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易到用车现在能用吗
- 2、巨头、创业者都在搞人工智能客服,能取代人力?
- 3、易到用车的模式解析
- 4、立刻出行王杨现状
- 5、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的现状怎么样
- 6、加入易到都有什么车
- 7、「黔东南线路」携程租车“野心”藏不住了
- 8、分析专车的出现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的指标有哪些
- 9、《共享单车》从用户需求层面分析共享单车,探索未来发展可能性!
易到用车现在能用吗
是可以用的。“易到用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表示,鉴于目前网约车行业的现状,作为网约车先驱,虽然易到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和荆棘,但团队依然一直努力希望更妥善的解决相关问题。近期,易到将对相关业务进行重要调整。拓展资料:1、针对目前司机及用户的余额问题,易到用车针对该余额设定专门的“待偿账户”,待偿账户可在易到及所合作的商城进行消费,或在易到其他业务或合作商平台等用于消费抵扣,亦可在易到资本化时进行转股。针对希望提现的用户,易到亦会每年将50%的利润用于司机提现或用户退款,以最大的诚意和行动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 易到方面表示,目前易到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后续汽车租赁将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一环。易到承蒙广大股东、投资人、用户的长期关注,在相关业务调整后,期望能够在两年内进入资本市场,过程中无论易到现大股东或新投资人都有望追加投入,而相关追加投入都将按照一定比例用于解决企业未来发展及司乘两端余额问题,以期让企业重塑价值,长效发展。2、易到用车客户端拥有易达+、舒适+、商务+三大车型,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国内外190余座城市,拥有超过4000万用户和600万车主。不过,据企查查信息,易到用车被执行人记录达37条,限制高消费记录达581条。 近日,易到用车发布公告称,司机端佣金收费模式变更为阶梯信息服务费模式,按照打车费用,最低收1元,最高收5元。履行义务您在该平台充值了费用,可能是无网络的原因,更改后重启机器,易到正为跑路做准备,是我手机的问题还是APP的问题。一致的基础上建立的,进行把dns信息修改。他自已关闭了APP。3、易到为用户提供1小时用车快速预订服务;车辆与驾驶员准时在预定地点守候;易到为用户提供30分钟免费等候时间,避免用户紧张出行。接机、送机、跑一趟、随意行等定制化服务,晚宴接待、会议用车、限行日用车以及可量身定制的人性化订车产品。
巨头、创业者都在搞人工智能客服,能取代人力?
11月22日,有传闻称,截至今年9月,易到用车已拖欠客服供应商费用总额达5000万元。不过,易到方面的解释是,欠款一事是因为易到要利用人工智能客服代替90%的人工客服,影响到与一些呼叫中心供应商的合作,引起了部分供应商的不满。
按照易到的解释来看,这还真是因为“客服引发的一场血案”。虽然易到的说法略微狗血,是真是假现在我们也无意去分辨真伪。不过这个事件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可喜又可怕的信号:人工智能真的在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
客服作为重复率最高,相对也较为低端的一个公种,在今天来看,是分析人工智能落地实用以及如何冲击工作岗位的最佳切口。
人工智能客服到底能干些什么事情?
人工智能到底能做到哪一步还是我们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客服系统主要是整合邮件、电话、微博、微信、网页、API接口、移动SDK等渠道在内的服务渠道,并统一自动分配工单,同时留存用户信息便于下次咨询时识别。基本能做到的事情主要是这些:
1、24小时机器人客服在线,随时响应客户的相关资讯和需求;
2、建立客服机器人的内容库,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自动回复重复问题;
3、接入人工时机器人给予部分回复建议,加快反馈速度;
4、接入内部办公系统,推动多部门协作反馈以及用户精准营销;
5、后台实时数据统计汇总,管理用户评价,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智能客服主要做的事情还是去回答一些通用程度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多都和具体业务无关,只是一些日常的简单问题,用人力回答会耗费太多资源,但是用人工智能系统去回答的话,只需要告诉对方简单的流程步骤即可。如果真正需要靠人工来回答的话,人工智能客服可以把对方一步步引导到人工这个步骤过来。
我们可以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人工智能客服在今天其实就像是个“筛子”,把有难、又大的问题都留给了人工客服,在人工智能系统内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些简单、易解决的问题。
国内到底有哪些人工智能客服玩家?
