说说共享 汽车 。
共享 汽车 的故事要从2014年说起,在全民创业的风口下,共享 汽车 也被卷入。PP租车、凸凹租车、友友租车等纷纷成立,一年时间累计获得超过1.2亿美元投资。
是什么吸引资本、创业者这样前赴后继?
共享,是未来出行方式的代表模式。而在产品上,用户租期选择灵活,比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价格偏低。租车流程简单,全程在线化方便快捷。这都具有足够的诱惑力。
2015年,B2C模式的分时租赁取而代之进入市场。不容忽视的是,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重资产、重运营、重技术。据媒体统计,到2016年年底,全国有超过370家共享 汽车 平台,投入运营的超过100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 汽车 共享出行覆盖全国35%人口,渗透率达到15%,相当于在所有小 汽车 出行里程数中,有15%的里程由 汽车 共享出行完成,“共享而不是拥有”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 汽车 共享出行发展水平远超美国,尽管美国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平台发展均较为成熟,2020年美国 汽车 共享出行渗透率仅为3.5%左右,2025年超过10%。
但这个风口的兴起,一半是因为商业机会,另一半原因是:为了新能源积分,各家主机厂上马大量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这些产能难以消化,就流向了共享 汽车 行业。
更大的问题在于,数百家公司里,懂运营的人少得可怜,有些公司甚至是“投机式创业”,纯粹等资本接盘,没几个人关心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型。遇上大环境变冷,大批公司停止运营就不难理解了。
“这三年,我们就干了这些大家都看不上的活儿。”
初心不改,野心外漏
这件事情,GoFun坚持了3年。
这需要长期的投入,还需要自己建立软硬件团队,测试不同的车型,是一块不小的成本。但GoFun反而通过这件事,降低了运营成本。
谭奕说, 汽车 维修行业的水很深,共享 汽车 企业的维修成本占到总运营成本的50%以上。有了车机的记录,一辆车维修流程、所需配件、维修价格全部可以标准化,没有灰色空间。这是GoFun做车机的初衷。
有了车机之后,GoFun还能了解每个用户的驾驶习惯、出险次数,每起因用户引起的故障都能追责到人——依靠这个功能,GoFun成功把商业保险转化成了个人的分时保险,公司只需要承担交强险。
“你上了商业保险之后第1年还好,第2年发现保险公司不跟你玩了,为啥?因为赔付率太高了。”
“这么便宜的车,一年的保险溢价30%、50%,甚至100%。比如一辆3万多元的车,一年的保费是17,500元。”
一个小小的车机模块,让GoFun的维修成本下降了50%,保险成本下降了25%。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创新,背后却是对成本结构的精准分析。
在未来,车机记录的数据,将显现出长尾价值。目前,已经有数家主机厂正在和GoFun达成合作,在部分车型中内置车机。
谭奕的野心不止于此, “其实,成为一家 汽车 资产管理平台才是GoFun的终极目标,但这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行业,上升速度不会很快,还需要时间。”
学会取舍,降本增效
目前,GoFun出行已经覆盖80余座城市,采用“一城一策”的城市布局策略,并且谭奕还表示,今年将从4万辆车扩展到十几万辆车。面对这种高频率的扩张,GoFun该如何把控?
