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疫情后的共享汽车何去何从?
- 2、厦门之前的共享电动车汽车都去哪了?
- 3、前几年比较火的共享汽车,为什么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
- 4、共享汽车为什么消失了
- 5、深圳共享汽车可以开去哪些地方玩?
- 6、当年火遍全国的共享汽车为何现在销声匿迹了呢?
- 7、为什么共享汽车越来越少?分时租赁企业还剩几家?答案在这里
疫情后的共享汽车何去何从?
“已经有两个月没出过车了。”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的某租车公司停车场员工告诉盖世汽车,以前每到周末停车场能空一半,现在几乎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车,该租车点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订单了。
这是当下租车公司的一个缩影,而与之同属性的共享汽车目前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小区外面以前时常有使用的共享汽车,有时候还会抢不到,但现在到处都是车门紧闭,外观破损的共享汽车无人问津。”曾使用过GoFun出行的王平告诉盖世,现在很多车辆都停运了。
这并不是个例,根据不同城市的防疫要求,部分共享汽车企业甚至暂停了部分地区的车辆运营。这对于共享汽车行业无疑是一次重击。
被寄予厚望的共享汽车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平台员工数为623万,比上年增长4.2%; 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产业应用加快,人们用车的方式也随之改变。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而只需要车辆的使用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共享汽车出行。也正是因为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政策相继扶持,入局者更是五花八门,不仅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还有整车企业、地产商等,都试图分一杯羹,巨头们看到了共享汽车行业的光明前景。
在这种大环境下,拥有先天优势的车企们开始意识到共享汽车服务的重要性,整车企业也不再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开始积极思考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智能企业的过渡,为此不少车企都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8家传统车企提出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既有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通用、福特这样的海外汽车公司,也有北汽、长安、广汽、吉利、一汽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从业务布局来看,多数车企都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基于自有汽车的共享项目。
据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未来中国共享出行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巨大市场潜力被各界赋予了厚望,但共享汽车的发展之路并不通畅,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下,共享汽车的快速发展放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过后的共享汽车
GoFun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盖世汽车,GoFun在2020年原本最主要的任务是优化车型,加大车辆投放,特别是个人车辆托管,吸纳社会车辆,将车辆规模扩大到10万至30万辆。然而,疫情突至,这个计划暂缓了。“疫情期间,因为不鼓励出行了,在没有出行或出行次数同比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出行业务也会受影响。”该负责人表示,疫情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短期内业务量的降低。
而GoFun遇到困境也只是疫情影响下共享汽车企业共同对抗的难题,而在对抗这个困境的前提是,目前全国共享汽车企业超过50家,但大多处于大规模投入期,成本高、落地难的阶段。
这一现象在疫情被控制后得到了缓解,疫情后的市场让这些共享汽车企业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各地复工后,共享汽车方面的需求一时激增,沉寂了许久的共享汽车企业们也反应迅速。
“出行一直就是一项刚需,尤其是随着各城市有序复工,对于这种可以实现一人一车,避免人员密集同时又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恢复起来是非常快的。”GoFun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吸引用户,不少共享汽车公司都推出了通勤租车优惠,有的甚至以零首租的方式,吸引上班族注册使用。还有租车企业公开承诺,为租车的上班族提供了高额疫情保险,同时承诺会定时消毒,保障用户的驾车安全。而这也让沉寂的共享汽车变得活跃起来,但业务量增加的同时,成本和压力也随之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正常时期共享汽车企业一般每10-15天会对车辆进行一次集中消毒。
但在疫情期间,各家共享汽车企业的消毒工作进行得更加频繁,车辆被用户使用之后便会停运一段时间,由专人消毒之后才会继续上线。
事实上,这对于“重资产、重运营、重体验”的共享汽车行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此外,共享汽车由谁来管控、出现感染问题如何追究、车辆调度等,都是企业最新需要解决的难题。