知道这个“筛子”的功效之后,我们再去看今天各个厂商是如何去做人工智能客服的就会少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有一个基本概念。
从IT桔子以及市场现状的统计来看。目前推出了人工智能客服这个产品的巨头有阿里、百度和网易,相应的产品是阿里小蜜、百度夜莺和网易七鱼。除了巨头外,这个市场里面还有一大群创业企业。比如说华泰瑞麟、蓝色光标投资的小i机器人,IDG资本、骊悦投资的易米云通,君联资本、DCM中国的Udesk,赛富基金投资的小能科技以及红杉资本、经纬中国投资的环信等。
笔者根据IT桔子以及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内容整理了一份国内智能客服领域主要玩家的表格。从这份表格来看,国内做这一业务的厂商基本分成两种,一种是阿里、百度这种自家业务线有需要而成立且慢慢开放的人工智能客服,另一种则是网易以及一些创业企业等为代表的,做SaaS服务服务ToB市场一批厂商。
需要人工智能客服服务的主要还是一些人力密集型的行业,比如说电商、O2O等,所以阿里和百度的人工智能客服业务还是比较好理解。阿里的电商数据比较丰富,做电商的人工智能客服,百度本身O2O数据比较丰富,所以做了有关O2O业务的客服。
从阿里方面来看,人工智能机器人主要是放置在淘宝、天猫的客服板块。2016年双11上,小蜜接待消费者数超632万,相当于5.2万客服小二连续工作24小时。数据对比比较惊人的一点是,2014年到2016年双11成交额增长了一倍,但是热线服务的请求量却不2014年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确实起到了作用。用阿里自家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小蜜可以抵得上3万个人工客服。
百度的夜莺在之前主要是服务百度自己家的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等O2O业务,大多数中小型传统商户来说,自身的IT基础薄弱,用这种方式来做客服,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反馈,用机器人客服来做,的确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所以,夜莺在今年双11前夕也刚刚对外开放。
网易做人工智能客服相对来说还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和阿里自家有大量电商业务,百度家有大量O2O业务,又向来标榜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积累不同,都会用到客服。不过,从时间来看,网易的七鱼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全面开放了。也难怪丁老板在今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我们肯定在这些方面是遥遥领先的!”
领先不领先的确不清楚,但七鱼和阿里、百度家的产品定位还不太一样,阿里更多做的是解放自家的客服,预计2017年开始逐渐服务中小商家。百度也是更多偏向于服务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的中小商家。
网易这款产品则更偏向于SaaS模式的智能云客服,也就是更重视流程管理,更多是在做一整套的流程管理解决方案,在线客服、客服工作台、呼叫中心、客服机器人、工单系统这一套智能客服系统全都有,还能进行数据挖掘,可以服务到商业决策这个环节。服务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企业、电商金融、在线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
拥有这样一套流程管理的系统,其优势在于,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提供了“全智能解决方案”,可以在实际应用当中不断地收集效果反馈,来进行优化调整,做到流程的智能监控,把一些暴露在流程中的服务问题及时找到,做到问题早暴露、早介入、早控制、早解决,带来的损失就可以降低或者消除。
实际上,前文中所说的环信、小能科技等一系列创业企业做的事情也基本都是SaaS服务,环信做的是移动端办公能力优化等功能,主要是提升企业服务、管理水平;小能科技偏向于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精准营销。总的来看,创业企业做的事情基本大同小异,只是各家在各个环节上的优势各不相同,所以着重的业务也有一定的差异。
人工智能客服真的能取代人工客服?