在车源方面,GoFun采取“自营+加盟”的方式扩张。截至目前,车辆的自营、加盟各占一半。在40个自营城市中,厦门、北京、佛山、广州等25城已实现盈利;在40个加盟城市中,南充、遂宁、达州、广安等29个加盟城市实现盈利。
同时,加盟比自营更快实现盈利。因为自营是试验田,为加盟试菜单。另外,自营城市的运营商通常已在业内运营多年,已有客户资源、维修服务等软硬设施。而自营城市,都是从零开始,初期投入成本较高。
之前,GoFun也毫不避讳地承认,还有一些城市离盈利有着距离,比如杭州、深圳、武汉、重庆。 “但这些城市也快盈利了。我们进入重庆的时间还很短,但到现在毛利率已经有了78%的提升。” 谭奕说,“现在投资回报周期缩短了。以前做得好的城市,一年半、两年才能盈利。现在有些城市差不多5个月就打平了。”
车市寒冬,传统 汽车 4S模式已面临极大冲击,去年1月~11月 全国 汽车 销量同比下降9.1% 。随着 汽车 行业的寒冬越来越难熬,也有很多主机厂上门合作,开始加盟。
同时GoFun还向私家车主抛出橄榄枝,可以将闲置车辆进行闲时托管,“以车养车”赚取额外收益。间接通过GoFun来让车“动起来”,而不是停着贬值。

在人工成本方面,GoFun改善了各网点维护人员的用人制度,在2019年推出了“众包”服务,从而推出了一款抢单软件—GoFun众包。用户可通过接单完成GoFun平台的车辆清洗、调度等任务并领取报酬。仅需注册后,通过实名认证与技能培训考试即可正式成为GoFun众包App的成员。这也是利用 社会 闲置劳动力的妙招。
面对市场竞争力的加大,用户流失率也在上升。谭奕开始调研,结果发现,大部分用户的流失都是因为车不够清洁,体验感差。他开始想办法,在保证公司“活”下来,降低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手段去提升用户体验。
就这样,华为走进了他的心。
借助华为的基础能力包括算力、云服务、大数据,赋能GoFun的所有业务,提升业务水平和效率;采用AI技术,在上车前拍照上传至后台,既保证使用者的权益也给予公司有效的数据。
同时,GoFun也将出行行业的数据,各个端口提供的数据将汇聚在云平台,用来赋能华为,帮助华为深耕出行行业,提供平台实现场景落地。
“这三年里,您认为哪件事最难?”
“没有难易之分,每件事都一样难。”采访当天,谭奕不变的回复。
闲聊间,谭奕说了件“后悔事”。去年,他处理了13000辆老电车,而当时购买时,是他做的决定。面对亏损处理和上级的质疑,他也是硬着头皮。
“当时也没有预测到,用户所需车的里程更新那么快,要不也不会采购13000辆。但如果不处理,他们将永远成为资产和运营当中是一个负效应。”
寒冬过后,定是暖春
“去年,我们的分时租赁模式基本上已经实现营收平衡了。如果从租赁收入来看,没平。但如果算广告费、数据收入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平了。” 谭奕半得意地以厦门和北京举例。
厦门的营业利润率最高。北京,则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巨亏进入到首批的盈利城市队列。
另外随着5G技术的研发,也带给共享 汽车 很多便捷。前年开始,GoFun出行就对外展示了其在无人驾驶领域内的重要突破,自动驾驶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量产车上,实现了自动泊车、编队调度和高密度停车等功能。在2019年,GoFun与百度合作,实现了自动泊车在百度园区内试运营。
另外谭奕还表示, 区块链技术对共享出行行业帮助非常大,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征信系统。 当区块链技术出现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它可以快速记录用户行为和数据存证,逐渐形成良好用户体系。同时,还可掌握完整且真实的车辆信息,既然上链了,那么行车记录、维修记录都将不可篡改。当GoFun有足够有多存证信息时,还可以反向输出给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二手车公司等等,赋能行业。
与之相应车的后市场服务,也需要做起来。包括售车出行包,安装GoFun的车机,可以降低它的购车价,并且也支持“托管”服务,这其实慢慢地也把经销商就盘活了。
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从分时租赁商转向出行平台,从传统 汽车 服务转向 科技 公司。更简单点说,就是GoFun做平台,这有点像淘宝。
不同的是商家们在淘宝上卖货;拥有闲置车辆资源者在GoFun出行上出售 汽车 的使用权。GoFun也将这个模式称为“ GoFun Connect”。并且还推出“GoFun connect”全新体系,向 社会 提供车、人、服务全链接的无司机共享 汽车 服务。
行业专家也表示,“共享 汽车 平台积累的出行大数据,恰好可以成为无人驾驶发展的催化剂。二者的结合将使 汽车 行业发生深刻变化,包括 汽车 主机厂、共享出行企业、无人驾驶平台、 汽车 金融保险以及 汽车 后市场在内的整个行业将完成一场生态重构,共享 汽车 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最佳途径。”
寒冬虽然有点久,但过后一定是春天。

为什么共享汽车越来越少?分时租赁企业还剩几家?答案在这里

[汽车之家?新闻]??不久之前,我们通过互联网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河南郑州的某街头,数辆名为“一步用车”的共享汽车被随意的丢弃在路边,这些车辆外观也均被严重损毁,杂乱的堆在一起。这一事件也被数家网络媒体所报道,现场画面看上去视觉冲击力十足。
众所周知的是,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市场从2017年开始便进入了萎缩的节奏,这一点我们在此前的《眼见为实》栏目中也早有论证。与此同时,除了郑州这一事件外,我们也不时能够通过网络看到不少“共享车坟场”的出现。因此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并不平静”的2020年,共享汽车市场“退潮”的后时代,如今的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平台都去了哪里?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别急,我们将用近1个月的调查告诉您真相!