EVCARD、盼达用车在内的共享汽车运营企业都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共享汽车是一个资产非常重的行业,短期内无法盈利,这为其未来发展增加了难度。在成本增加的当下,一些运营成本高、服务能力差的企业,难免被更快淘汰。
共享汽车之困
事实上,共享汽车行业资产重、短期无法盈利的瓶颈是共享汽车一直存在的“沉疴”而非疫情才导致的结果。“有些车辆被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损耗很大,用户不爱租了,能够产出的收益减少。”某共享汽车出行负责人李智表示,“每一辆车都需要有车位停放, 需要有人日常维护,还有折旧,这些成了公司资金上非常重的包袱。”
“车辆的运维成本很高,一些共享汽车被损坏,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消费者也不会选择去租借,这样情况下,企业宁愿选择淘汰,也不愿意倒贴钱去维护。”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
众所周知,共享汽车是重资产行业,而且远比共享单车的生产、投放、运维要复杂得多,这决定其运营模式和实际难度与共享单车存在较大差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直观的体现是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单一。共享汽车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运营网点建设、车辆保险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车辆折损、停车费用、技术开发维护费用、车辆管理费用、用户端营销费用等运营成本,而收入却几乎全部来自于车辆租金,由价格、车辆规模、车辆周转率三个要素决定。
由于共享汽车本身的产品定位和用户运营策略,其租赁价格比网约车、出租车要低不少,且订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规模。车辆规模则取决于各大玩家自身资金实力,通常只能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域进行投放。相比之下,车辆周转率更为重要,理所当然成为各大玩家的发力重点,只有当车辆周转率足够大时,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事实是,绝大多数初创企业根本熬不过这一关,车辆使用率低是一大硬伤,原因在于网点覆盖范围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区域的用户用车、还车不够便利,加上用户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用户对不归属自己的车辆不够爱惜,造成车内外环境堪忧,降低使用体验,影响到下一个用户的用车积极性,进而连累车辆周转率。依照现有商业模式,所有玩家都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实现存续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汽车仍然有好的前景,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共享汽车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市场。
但是如何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商业化运营,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继续试错。对此,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目前运用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汽车模式仍将可能成为主流,相关企业应当通过技术迭代及运营模式的创新,提供场景化、个性化及稳定性更高的出行服务。
此外,相关专家表示,巨大的市场背后,也需要认识到,目前该市场缺乏行业规范,政府在法规条例上的跟进也稍显不足,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占用公共资源和新能源停车问题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仍需完善。
责任编辑:田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厦门之前的共享电动车汽车都去哪了?
转移到岛外。厦门由于岛内人口相对密集,电动车速度比较快,容易引发交通意外,所以岛内共享电车都转移到面积较大的岛外,供大家使用。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前几年比较火的共享汽车,为什么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
共享汽车几乎销声匿迹,在我看来之所以火极一时的共享汽车会走向末路,究其根本是不确定性太高,折旧率太高!并不是所有的租车者都是有素质的,共享汽车和共享自行车和电动车不一样,其造价非常高,如果出现问题,维修和保养都是非常高的费用。由于共享汽车并无产权,租车者的驾驶技术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共享汽车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租车者租的时候是能正常启动的,但是在驾驶过程当中却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租车者是不公平的!租车者遭遇这种问题,有了极差的租车体验,自然不会再去租车,如此这般,共享汽车就会渐渐地失去市场!
除此之外,共享汽车高开低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网约车蓬勃发展!网约车蓬勃发展,打车又安全,费用又和租车相当,那么,又有谁愿意去租车呢?!公共交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元化,共享汽车的缺点大于优势,自然会被大众所淘汰!共享汽车遇冷,和共享单车提价之后遇冷是一个道理,大众会倾向于性价比非常高的出行方式!
网友热议
共享汽车的确红极一时,共享汽车刚进入市场时,由于车型比较不错,驾驶感非常好,借车方便还车便利,自然倍受欢迎!新车进入市场时,肯定会有一个高峰期,但高峰期一过,呈现出来的问题便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非常突出的问题!对此,网友的看法就是自家车都会出问题,何况共享汽车!