平心而论,就现在市场上的人工智能客服而言,基本都不是按照取代人工客服的思路来做的,更多只是去改变现有的客服的工作方式,减轻一些繁琐的、简单的、程式化的流程。
尤其是在今年双十一,特别能发现这样一种问题——用户在下订单之后,如果在后台问人工智能机器人,何时可以发货?从什么地方发货?前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往往会是雷同的3-7天发货,后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往往会是“没答案”或“请咨询人工客服”。
这两个问题很能说明问题,前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机械型的问题,不需要人就可以回答,但是答案跑出之后又很难说服用户。第二个问题是具体的业务问题,机器人是不懂具体业务的,所以没有办法回答这种问题,一旦不回答的时候,很容易让用户感到不满。以双十一之后我们会看到吐槽客服的问题成了——客服无人应答,只有一个机器人在自动回答问题。
所以有SaaS服务的厂商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吐槽,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成熟让企业拿“大数据”去喂机器人得不偿失,呆萌的机器人不但帮不了客户,反而害企业丢失客户。
今天的客服市场上,普遍还是用人工智能客服搭配人工客服,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挑战。人工智能客服起到的作用也更多是把客服人员从重复枯燥的常规问题中解脱出来,去处理更有挑战的、真正需要由人去处理的问题,体现人的价值。
我们去看SaaS服务的市场和产品,基本没有哪一家厂商会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真正取代人工。像七鱼还把智能监控、智能质检、智能绩效等一系列管理工具拿出来,逐渐去改变客服主管的管理方式,将原先人力不可及的工作交由机器智能化、自动化地执行,而且还能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让管理、决策都有据可依。
客服在今天被视为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个工种,也是被视为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全面颠覆和取代的一个职业,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人工智能依旧只能做到辅助决策、辅助工作这个层面。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客服真正取代人力,还是不太现实。人工智能能起到的作用还是帮助人工,减轻工作量,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而已,让客户沟通、智能服务、服务管理和商业决策变得更流畅、更科学,这就是人工智能客服在今天的最大价值所在。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易到用车的模式解析
1、市场需求:开车烦,打车难,养车贵,用车不及时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商务用车领域,市场用车的“硬需求”日益凸显,面临市场需求升级所直接带来的消费升级,需要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用车平台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LBS技术为驱动的易到用车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比较适合国内市场需求。2、O2O:非团购类传统意义上的online to offline,在信息整合的线上行为之后,易到用车通过自身核心技术从后台调配车源,并通过线上终端直接对线下服务负责,做全程管控监督,这也对易到用车的管控机制的内部配合要求相当之高。3、轻资产:与租赁公司合作,选择符合要求的车辆加盟,对己可为自身节省至少上亿元的车辆采购以及养护费用,并且也省去车辆过度使用或报废的后期隐患,可以大大降低投资的门槛,让投资人的钱有充分的想想和施展空间。4、可控性:采取合作加盟性质的模式,对于加盟公司车辆的把控是对易到用车的极大考验!易到用车巧妙利用国内汽车租赁资源广泛但利用率很低的现状,首先选择与营运的租赁公司合作,能够极大的提高加盟的租赁公司闲置车辆的使用率,予其带来最为直观的经济利益,从而绝对意义上保证加盟公司的积极主动性和上进性。5、自主加盟:受到市场“硬需求”的日益规模化,汽车租赁公司必须面对抛弃小作坊模式,迎接市场化转型,依靠易到的市场信息化平台技术增加自身生命持续力,当然会主动尝试加盟,并在长期相对稳定的高利益驱动下,对易到用车产体系生一定依赖性。相信任何一个租赁公司都不愿意放弃多一个优势渠道的机会。6、行业影响: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体制中,会自然而然在加盟体系内部产生产品及服务的良性竞争,从而在易到用车平台化的信息技术驱动下,会带动整个租车市场服务体系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快速前进,而这也无疑是政策导向所希望的。7、社会受众:大众消费对于传统1.0类租车(神州一嗨)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易到用车这类2.0级别的用车模式的确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渠道来认知和熟悉,这是易到用车模式成长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样给易到用车的品牌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
立刻出行王杨现状
2018年,立刻出行因经营不善和资金链断裂而宣布破产清算。2019年,立刻出行的品牌和业务被中国平安旗下的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易到用车收购。根据公开报道,王杨已经离开了立刻出行,并开始创办了一家名为“随行出行”的新公司,旨在提供智能化的出行解决方案,但具体业务和运营情况尚不得而知。
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的现状怎么样
摘要:网约车新政已经实施了很久,网约车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行业监管越来越细化,执法也趋于严格,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严格,导致打车难现象出现。网络约车新规实施后,网约车平台发展应当回归理性,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避免空心化监管出现,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吧。网约车新政实施后的现状怎么样1、网约车监管日益细化网约车的合法化运营,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关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表态或下发文件,将推动网约车行业监管持续升级。2018年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流程,进一步织密了管理制度网络,使得网约车监管日益细化。2、安全与发展并重网约车新政实施后,出现了打车难现象。检验一个公共政策是否成熟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有些人已经意识到,已经制定的网约车细则,可能只是“暂行办法”,评估与修正,势在必行。