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巴关系五大谎言,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3 23:34:21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有人盼着中巴经济走廊黄掉是什么情况?

越来越多的情形表明,一些舆论对中国崛起、中国发展模式的质疑集中于“一带一路”,而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又集中于中巴经济走廊。前不久,国外舆论炒作巴沙大坝项目“黄掉”,就是最新例子。
笔者刚在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访问,恰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发布,对此深有感触。从长计议,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应把握好几对关系:
一是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规划》指出,中巴经济走廊长期项目展望至2030年,可持续发展是走廊建设成功关键,不同领域要把握好节奏。铁路项目短期着眼于既有铁路线扩能改造,长期关注新建项目,重点是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非商业性项目要鼓励私人资本参与,毕竟原有项目几乎全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干。这是引发质疑的重要原因。
二是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晶,中巴命运共同体的经济纽带,已超越双边,具有多边辐射、激励效应。伊朗、阿富汗,甚至英法等西方国家都想参与,但第三方参与的具体实施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明确,需两国政府加快研究。
对印度投资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口,可能与瓜达尔港存在竞争。巴对此疑虑重重。《规划》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秉承开放包容态度,欢迎国际社会以多种方式为走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欢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国际资本共同参与走廊建设。如何引导走廊对接其他国家的“一带一路”项目,更好实现南亚、中亚区域的互联互通,成为走廊未来建设的重要考验。
三是经济发展与国家能力建设的关系。西方将巴基斯坦描绘为“失败国家”,金融危机后称巴经济走向崩溃,自然不看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借助各种机会唱衰。有舆论称中巴经济走廊是谢里夫工程,现因贪腐下台,新政府明年组成后走廊建设可能由军方主导。这当然是西方偏见。巴中央与地方矛盾,部落与利益集团矛盾,腐败、地方保护主义、土地私有等问题看起来制约了走廊建设,但走廊建设也在补这些短板。
四是经济风险与安全风险的关系。经济发展从根子上消除贫困与冲突的恶性循环,但建设过程中又面临着巨大安全风险。应考虑如何克服“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建立投融资保障、风险评估有效机制,创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双轮驱动。
中巴经济走廊中方投资187亿美元,到2030年全部项目结束前还要融资,引进国际金融市场发达国家资金十分必要。国际舆论炒作融资给当地制造债务危机,而国内也有唱衰什么投资打水漂啦,安全风险过高啦等,甚至有“新五胡乱华”的声调。因此,处理好经济风险与安全风险关系至关重要。
五是虚与实的关系。中巴经济走廊的“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支柱”:能源、基础设施、港口和开发区;“虚”则体现在五大效应:一是中巴合作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国家学习中国模式;二是产业转移效应,实现亚洲崛起第三波;三是南北平衡效应:连接欧亚大陆与印度洋,实现“一带”与“一路”交汇和南北大平衡,实现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逻辑转移;四是大南亚区域合作效应:通过中巴阿、中巴印等三方面合作,实现中巴经济走廊溢出效应,服务于发展-安全-治理三位一体的大南亚区域合作,在此基础上吸引英国等域外国家参与,形成国际合作示范;五是全球治理效应,尤其是中阿巴务实合作,解决贫困-部落暴力-恐怖恶性循环的局面。
尤其要注意的是,应准确定位中巴经济走廊,不能什么都扯上走廊建设。比如把一对青年夫妇在巴传播基督教被害说成是走廊建设风险。再比如,巴沙大坝恰如长江三峡大坝,建设成本高,巴国内对建设是否符合经济利益有不同认识,本来就没有被放在走廊项目里,不应成为外界炒作噱头。
要多强调走廊的地缘经济、地缘文明而非地缘政治效应。不能被一些人牵着鼻子走,跟风炒作所谓“规则改变者”。巴基斯坦尽管是中国的“铁哥们”,但沙特、英国的影响不容低估,前者给巴基斯坦大量能源、金融支持,与巴同属逊尼派;后者殖民该地区多年,对巴精英阶层意识形态有影响。除此之外,印度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应探索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牺牲或少牺牲印度利益的做法,多边参与、共同担责的机制。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巴当前友好关系,归根结底是由于两国拥有共同利益。
(一)巴基斯坦,为尊严和生存而战。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是二战结束后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国家,对于所属殖民地独立大多会留下这样那样隐藏的危机(如香港动乱),而其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的就是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处于印巴交界地区,人口大部分为穆斯林,而克什米尔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英国在实施印巴分治之时,并未对克什米尔做出划分,由克什米尔各邦决定其归属。印巴分治后,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主权大打出手。
1947年10月,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被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双方形成军事对峙,但由于在国力对比上,印度实质强于巴基斯坦,长此以往,巴方将遭受巨大损失,巴基斯坦急需获得外援。
(二)中国,西南边境的稳定事关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
1962年,在印方屡屡侵犯我中国领土及国家主权,无视我中国政府警告,中国决定对印反击。当时,印度自诩为第三世界领导者,且由于其地理位置,同时受到了美苏双方的青睐,印度军事实力也丝毫不弱,在对印反击前,中方甚至做好了战败的准备,但双方开战后的结果却让世界大跌眼镜,短短数月,印度军队溃不成军,甚至印度政府已经做好流亡海外的准备。中方在取得战果后立即退回了国内。