需求
不管是共享汽车还是共享单车,如果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能够确保安全性,无故障等等,那么,自然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共享汽车不具备这个条件!
前几年比较火的共享汽车,现在销声匿迹了,对此你怎么看?
共享汽车的价格非常的贵,共享汽车特别容易出现bug,现在人们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在市场上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大,所以才会销声匿迹。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共享汽车并不是特别的挣钱,而且成本也是比较大的,所以逐渐的就消失了。
因为共享汽车并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投入运营的共享汽车花了不少成本,但是利润却不可观
共享汽车现在越来越少了,只有一些大城市还有一些零星的出现,现在为什么共享汽车少了呢?因为共享汽车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使用的成本比较高,维护的成本比较高,收费太高没人用,收费太低不赚钱,价格不能涨太多,成本又没有办法有效控制自然就消失。
之前有人称共享汽车为最好的性能汽车,以及移动厕所为什么这么猖狂,因为共享汽车不是自己的,这个汽车你花了钱,比如说50块钱半个小时随便造,反正车子又不是你的,你不心疼啊,烧胎漂移就都用这种车子。用自己的车子舍不得啊,用这种花钱租来的车子自己自然是比较舍得的,车子损坏的几率很高,正常的车子能用5年,10年这种车子可能一年就报废了。
共享汽车的厂商他也不赚钱呢,之前刚推出的时候做活动半个小时,可能都用不了多少钱,那后来价格逐渐上涨了,没有那么多活动了,他们想回归到正常的市场状态,但是发现没人用了,但是觉得价格太贵了。因为大家觉得如果我正常打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半个小时左右,那也就花个四五十块钱,那我租个车子要花60块钱甚至是更贵,不合适了,我还要自己开车,还要自己加油还挺累的,不如直接打车。
现在共享单车这种低成本制造、低收费的模式都搞不下去了,更不要说共享汽车了,很多共享经济的产物,要么就是倒闭了,要么就是涨价了,就比如说共享充电宝那价格就是上涨了,上涨了很多,目前单车也是上涨。因为不上涨他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成本,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剩下那些通过一些涨价没有办法实现有效盈利的基本就倒闭了。
共享汽车为什么消失了
共享汽车消失了的原因:
其实共享汽车的“落寞”跟大多数“租客”脱不了干系,很多人心中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反正不是自己的汽车,出现问题自己也不需要来承担”。
这绝对是共享汽车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大家不妨能看到某些共享汽车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青一块紫一块”,归根到底就是这些所谓的“租客”导致的。
发展历程:
2015年,被外界定义为中国共享汽车的元年。从2015年开始区域型试点共享汽车项目开始规模化扩张,从华东地区零星几家到大江南北涌现出200多家企业。
2017年6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两周。
《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鼓励分时租赁汽车发展,并针对运营企业、用户都提出了相应的监管要求以及鼓励政策。相比于此前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监管政策出台的步调,监管部门此次对于共享汽车的反应更加迅速。政策将至,行业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但苦于运营成本高企、盈利难度较大,共享汽车领域的资本热潮迟迟未到。政策初定的背景下,共享汽车能否成功吸引资本涌入,还是仍旧面对“无米之炊”的尬尴境地。
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流的共享汽车,未来能否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商机,现有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会成为共享汽车发展的“拦路虎”,共享汽车风往哪儿吹,已成为行业广泛关注的焦点。
随着盈利难、用户体验差、管理问题多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曾经风光一时的共享汽车热潮开始逐步退却。
深圳共享汽车可以开去哪些地方玩?