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秉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原则,按照分类监管的思路,在准确认识网约车新业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新业态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件,可以在多方治理委员会框架下探讨。新规后网络约车如何正确发展1、回归理性网约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网络约车新规实施后,各地网约车细则,均对平台、车辆、司机3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其中,30个重点城市均要求网约车要有道路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这三个证件才可运营。从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政的实施,让网约车企业疯狂补贴、无序竞争的局面逐渐结束,企业开始关注服务提升、多元经营。虽然网约车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网约车市场已经逐渐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2、建立规范网络约车新规后怎么发展呢?出租车行业市场潜力非常大,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运营出现的问题也是很难避免。企业应当和政府联手解决问题,不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需要吸引胆量的司机提供服务,提高自己的运营利润。在不断的扩张业务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管理成本。多地出租车市场仍处于混战后的休整期。无论是从业稳定还是城市发展角度来看,网约车都需要建立规范,避免空心化监管。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
网约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众交通(600611)、外服控股(600662)、云南旅游(002059)、天迈科技(300807)等
本文核心数据:网约车平台数量、驾驶员数量、车辆规模、用户规模等
行业概况
1、定义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简称。根据2016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网约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2、产业链剖析
网约车产业链包括上游车辆及技术服务供应商,中游网约车服务商以及下游应用场景。上游的车辆供应商主要为网约车平台提供业务开展所需的车辆工具及服务,如整车销售、汽车租贸等;中游的网约车服务商主要分为第三方网约车平台和聚合网约车平台,为下游网约出租车、网约快车、网约专车、拼车/顺风车等分配订单、规划路线和提供车辆相关的组合服务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网约车行业兴起自2010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格局多次调整。2010年5月,易到用车在北京成立,率先推出“专车”服务,易到用车也成为中国网约车行业鼻祖。随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先后上线。2014年Uber正式进入中国。2015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市场完成初步的洗牌,行业进入市场启动期间,国家政策频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2016年8月滴滴出行并购优步,网约车市场逐渐形成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局面。2017年起,网约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合规化进程加快,各平台积极配合监管,安全规范成为重要评价因素。
行业政策背景: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网约车行业国家政策频出,整体而言国家政策对网约车行业持鼓励态度,同时通过不断更新规范和标准保障行业有序发展。主要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网约车平台数量不断增长
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中国获得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数量从2020年底的214家增长至2022年3月底的267家,网约车平台数量不断增长。
2、驾驶员数量增加
从网约车驾驶员累计数量看,2020年12月-2022年3月同样呈现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3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7.3万本,环比增长0.5%。
3、车辆规模扩大
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必须符合相应标准,并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获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经营。截止2022年3月底,中国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共计颁发163.4万本,环比增长0.2%。
4、用户规模扩大
根据CNNIC数据,2016-2021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1年年底,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到4.53亿人,较2020年增长23.9%。
从渗透率看,2016-2021年中国网约车渗透率波动上升,截止2021年底,网约车渗透率达到43.90%,较2020年12月增加近7%。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东部地区发展较好
网约车行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是廉价公共交通的替代品,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息息相关,东部地区是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摇篮。
行业内主要企业大多位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中北京分布最为密集,拥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等多家领先企业。
2、企业竞争: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网约车行业主要参与者可分为三类,包括享道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等传统车企入局者,哈罗出行、携程用车、百度地图等互联网企业入局者,以及滴滴出行、万顺叫车、神州专车等其他入局者。