《眼见为实》是汽车之家新闻行业频道打造的一档实地探访类栏目。我们希望用脚步和眼睛穿透道听途说的局限,让企业形象、新闻事件变得更加立体,为汽车行业发展贡献一点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 1.郑州“一步用车”事件确实存在,不过现场已被清理; 2.共享汽车“寒冬”过后尚有幸存者,活下去的方式却各有千秋; 3.2018年“共享汽车公司”注册量超过370家,如今仅剩三分之一不到; 4.共享汽车终究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事实还原:退潮的共享汽车,都去了哪里? 郑州:事发现场实况如何?
在当前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市场逐步萎缩的情况下,河南郑州那些被丢弃的共享汽车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典型,就像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为此,编辑们也亲身前往了网络上流传的事发地,现场状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也十分好奇。
根据新闻报道中的提示,我们很快便来到了相关事发地——河南郑州沈庄路。在到达之前,我们还期待着能够见到与视频中相同的场景,不过当我们到达现场后才发现,视频中被遗弃堆放的共享车已经被清理走,现场仅地面留有大量破损的零件,包括大灯组、车身外观包覆件、玻璃等。尽管是已经清理过的状态,但这样的场景看上去还是相当凌乱。
随后,我们通过查询得知,“一步用车”是一家瞄准二三四线城市出行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租车服务平台。该公司从整车厂采购电动汽车,搭建分时租赁平台,让用户借助App完成租车、还车等流程。与此同时,他们通过自建或合作运营充电桩、取送网点,解决车辆的充电以及停车问题。一步用车从2016年11月开始运营,2017年年6月获得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来自多氟多,同时多氟多也是知豆汽车的投资方。
不过从2017年8月开始,多氟多集团转变了投资方向,这使得一步用车的经营状况开始下滑,到2017年底,该公司的资金链持续紧张,也开始为了维持运营而不得不挪用客户押金。结合此前《眼见为实》栏目的结论,此时也正当是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的“寒冬时期”,再加上2018年电动车补贴的退坡,种种因素都使得一步用车在后期陷入僵局。最终在2019年1月,一步用车被法院判决欠下大量债务,法人尚晓峰及四海盛行、四海盛景的资产/银行账户等被全部冻结。
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分时租赁寒冬”中的幸存者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步用车,还有很多在当时兴起的共享汽车品牌都在逐渐萎缩的市场环境下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不过好消息是,在经过市场的“洗牌”后,目前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又逐渐恢复到了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些“市场寒冬”中的幸存者,现在又状况如何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近期疫情的影响,使得我们无法再外出到别的省市进行调查,因此我们将调查范围放在了北京及周边市县,路线大致为“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城市中心—市郊—周边县市”的模式可以囊括更多的环境和场景。
不过说实在的,如今能在北京市内看到的分时租赁车辆可谓少之又少。前几年共享汽车市场火热的时候,我们还常能在街头看见TOGO途歌旗下的宝马1系三厢版、MINI以及smart fortwo等车型,如今包括其他品牌的共享汽车都变得难寻踪影,偶尔能在街上看到的也都显得相当残破。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单一,除了市场本身的萎缩以外,北京市内较为紧俏的停车位和昂贵停车费也使得共享汽车的日常使用和运营变得并不容易,或许共享汽车并不适合拥挤的大城市中心?