深圳可以开车去玩的地方有福田红树林区、莲花山、梧桐山、仙湖植物园、欢乐海岸。
1、福田红树林区
福田红树林区域位于深圳湾东北部,区域核心区分二块,总面积122.2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3%。核心区是保护区(红树林部分)的主体和核心,该地是红树林生长最茂盛地区,是许多冬候鸟包括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也是当地多种鸟类的繁殖地。
2、莲花山
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最北端,莲花山公园占地面积194公顷,南临红荔路,北到莲花路,东起彩田路,西至新洲路。莲花山公园东、南、西、北都有入口,其中,南面入口是主入口。
莲花山公园筹建于1992年10月,1997年6月23日正式开放,迄今已开发面积为80多公顷。
3、梧桐山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经113°17'~114°18',北纬22°23'~22°43'的沿海地区,在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西临深圳水库,东至盐田港,南北均临近特区边界。
风景名胜区邻近繁华市区,面临南海大鹏湾,与香港新界山脉相连、溪水相通,具备了国内风景区名胜区中独特的地理位置。
4、仙湖植物园
仙湖植物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郊的莲塘仙湖路,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占地占地546公顷,始建于1983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仙湖植物园集植物收集、研究、科学知识普及和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是中国观赏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5、欢乐海岸
欢乐海岸地处深圳湾商圈核心位置,位于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群与滨海大道之间,是深圳市"塘郎山-华侨城-深圳湾"城市功能轴的起点,是深圳市致力打造的高品质人文旅游、国际创意生活空间的中心。欢乐海岸汇聚全球大师智慧,以海洋文化为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莲花山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仙湖植物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梧桐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欢乐海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当年火遍全国的共享汽车为何现在销声匿迹了呢?
因为使用起来价格比较高,不是很合算,而且磕彭了以后赔偿的金额也比较高,停车也不方便,会出现行驶到半路的时候没电的情况,故障率也特别高,所以才会销声匿迹了。
共享汽车之前在市场上是非常火爆的,深受大家的喜爱,共享汽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后期的维护保养问题很大。
因为共享汽车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且用户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所以现在销声匿迹了。
前几年国内的共享经济爆发式增长。市场上涌现除了许多产业。例如,共享充电宝和共享自行车在当时都很受欢迎。在那几年里,共享汽车成为了全国流行的新产品,但现在共享汽车的结局令人唏嘘。主要原因是对共享汽车的监管太差,许多共享汽车车内环境令人堪忧,要不就是车辆发生过交通事故被撞得面目全非。共享汽车的维护成本太高,只要资本链崩溃时,共享汽车只能被沦为路边无人问津的摆设了。
用户不爱惜汽车导致共享汽车加速消失。
随着共享汽车的不断使用,共享汽车的各种弊端也呈现在大家面前。许多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小问题。没有人会修理坏了的轮胎,也没有人会保养坏了的发动机。大多数共享汽车将由无情的车主一路留下。此外,共享汽车的工作人员希望找到这些作者,但没有办法找到他们。这就像大海捞针,即使车上装有先进的录音工具,但我们仍然无法抓到这些违反共享规则的乘客。
许多用户拿共享汽车练习车技。
很多车主都是新手,只拿到一两天的驾照。因为的驾驶的时长与他们的技术有关,但他们害怕损坏自己的汽车,所以他们决定租用一些共享汽车,以便提高他们的驾驶熟练度。然而,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这些用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共享汽车很快就会损坏。然后,又没有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所以便加速了共享的汽车的消亡。许多因素也导致了这些公司的直接破产。
这个行业的出路在哪?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该行业的未来前景仍然很有潜力。毕竟,共享汽车符合当前低碳生活的理念。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巨大的需求。据专家分析,只要盈利问题得到解决,共享汽车行业的前景是无限的。
为什么共享汽车越来越少?分时租赁企业还剩几家?答案在这里
[汽车之家?新闻]??不久之前,我们通过互联网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河南郑州的某街头,数辆名为“一步用车”的共享汽车被随意的丢弃在路边,这些车辆外观也均被严重损毁,杂乱的堆在一起。这一事件也被数家网络媒体所报道,现场画面看上去视觉冲击力十足。
众所周知的是,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市场从2017年开始便进入了萎缩的节奏,这一点我们在此前的《眼见为实》栏目中也早有论证。与此同时,除了郑州这一事件外,我们也不时能够通过网络看到不少“共享车坟场”的出现。因此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并不平静”的2020年,共享汽车市场“退潮”的后时代,如今的共享汽车和分时租赁平台都去了哪里?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别急,我们将用近1个月的调查告诉您真相!