从业务概况来看,滴滴出行无疑是我国网约车行业龙头企业,除快车、专车等业务外还拥有对外公开的AI基础平台。2022年3月,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和花小猪出行订单量环比上升,其他平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享道出行和T3出行背靠传统车企,自有运力充足,以B2C模式为主,因此订单合规率相对较高。整体而言除滴滴出行稳居行业第一外,其余平台竞争力基本相当。我国网约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商业模式多样化、行业发展数字化
我国网约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商业模式多样化,以及行业发展的数字化和专业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2、发展前景:政策加持下发展前景向好
根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发布的《2021出行行业市场洞察》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市场竞争的充分化,2026-2027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或将下降,但仍有保持增长趋势,预期增速在5%-7%之间,至2027年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87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约车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加入易到都有什么车
什么车都有,易到用车分特斯拉,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型,和豪华型。
每个价位不一样,经济型性价比最高,依次排列。特斯拉和豪华型是最贵的。
什么车都有,易到用车分特斯拉,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型,和豪华型。
每个价位不一样,经济型性价比最高,依次排列。特斯拉和豪华型是最贵的。
目前我做到过的有别克,奥迪,马自达,荣威等等,这个不固定的,是根据接你单的司机而定的。不过对方接单后必须要你确认的,这个时候你是可以看到车子的型号的,根据你的喜好进行选择。
目前此平台活动很优越,第一次充一分就送50,然后每次充值不管你充多少,他就送多少,相当与对折优惠,非常划算,而且现在做易到的司机也多,叫车也相当方便,个人强烈推荐,我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真心不错。
目前我老婆,我老婆她妈,她叔,还有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这个软件,至少从现状来看是值得用的。
「黔东南线路」携程租车“野心”藏不住了
都说“寒冬”是抄底的好时候,携程正加速进击租车市场。早在今年4月,国内汽车租赁行业领头羊神州租车因被瑞幸财务造假风波牵连欲“卖身”自救,携程就成传言中将要“壕购”的买家之一。
只是携程方对此传言不予置评,随即又否认称是假消息,直到后来上汽与北汽两家为神州租车“大打出手”,大家也逐渐把携程并购的可能性淡忘了。尽管传言没能成真,但疫情后这段时间,携程在租车业务上确实有接连不断的大动作。
先是在4月中旬,携程租车发布了一份《国内租车自驾游复兴报告》,表示自从3月份全面复工后,携程APP租车入口的流量和订单量快速上升,恢复的趋势超过预期;随后的5月份,携程租车平台的信息又显示5月份携程租车的订单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成为疫情以来恢复最好的旅游业务之一。
就在8月6日,携程租车在上海高调举办发布会,联合租车公司正式发布全新“无忧生态”战略与“无忧租”九大行业标准,并邀请了支付宝、百度等生态链合作伙伴、租车供应商代表到场,租车市场各企业希望携程提出的规则能带头填补国内汽车租赁标准领域的空白。
携程租车事业部CBO彭廷在接受闻旅采访时表示,租车只是携程集团旅游业务体系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就是这占比很小,甚至没有脱离携程平台独立运营的租车事业部却想要搅动千亿规模的租车市场,肃清困扰行业多年散、乱、差的“痼疾”,可能吗?
千亿规模的汽车租赁江湖
汽车租赁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早在1918年,租车鼻祖美国赫兹成立,至今已经历百年发展历程,而中国,首家汽车租赁企业直到1989年才出现,晚于欧美国家70年左右时间。
然而,中国租车行业起步晚、冲的快,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诸多国际品牌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汽车租赁业务也获得了肥沃的发展土壤。特别是随后的几年,一嗨租车、神州租车相继成立,中国租车市场也迎来黄金发展十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租车市场整体规模从2007年的不足100亿,增长至2017年的700亿元左右。而到2020年,虽然上半年疫情给各个行业都造成严重影响,租车业务却能快速恢复,行业整体规模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有望在年底突破千亿元大关。
巨大市场空间滋养了一众租车企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前五名分别为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悟空租车、首汽租车,EvCard五家企业,共计运营车辆规模超过41万辆,然而市场空间仍未被充分挖掘。据估算,全年的个人租车用户仍然只有1500万左右,中国有4亿有驾照的汽车驾驶人,意味着每年95%以上的人都没有使用租车服务。
具体到旅游场景,用车服务的需求也远没有被满足,作为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头企业,携程便以与旅游业务相结合的视角切入到租车市场。相关资料显示,携程早在2013年开始就不断加快向租车市场的布局,曾投资超过1亿美元收购国内第二大租车公司一嗨租车20%股权,携手DCM公司6000万美元投资易到用车,在海外用车市场也收购了唐人接,并与美国百年租车企业赫兹以及知名租车企业Aloamo、Avis、Budget等达成了合作,在租车领域的深耕也不容小觑。
此次因新冠肺炎危机的影响,以及行业老大神州租车因被瑞幸财务造假风波牵连和创始人陆正耀“卖身”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作为从旅游行业跨界租车领域的新玩家,携程租车在这一领域大秀了一波存在感。
根据携程公布的数据,其租车业务GMV超越去年同期,增长速度跃居行业第一,今年增长率有望达到30%,用户同比增长也将达到40%。另据携程租车COO江文介绍目前携程租车已与全国2000多家租车企业建立了合作,产品覆盖700多个城市,车型超过2000种,门店服务点超过50000个,可租赁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携程租车已经成长为中国租车第一生态平台。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跨界玩家,携程租车还试图用自身的标准去影响租车市场,改变租车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散、乱、差乱象,联合租车公司正式发布了目前国内汽车租赁行业首个行业性标准——“无忧租”九大服务标准,欲凭借大平台生态和行业新标准的两板斧,在租车市场“杀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携程“割肉”还有机会吗?
那么,携程发布的“无忧租”九大服务标准,究竟想为租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又能否撬动租车市场的既有格局?