此战虽打醒了印度,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及青藏高原影响,印方获取补给发动战争成本远远低于中方,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西南。
(三)共同的利益,一拍即合。
上世纪70年代,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拉拢尚在苏联怀抱里的印度,对提供给巴方的装备各种拖延,抛弃了这个昔日的盟友,举目无亲的巴基斯坦在目睹过中方的实力后,决定同中方关系更进一步;而苦于西南忧虑的中国政府,对于扶持一个印度对手极有兴趣。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帮扶,可大大缓解西南边境问题。自此双方一拍即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提升迅速,对于巴基斯坦的帮助也日益增多,而在南亚次大陆处于劣势的巴方在跟紧中国后,极大提升了国际话语权。而中方也相应获得了其稳定西南环境。
建交历史:
(一)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二)1961年,巴政府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了一步,在联大会议表决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投票赞成。1962年,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就中巴边界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1963年3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同年12月,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1966年3月,刘少奇主席访巴。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首先除了中国,没有其他人能够在生死存亡上面帮巴基斯坦。第二,巴基斯坦也需要中国资本。但所有老铁关系都是双向的。我们也需要巴基斯坦。我们需要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来跳开马六甲海峡。因为巴基斯坦跟老美的关系也不错,所以他能够帮我们做销售代理,代理中国的武器,这样美国也不敢拿它怎么样。还有一点就是,作为穆斯林世界唯一拥有核弹的国家。巴基斯坦虽然并不富裕,但在穆斯林世界说话还是有人听的。这也能够帮我们作为一个稳固跟伊斯兰世界沟通的桥梁。
我们都需要对方,所以我们是老铁。
相互协助。中国需要老巴国时刻牵制着阿三,巴国更需要中国来抵抗印度,以及其他因素。
1.60年代,美国抛弃老巴国转而扶持阿三,巴国对中国在对印自卫中教训了印度感到异常解恨。共同的敌人使得中巴走到了一起。随后,中国在以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大力的支持了巴基斯坦,让巴基斯坦非常感激。
2.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也没躲开美国制裁,巴基斯坦逆流而上,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极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这让中国非常感激。
3.九十年代末南亚核危机,极端时间内,阿三核爆5次,作为回应,巴基斯坦核爆了6次,阿三颠倒黑白指责中国核威胁,中国干脆直接介入,力挺巴基斯坦。
从此以后,中巴关系越来越紧密, 两国在闹灾的时候,都倾力相助。
1、两国基本不接壤,没有任何领土纠纷。(中巴接壤国土为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
2、巴基斯坦是伊斯兰第一强国,有1亿人口和核武器,其影响力在50个伊斯兰国家中数一数二。
3、巴基斯坦经济不景气,但是却需先进的武器对抗印度。而且主要的一点是中国给巴基斯坦的先进而便宜的武器,能对印巴局势造成决定性影响。
巴基斯坦拟购买中国8艘潜艇,而印度总共潜艇也不过14艘。
作为对比,朝鲜穷的根本无法购买中国武器;而伊朗购买中国武器,则对其的敌人美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差距太大。
4、巴基斯坦作为民主国家,能购买到一定的先进西方武器,可以供中国参考,相传研发FC-1枭龙的时候,巴基斯坦就提供了一架F16A作为设计参考。
5、当然最压轴的一点就是共同的敌人——印度。
原因如下:
因为中巴现在有一个最重要的利益关系:印度问题 印度视中国为敌人,一直在挑衅中国,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设米尔地区的纠纷,特别是印度取得核武器技术后,巴基斯坦迫切需要一个有力的伙伴。
两国的关系是有两国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因为国家的关系是有力量和利益决定的。
历史原因导致,1955年万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于1951年5月21日。不过两国的特殊友好关系,则始于1955年万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
当年我国领导人是出于怎样的综合考虑,而全力推动中巴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若干年后,相关资料解密后,我们能从中看出端倪。而现在我们只有推测了. 经历过一系列与印度的战争,巴基斯坦明白只有中国才是最可靠最可信赖的盟友。由于两国地理位置接壤,又有印度这个共同话题,因此巴基斯坦认为中国简直是一个"天然的盟友"。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相互协助。中国需要老巴国时刻牵制着阿三,巴国更需要中国来抵抗印度,以及其他因素。
1.60年代,美国抛弃老巴国转而扶持阿三,巴国对中国在对印自卫中教训了印度感到异常解恨。共同的敌人使得中巴走到了一起。随后,中国在以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大力的支持了巴基斯坦,让巴基斯坦非常感激。
2.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也没躲开美国制裁,巴基斯坦逆流而上,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极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这让中国非常感激。
3.九十年代末南亚核危机,极端时间内,阿三核爆5次,作为回应,巴基斯坦核爆了6次,阿三颠倒黑白指责中国核威胁,中国干脆直接介入,力挺巴基斯坦。
从此以后,中巴关系越来越紧密, 两国在闹灾的时候,都倾力相助。
1、两国基本不接壤,没有任何领土纠纷。(中巴接壤国土为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
2、巴基斯坦是伊斯兰第一强国,有1亿人口和核武器,其影响力在50个伊斯兰国家中数一数二。
3、巴基斯坦经济不景气,但是却需先进的武器对抗印度。而且主要的一点是中国给巴基斯坦的先进而便宜的武器,能对印巴局势造成决定性影响。
巴基斯坦拟购买中国8艘潜艇,而印度总共潜艇也不过14艘。
作为对比,朝鲜穷的根本无法购买中国武器;而伊朗购买中国武器,则对其的敌人美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差距太大。
4、巴基斯坦作为民主国家,能购买到一定的先进西方武器,可以供中国参考,相传研发FC-1枭龙的时候,巴基斯坦就提供了一架F16A作为设计参考。
5、当然最压轴的一点就是共同的敌人——印度。