《眼见为实》是汽车之家新闻行业频道打造的一档实地探访类栏目。我们希望用脚步和眼睛穿透道听途说的局限,让企业形象、新闻事件变得更加立体,为汽车行业发展贡献一点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 1.郑州“一步用车”事件确实存在,不过现场已被清理; 2.共享汽车“寒冬”过后尚有幸存者,活下去的方式却各有千秋; 3.2018年“共享汽车公司”注册量超过370家,如今仅剩三分之一不到; 4.共享汽车终究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事实还原:退潮的共享汽车,都去了哪里? 郑州:事发现场实况如何?
在当前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市场逐步萎缩的情况下,河南郑州那些被丢弃的共享汽车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典型,就像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为此,编辑们也亲身前往了网络上流传的事发地,现场状况到底如何呢?我们也十分好奇。
根据新闻报道中的提示,我们很快便来到了相关事发地——河南郑州沈庄路。在到达之前,我们还期待着能够见到与视频中相同的场景,不过当我们到达现场后才发现,视频中被遗弃堆放的共享车已经被清理走,现场仅地面留有大量破损的零件,包括大灯组、车身外观包覆件、玻璃等。尽管是已经清理过的状态,但这样的场景看上去还是相当凌乱。
随后,我们通过查询得知,“一步用车”是一家瞄准二三四线城市出行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租车服务平台。该公司从整车厂采购电动汽车,搭建分时租赁平台,让用户借助App完成租车、还车等流程。与此同时,他们通过自建或合作运营充电桩、取送网点,解决车辆的充电以及停车问题。一步用车从2016年11月开始运营,2017年年6月获得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来自多氟多,同时多氟多也是知豆汽车的投资方。
不过从2017年8月开始,多氟多集团转变了投资方向,这使得一步用车的经营状况开始下滑,到2017年底,该公司的资金链持续紧张,也开始为了维持运营而不得不挪用客户押金。结合此前《眼见为实》栏目的结论,此时也正当是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的“寒冬时期”,再加上2018年电动车补贴的退坡,种种因素都使得一步用车在后期陷入僵局。最终在2019年1月,一步用车被法院判决欠下大量债务,法人尚晓峰及四海盛行、四海盛景的资产/银行账户等被全部冻结。
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分时租赁寒冬”中的幸存者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一步用车,还有很多在当时兴起的共享汽车品牌都在逐渐萎缩的市场环境下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不过好消息是,在经过市场的“洗牌”后,目前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又逐渐恢复到了稳定的状态,那么这些“市场寒冬”中的幸存者,现在又状况如何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近期疫情的影响,使得我们无法再外出到别的省市进行调查,因此我们将调查范围放在了北京及周边市县,路线大致为“北京市区—通州—廊坊”,“城市中心—市郊—周边县市”的模式可以囊括更多的环境和场景。
不过说实在的,如今能在北京市内看到的分时租赁车辆可谓少之又少。前几年共享汽车市场火热的时候,我们还常能在街头看见TOGO途歌旗下的宝马1系三厢版、MINI以及smart fortwo等车型,如今包括其他品牌的共享汽车都变得难寻踪影,偶尔能在街上看到的也都显得相当残破。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单一,除了市场本身的萎缩以外,北京市内较为紧俏的停车位和昂贵停车费也使得共享汽车的日常使用和运营变得并不容易,或许共享汽车并不适合拥挤的大城市中心?