根据携程租车在发布会上的介绍,“无忧租”九大服务标准包括免费取消、安心保障、优质车况、信用双免、洗后交车、油量保障、不限里程、在线认证、有车保障。事实上,随着租车模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租车行业的乱象从未停止过,公司规模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短板。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闻旅采访时表示,不仅是租车流程上的问题,某些中小的租车企业甚至存在假报违章向消费者“卖分”的诈骗伎俩,将租车作为了非法牟利的平台,由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汽车租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方式,服务品质只能依靠企业的自我约束,且与欧美市场相比,国内租车业务属于初级起步阶段,这些乱象无疑会损害消费者信心以及行业发展的潜力。
江文表示,在推出“无忧租”之前,携程对用户进行了调研,发现相对于价格,用户对租车过程中的各项保障最为关心,超过90%的用户希望改变传统的租车押金模式。此外,车辆车况、加油服务费等也是核心问题。租车保险赔付披露是否清晰透明、取车门店服务质量是否可靠、是否有客服提供全程服务、订单能否支持退改等的呼声也非常强烈。“无忧租”的每一条都针对行业现状“有的放矢”。
除了针对租车业务本身,携程租车还提出了“无忧生态”的概念,并与支付宝、百度等生态链合作伙伴、租车供应商代表形成战略联盟。根据彭廷的说法,之所以提出“无忧生态”战略,是因为携程平台方在供应链端有超强的整合能力,现在租车行业供应商的处境与多年前的酒店行业类似,只能服务到周围有限的客源,而携程租车平台有能力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更远的客人。同时,携程租车还有能力将租车行业上下游串联起来,将供应商、加盟商和用户纳入到同一体系中,疏通产业链的沟通障碍,从而达到降低供应商成本、提升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力。
有加入携程租车“无忧租”以及“无忧生态”的租车供应商对闻旅表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对于疫后业务的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从今年4月份开始,租车业务的订单水平就已经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目前已经超过了往年订单量大概4、5倍左右,基于携程租车的各种保障,打消了传统租车模式下消费者用车的顾虑,包括押金、还车、保险等。对于供应商来说,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比较麻烦的流程要做,还增加了一定的运维成本,但捋顺流程之后,不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企业本身,都大大提升了效率。
为了能更好帮助平台租车商家恢复业务和引流,携程也在配套策划一系列活动,从疫情期间针对供应商的“2020国内租车复兴加盟政策”,对其推出不收加盟费、不限规模、阶段性返佣等政策。而在消费者端,宣布启动“88全民租车节”,还将每周三定为租车会员日,提供独家优惠。
“国内租车市场的空间远没有被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也都没能更好的得到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家想要做好租车业务为主的企业或者平台,都还有机会,携程的‘无忧租’和‘无忧生态’,目的也是希望与更多有实力的租车企业一起,让市场走入规范化,让租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一起发展共赢”彭廷这样讲到。
理想与现实隔着的三座大山
受影响于新冠疫情给消费者心理带来的改变,私密与安全性成为大众出行首要考虑的因素,汽车租赁将会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受影响较小,且为数不多有望获得长期正向刺激加速发展的行业之一,但并不意味着,这会是一个能短期内获得回报,被轻易改变的市场。
依附携程旅游业务以及多年积累的高净值用户流量入口优势,作为破局者,携程租车确实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所面临的挑战也摆在眼前:
1、市场分散标准难推行
尽管租车行业在近些年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但从整体来说仍然是初级阶段水平,市场集中度不高。在成熟的欧美租车市场,排名前五的国际知名租车公司,可以占据80%的租车市场份额。2020年我国的租车企业超过了3万家,而前五大的租车企业预计仅能够占到市场份额的30%。
这意味着,行业内企业分布极为分散,且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任何由企业主导的标准在行业中难以全面推广,一是没有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企业出现能推动标准实施,二是市场在线化程度不够,各家企业间联系紧密,都在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运营互不影响,标准很难落地。专注于租车业务的头部企业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建立行业标准,改变业内乱象,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作为跨界的破局者,携程租车想要成为特例,成为标准的建立者,也将面临落地的困境。
2、资产过重毛利低盈利难
资产过重一直是租车市场的一大先天性弱点,专注于做租车的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都用自己运营的庞大的车队,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神州租车服务车辆为147388辆,一嗨租车为80000辆以上。大量保有车辆带来的问题是运维成本高、毛利低,在融资购车成本、门店租赁成本、员工雇用成本、车辆折旧成本等一系列固定成本支出下,往往毛利率维持在20%,想要盈利只能靠规模,后续风险就是服务难保证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低。