来到通州,这里的情况比北京市内则要好出许多,我们在这里已经可以见到较多的共享汽车,它们大多来自于GoFun和摩范出行这两个品牌。这些共享车的主要停放点都在地铁站附近,利用App很容易寻找,这样的模式也有利于解决“公司在市内/家住在市郊”人群最后几公里的出行,因此共享汽车在这被使用的机会也更多。
如此看来,目前我们观察到的“GoFun”和“摩范出行”可以算是北京地区活跃度还不错的共享汽车品牌,而根据查询我们可以得知,“GoFun”是背靠首汽的一家分时租赁平台,其CEO魏东同时也是首汽约车的CEO和首汽租车的COO;同样的,摩范出行也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可见,相较于此前提到的“一步用车”,这些有大型国企/央企做支撑的分时租赁平台,到如今也都算是捱过了共享汽车市场的“严冬”。
从通州来到廊坊,脱离了北京的城市拥挤和号牌限制后,这里的共享汽车似乎有着更大的生存空间——周边县市的空旷提供了更多借/还车的停车场所,因此这里的共享汽车数量要更多。而除了此前我们看到的摩范出行外,这里又多了一家名为“联动云”的共享汽车品牌,而车型也主要以观致汽车为主。通过查询得知,联动云是一家深圳的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本身除了分时租赁外,也提供租车、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服务等其他业务。同时这家公司还与宝能有着深度的合作,而宝能又是观致汽车的大股东,在2019年6月,联动云曾与宝能达成合作,购买大量观致汽车作为运营车辆,宝能汽车也承接了联动云的以租代售业务。可见,除了完全背靠大企业外,本身的转型和业务拓展对于这些共享汽车企业的生存也有着关键作用。
浙江嘉兴:传说中的“共享汽车坟场”
而除了上述的几家共享汽车公司外,我们还通过网络看到了图中这样的共享汽车“坟场”,大量废弃的共享电动车被排列在空地上,场面比一开始郑州的那个场面要壮观许多。通过报道我们得知,这一共享汽车坟场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万民村,不过由于疫情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去往现场,这不免有些遗憾。但可以想象的是,嘉兴万民村出现的这一“共享车坟场”似乎与郑州有着相似的性质,或者可以说是郑州的放大版——相关分时租赁品牌的运营出现问题,导致大量共享电动车被遗弃至此,电动车补贴退坡导致的高运营成本使得这些车辆短时间内无法被正常投入使用。
通过上述的诸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共享汽车市场收缩现象,对这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目前共享汽车公司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别急,您接着往下看。
■ 市场分析:共享汽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市场的暴风雨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四化”风潮给共享产业带来了诸多可能性,在政策加持以及资本玩家的青睐下,共享汽车曾一度成为“吸金”的新风口。通过公开资料查询我们得知,从2014年至今,已经有数十亿的资金被注入共享汽车市场。这其中,不仅是圈外资本,传统车企也基于自身对市场的预判进行了“共享化”的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已经有370家“共享汽车”注册公司,前赴后继者不在少数。
但实际上,2018年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正增长时代的终结增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变革带来的考验中,共享汽车也在劫难逃。受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公司无奈于平台盈利和运营问题,不得已走向倒闭,而实际拥有车队的运营公司也只剩一百多家。
战略投资
A轮
未公示
2.14亿
大众资本
大众资本/奇瑞汽车
B+轮
『数据来源为互联网,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月』
确切的说,共享汽车开始“淘汰制”其实是从2017年开始的,那一年,有有用车、EZZY、麻瓜出行等相继宣布退出。而一直被消费者看好的TOGO途歌也在2019年退出市场,现如今,TOGO途歌App已经停止运行、途歌出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在北京十里堡附近遭途歌用户围堵以及App Store等软件商城下架的惨相。
『百度TOGO途歌贴吧』
即便累计融资额超5亿人民币,即便体量大过其他小规模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TOGO途歌的倒闭不是个例,背后的问题却为所有共享汽车平台所共有。虽然我们从上述表格能够看到不少企业仍处于正常营业中,但由于资本的“冷静期”,这些公司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并非之前“开局疯狂投入”的态势了。