来到通州,这里的情况比北京市内则要好出许多,我们在这里已经可以见到较多的共享汽车,它们大多来自于GoFun和摩范出行这两个品牌。这些共享车的主要停放点都在地铁站附近,利用App很容易寻找,这样的模式也有利于解决“公司在市内/家住在市郊”人群最后几公里的出行,因此共享汽车在这被使用的机会也更多。
如此看来,目前我们观察到的“GoFun”和“摩范出行”可以算是北京地区活跃度还不错的共享汽车品牌,而根据查询我们可以得知,“GoFun”是背靠首汽的一家分时租赁平台,其CEO魏东同时也是首汽约车的CEO和首汽租车的COO;同样的,摩范出行也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可见,相较于此前提到的“一步用车”,这些有大型国企/央企做支撑的分时租赁平台,到如今也都算是捱过了共享汽车市场的“严冬”。
从通州来到廊坊,脱离了北京的城市拥挤和号牌限制后,这里的共享汽车似乎有着更大的生存空间——周边县市的空旷提供了更多借/还车的停车场所,因此这里的共享汽车数量要更多。而除了此前我们看到的摩范出行外,这里又多了一家名为“联动云”的共享汽车品牌,而车型也主要以观致汽车为主。通过查询得知,联动云是一家深圳的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本身除了分时租赁外,也提供租车、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服务等其他业务。同时这家公司还与宝能有着深度的合作,而宝能又是观致汽车的大股东,在2019年6月,联动云曾与宝能达成合作,购买大量观致汽车作为运营车辆,宝能汽车也承接了联动云的以租代售业务。可见,除了完全背靠大企业外,本身的转型和业务拓展对于这些共享汽车企业的生存也有着关键作用。
浙江嘉兴:传说中的“共享汽车坟场”
而除了上述的几家共享汽车公司外,我们还通过网络看到了图中这样的共享汽车“坟场”,大量废弃的共享电动车被排列在空地上,场面比一开始郑州的那个场面要壮观许多。通过报道我们得知,这一共享汽车坟场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万民村,不过由于疫情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去往现场,这不免有些遗憾。但可以想象的是,嘉兴万民村出现的这一“共享车坟场”似乎与郑州有着相似的性质,或者可以说是郑州的放大版——相关分时租赁品牌的运营出现问题,导致大量共享电动车被遗弃至此,电动车补贴退坡导致的高运营成本使得这些车辆短时间内无法被正常投入使用。
通过上述的诸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共享汽车市场收缩现象,对这一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目前共享汽车公司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别急,您接着往下看。
■ 市场分析:共享汽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市场的暴风雨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四化”风潮给共享产业带来了诸多可能性,在政策加持以及资本玩家的青睐下,共享汽车曾一度成为“吸金”的新风口。通过公开资料查询我们得知,从2014年至今,已经有数十亿的资金被注入共享汽车市场。这其中,不仅是圈外资本,传统车企也基于自身对市场的预判进行了“共享化”的布局,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已经有370家“共享汽车”注册公司,前赴后继者不在少数。
但实际上,2018年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正增长时代的终结增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变革带来的考验中,共享汽车也在劫难逃。受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公司无奈于平台盈利和运营问题,不得已走向倒闭,而实际拥有车队的运营公司也只剩一百多家。
战略投资
A轮
未公示
2.14亿
大众资本
大众资本/奇瑞汽车
B+轮
『数据来源为互联网,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1月』
确切的说,共享汽车开始“淘汰制”其实是从2017年开始的,那一年,有有用车、EZZY、麻瓜出行等相继宣布退出。而一直被消费者看好的TOGO途歌也在2019年退出市场,现如今,TOGO途歌App已经停止运行、途歌出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在北京十里堡附近遭途歌用户围堵以及App Store等软件商城下架的惨相。
『百度TOGO途歌贴吧』
即便累计融资额超5亿人民币,即便体量大过其他小规模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TOGO途歌的倒闭不是个例,背后的问题却为所有共享汽车平台所共有。虽然我们从上述表格能够看到不少企业仍处于正常营业中,但由于资本的“冷静期”,这些公司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并非之前“开局疯狂投入”的态势了。
在一波波企业倒下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在重资产、重运营的共享汽车市场上,那些初创企业的存活之路并不容易。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商业运营模式存在纰漏,细看之下共享汽车平台购置的每一台车辆,终端售价最少以万元起步,如果想要提升软件格调,吸纳更多层级消费者的话还要购置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车型,但这些前期投入的费用始终是个无法填满的窟窿,毕竟运营者采用高收费,想要快速填坑的战略,可消费者无法买账。而收费低的策略又让运营者难以快速收回成本,更别提盈利这个最终目的了。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始终要解决供给和需求、“烧钱”和“买账”之间的矛盾。
另外,用户体验带来的高成本更让共享汽车平台不堪重负。为了通过满足用户体验占据市场保有量,共享汽车平台开始不计成本的增设取车还车区域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显然,这样的投入会直接带来人员的运营成本,再加上车辆的日常保养、事故维修、以及停车网点儿的服务管理费等等,诸如此类产生的高成本无不考验着运营者乃至整个共享汽车体系的运营能力,同样也在考验资本的耐心以及实力。
共享汽车真的只能背靠大树乘凉吗?