对此携程租车采取的是平台化运营,彭廷直言,携程是开放性平台,携程租车也一定是延续平台模式,不会做自营,但会帮助平台上的供应商去做,从去年开始,携程首创了自己组建、加盟商入驻的租车中心模式,并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开设了十几个租车中心,这里没有携程自己的车,都是平台供应商提供的车辆,目的更多是基于建立统一服务标准化以及与供应商均摊成本,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目前,携程租车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佣金模式为主,重资产模式下传统的租车行业最后都会变成一个谈资产玩金融的生意,但携程将租车业务定义为服务产业,希望能够通过强化服务获取收入。
3、创新力不足,固有格局难打破
一直以来,汽车租赁行业也被视作是传统行业,诚如上文提到,行业集中度不高,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在30%左右,而神州租车是现阶段租车市场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企业。虽然在资本层面神州租车正在“渡劫”,但从业务层面讲,神州租车仍占据着明显领先优势。尽管携程租车走的是平台模式,与神州租车有差异,但未来想要在这个市场分上一杯羹,神州租车将会是携程绕不过的坎,一如美团的酒旅业务与携程存在的亦敌亦友的关系。
对此彭廷表示,携程做租车业务的很大目的之一还是完善以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交通网络,“租车+旅游”的业务空间尚未被充分挖掘。中国每年旅游人次超过60亿,自驾游正在成为最主流的旅游方式,但每年租车旅游只有一千多万用户,以个人与家庭为主体的休闲旅游业,将是租车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所以双方必须密切结合。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租车与订酒店、机票、车票等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一站式服务,因此,具备资源与服务优势的租车公司,与具备旅游产品与流量优势的在线旅游平台,是有极大合作空间的,是在一起把市场做大,而不是谁蚕食谁的领域”彭廷如是说。
分析专车的出现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的指标有哪些
1、“专车”是否属于“黑车”?
针对该情况,多地出台了相关措施。元旦以来,北京、上海、济南、广州等十余个城市相继叫停私家车接入专车服务。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梁建伟向媒体“点名”滴滴、易到、快的三家公司称,目前北京执法人员查到的所有使用上述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均属于“黑车”运营。关于“专车”是不是“黑车”的问题,目前官方给出的回答似乎已经很明确,已被列入“黑车”之列。
2、“专车”是否挤压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但这些“黑车”是否有挤压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呢?《出租车司机和商务专车司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这篇文章道出了两者差别,专车服务是走中高端路线,而出租车服务是在大街上招手即停,相比于专车服务来说属于低端路线,两者之间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状况,并不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投资发展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09-2013年,全国城市出租车辆规模保持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95%。2013年末,全国拥有出租车辆规模134.00万辆,同比增长3.10%。相对来说,各个城市出租车车辆少,打车难仍然是目前出租车市场的现状,市场上仍然供小于求,“专车”对出租车司机收入的影响其实不大。
图表1:2009-2013年出租车辆规模趋势图(单位:万辆)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专车”能被消除么?
“专车“服务能够被消除么?在代驾租车这块的规定上出了一个“活口”,2011年,北京市法制办发布《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时候,明确禁止汽车租赁公司提供驾驶劳务服务,但未对第三方提供代驾业务作出规定。而在目前租车公司的操作中,一般通过第三方或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来规避租车公司不得提供代驾租车业务的规定。
国内主要专车服务供应商之一的易到用车则于12日宣布,将于近日成立“易到租车”,专事汽车租赁等业务。易到用车方面目前已为业务开展储备了80亿元,旨在打通轻资产的互联网技术平台、重资产的租车公司和金融业务之间的通道,建立起跨越驾驶服务、汽车租赁、约租车三个传统领域的创新模式。
4、“份子钱”太高,提高起步价可行么?
据了解,北京地区“份子钱”6000多元,济南地区“份子钱”4000多元,平均各地出租车司机扣掉“份子钱”后,收入不及挣到的一半,而且根据地区不同,每辆出租车还需交押金,总之“份子钱”是真的太高!但是,通过提高起步价增加出租车收入真的可行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专车”发展虽然受到阻碍,但不会消失,若出租车提高起步价,而服务质量没有提升的前提下,将会真正受到“专车”的挤压;而提高起步价之后,想必“份子钱”也会有所提高。不管如何,提高起步价,受益的都是出租车公司,受害的都是消费者。因此,提价不是重点,重点乃是破除出租车公司的垄断。相信在“专车”的冲击下,出租车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5、出租车行业如何改革?