在一波波企业倒下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在重资产、重运营的共享汽车市场上,那些初创企业的存活之路并不容易。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运营模式存在纰漏,细看之下共享汽车平台购置的每一台车辆,终端售价最少以万元起步,如果想要提升软件格调,吸纳更多层级消费者的话还要购置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车型,但这些前期投入的费用始终是个无法填满的窟窿,毕竟运营者采用高收费,想要快速填坑的战略,可消费者无法买账。而收费低的策略又让运营者难以快速收回成本,更别提盈利这个最终目的了。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始终要解决供给和需求、“烧钱”和“买账”之间的矛盾。
另外,用户体验带来的高成本更让共享汽车平台不堪重负。为了通过满足用户体验占据市场保有量,共享汽车平台开始不计成本的增设取车还车区域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显然,这样的投入会直接带来人员的运营成本,再加上车辆的日常保养、事故维修、以及停车网点儿的服务管理费等等,诸如此类产生的高成本无不考验着运营者乃至整个共享汽车体系的运营能力,同样也在考验资本的耐心以及实力。
共享汽车真的只能背靠大树乘凉吗?
通过上面我们在北京以及周边城市实地走访来看,那些当时新晋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不见”,目前仍在运营的大多是由传统车企推出的共享汽车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单纯的商业运营者相比,车企对于车辆的丰富程度以及成本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共享汽车的项目也不是他们获得盈利的唯一来源,这是车企的优势所在。
背靠体量庞大的汽车企业,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成长为行业头部玩家。通过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来看,目前活跃度较高的共享汽车App分别为GoFun、EVCARD、盼达用车以及轻享出行等等均与车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我们常见的EVCARD、轻享出行以及盼达的背后分别是上汽旗下分时租赁公司、北汽集团以及力帆汽车。
当然,对于车企而言,涉足共享汽车也是市场倒逼下的顺势之举。从2018年开始,我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一直在放缓,并延续负增长的态势,2019年的数据显示,汽车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跟此前3000万基盘的预测相去甚远。在这种背景下,车企也逐渐意识到,转型成为服务型供应商是大势所趋。
『杭州某城区千辆新能源汽车齐趴窝』
因此,车企通过在共享汽车项目上的小规模尝试,可以使其积累车辆运营以及用户出行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设计,并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做准备。就像盼达用车技术总监蒋齐在某次媒体采访中所说:“车企做分时租赁,是因为其相信,未来,用户势必会从购买产品转为购买服务。”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共享汽车产业的进化史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截至目前,大部分分时租赁平台“倒下”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资本寒潮之中,面对“盈利难”的问题,如果还想获得长期性的资金注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对于具有车企背景的平台,就免去了这部分的烦忧。
『奇瑞新能源与首汽集团下的GoFun交车仪式』
另一方面,有些车企也会选择与分时租赁公司进行合作,如奇瑞汽车和GoFun,选择这种模式,除了能够实现自身去库存的目的之外,还能借助运营平台积累用户数据,无需自身亲自操作,增加自身运营成本,但却一样可以为自身提供未来转型的样本数据。因此,“合作共赢”也逐渐成为共享汽车产业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全文总结:
因此总的看来,从早先共享汽车的“井喷”,到后来整个市场的“蛰伏”和“收缩”,洗牌后的共享汽车市场带来了目前我们看到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没能挺过去的企业,资本和市场的“毒打”让它们遍体鳞伤,那些被遗弃的车辆或是“共享车坟场”默默的成为了这一切的见证;而那些捱过共享汽车“寒冬”的品牌,又在生存技巧上各有千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不少例子,或许“背靠大树好乘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为我们看到不少较大国企/央企/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都顺利存活了下来,而与此同时,市场的收缩也使得部分分时租赁平台转型了长租、以租代购等新模式,因此,尽管分时租赁的市场还在进一步收缩,但新的商业模式也正在推陈出新。(前期调查/汽车之家 马艾骏/周易/陈浩;文/汽车之家 马艾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