通过上面我们在北京以及周边城市实地走访来看,那些当时新晋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不见”,目前仍在运营的大多是由传统车企推出的共享汽车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跟单纯的商业运营者相比,车企对于车辆的丰富程度以及成本的控制更加得心应手,共享汽车的项目也不是他们获得盈利的唯一来源,这是车企的优势所在。
背靠体量庞大的汽车企业,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背景”的共享汽车平台已经成长为行业头部玩家。通过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来看,目前活跃度较高的共享汽车App分别为GoFun、EVCARD、盼达用车以及轻享出行等等均与车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我们常见的EVCARD、轻享出行以及盼达的背后分别是上汽旗下分时租赁公司、北汽集团以及力帆汽车。
当然,对于车企而言,涉足共享汽车也是市场倒逼下的顺势之举。从2018年开始,我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一直在放缓,并延续负增长的态势,2019年的数据显示,汽车销售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跟此前3000万基盘的预测相去甚远。在这种背景下,车企也逐渐意识到,转型成为服务型供应商是大势所趋。
『杭州某城区千辆新能源汽车齐趴窝』
因此,车企通过在共享汽车项目上的小规模尝试,可以使其积累车辆运营以及用户出行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设计,并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做准备。就像盼达用车技术总监蒋齐在某次媒体采访中所说:“车企做分时租赁,是因为其相信,未来,用户势必会从购买产品转为购买服务。”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共享汽车产业的进化史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截至目前,大部分分时租赁平台“倒下”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资本寒潮之中,面对“盈利难”的问题,如果还想获得长期性的资金注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对于具有车企背景的平台,就免去了这部分的烦忧。
『奇瑞新能源与首汽集团下的GoFun交车仪式』
另一方面,有些车企也会选择与分时租赁公司进行合作,如奇瑞汽车和GoFun,选择这种模式,除了能够实现自身去库存的目的之外,还能借助运营平台积累用户数据,无需自身亲自操作,增加自身运营成本,但却一样可以为自身提供未来转型的样本数据。因此,“合作共赢”也逐渐成为共享汽车产业的另一条发展路径。
全文总结:
因此总的看来,从早先共享汽车的“井喷”,到后来整个市场的“蛰伏”和“收缩”,洗牌后的共享汽车市场带来了目前我们看到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没能挺过去的企业,资本和市场的“毒打”让它们遍体鳞伤,那些被遗弃的车辆或是“共享车坟场”默默的成为了这一切的见证;而那些捱过共享汽车“寒冬”的品牌,又在生存技巧上各有千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不少例子,或许“背靠大树好乘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为我们看到不少较大国企/央企/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都顺利存活了下来,而与此同时,市场的收缩也使得部分分时租赁平台转型了长租、以租代购等新模式,因此,尽管分时租赁的市场还在进一步收缩,但新的商业模式也正在推陈出新。(前期调查/汽车之家 马艾骏/周易/陈浩;文/汽车之家 马艾骏/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