针对出租车行业如何改革,前瞻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应该放开数量控制,对出租车不再实行总量控制,完全由市场调节;应该放开准入主体,市民个人或公司都可以作为主体自由进入出租车行业;应该放开车型管制,只要检验合格就可以作为出租车;应该放开价格,或采取一定范围的浮动价管理,由经营者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当然这只是理想的市场化方式,而台湾地区开放牌照打破垄断,同时实行总量控制的方式,值得大陆借鉴。
《共享单车》从用户需求层面分析共享单车,探索未来发展可能性!
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我国居民出行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约车的出现虽丰富了用户的出行选择,但仍未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痛点。针对此痛点,政府公共自行车运营时间已久,然而一直在取还车便捷度方面存在弊点。
摩拜单车、 ofo共享单车等共享单车平台以无桩自行车切入市场空白点,解决用户痛点,受到用户青睐。 其中,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分别以城市及校园作为切入点,成为市场主要参与者。通过用户需求层面分析,探索未来发展可能性及挑战。
用户分析
根据企鹅智酷的调研,ofo 和摩拜单车的用户性别比例较为接近,而 ofo 的 90 后用户比例比摩拜单车高近 10%。起源于校园的 ofo 更容易培养更年轻用户的单车使用习惯。
1、 用户场景
? 上下班:避开地铁公交高峰期。
? 逛街:到达相近的另一个商圈。
? 旅游:长途慢行,体验城市文化。
? 农村:小众群体尝鲜体验。
? 校园:校园临近目的地。
2、 用户需求
? 解决上班与休闲两重需求
? 随时随地可租借/自动显示附近单车
? 操作简单明了,价格便宜
? 用户期望值需求
合理配置车辆投放数量和地点、提升维保、更新车辆、更新押金、更新车锁、更新定价、推出新车型
3、 用户认知
? 用户认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看到停放/骑行的共享单车
及口碑相传得知
? 使用摩拜单车的用户比例最高
4、 用户出行行为
? 高频用户出行场景更为多元化,但高低频用户出行场景
均主要集中在地铁站/公交站与家/商区之间的代步
? 近七成用户会配合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协同使用共享单车
? 单次骑行时长主要在30分钟以内
5、 用户使用现状
? 超过六成的高频用户单次充值金额在100元以上,相对
低频用户,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更为忠实、有责任感
? 道路拥挤度及空气质量是影响用户骑行意愿的关键因素,
深圳地区用户骑行意愿最高
6、共享单车典型用户画像
用户中男性居多,集中在26-35岁之间,用户整体学历偏高,本科学历与硕士学位占据约 80 % , 这些用户的大部分日均运动时长在1小时以上
7、用户态度:积极参与,留存率高
从用户整体使用反馈来看,共享单车极有潜力成为高频使用的装机必备应用,高留存率意味着在目前市场未饱和的情况下获取新用户更加关键。
共享单车并不是在创造伪需求,而是确实在解决短途出行问题和提供对一些人而言更优的出行解决方案,并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忠诚度。
用户发展可能性
1、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引领绿色环保新经济。
随着城市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北京等内地各大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快速下降。目前,国内一线城市自行车平均出行比重低于20%。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自行车重新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2、在线出行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共享出行成为其中主流服务
自2006年出现首家专业租车网站以来,中国在线出行服务行业经历了“线下重资产+线上服务” 向“互联网+共享经济/轻资产重服务” 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PC端向移动端使用场景的转变;
2012年起移动端出行服务模式大量涌现,主流服务包括租车、 拼车、 代驾、 出租车、 专车(快车)与分时租赁等,其中,专/快车、 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服务成为其主流服务。
共享单车人群出行类应用使用中,滴滴出行、Uber和易到用车等主要出行应用覆盖率均较高;可见共享单车人群多为重度出行用户,出行需求较强
3、共享单车用户远超分时租赁用户,成为市场新热点
作为在线出行行业的主流服务,共享出行包含专车、快车等网约车服务,分时租赁服务,以及2016年火爆市场的共享单车服务;相比网约车的专/快车及顺风车,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问题,节约用户等车的时间成本及服务的费用成本;相比分时租赁,共享单车使用方便,取还车灵活,使用性价比高,目前共享单车用户覆盖率增长迅速,远超分时租赁用户群体。
总结
共享单车产业链逐渐成熟,上游供应商是关键,衡量着企业的量产能力和迭代更新速度;共享单车引发资本热潮,不同模式并行发展
共享单车概念由来已久!未来如何在单车的流动性和满足用户的出行计划性之间权衡优化,或许是共享单车进一步打磨用户体验的一个可行方向。
联系邮箱:pmjia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