昨晚中巴篮球赛的群殴,让我看不清中国篮球~!

谁有前两场的比赛视频或者链接啊,想看一下前两场是怎么样的,还有为什么中巴要打这轮友谊赛啊?
队友在前两场比赛中被恶意犯规照成脑震荡,如果我是篮球队员我也会狠狠的揍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是每个人都像现在的政府,被大国欺负,回头拿百姓开刷! 中国人就应该有骨气,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们别一天不懂篮球在这里唧唧歪歪的
你知道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渴望胜利的心情么?
你知道什么叫做“暗肘”不?
篮球对抗的激烈,有时候不是故意的
但先动手了,
你让人打?
不还手你以为你以后还能当一个运动员?
篮球打架狠点的专打膝盖
直接废
内部因素有很多,压力啦,对方动作多,粗野啦。别想太多,运动员也是人,谁都有毛的时候。而且你想,大家都说一个队的,哪怕平时不和,在看到队友被欺负的时候,是个男人都会冲上去。体育竞技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就这么简单。
168629315那只狗你就懂了么
我国一直在国际上争取礼仪之国的形象
篮男这么一打
就是在有理也说不清楚了.....
呜呜...
巴西人足球踢得没话说 但是 他们打篮球 小动作太多 很肮脏 裁判也是个混蛋 裁判才是导火线 打篮球可以输 打架绝对不可以输
中国主裁蒋同彪,在巴西球员有小动作时没有判罚。
比赛中断的导火索是中国队主教练邓华德的再次喋喋不休,由于张庆鹏在进攻中倒地没有被吹犯规,邓华德抱怨未果并导致怒砸技术台,不过这次中国主裁蒋同彪并没有给他留任何颜面,直接将其罚出场。随后的比赛双方火药味十足,而巴西队小动作不断,看看视频你就知道了。最后朱芳雨在争抢撞到巴西队员,然后两个巴西队友在过去拉扯中动手了,是它们先动的手,虽然动作很小,但是要是在现场位置好的话可以清楚看到,然后中引发大规模冲突,双方全部球员悉数参加混战,冲突持续三分钟后,巴西球员随后撤出比赛。,,,,我当时在现场。其实最最早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与巴西前面的两场比赛,巴西队友小动作太多,球技差,人品也差。每次中国队赢球都要付出队员受伤的代价,估计这才是这场闹剧的导火索!

中巴关系为什么这么好

中巴关系为什么这么好一、中巴关系好是因为历史上不断互助交往、互相支持、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从上世纪60年开始的。二、中巴关系友好主要是用于历史上不断不断发展,当代不断合作促使的。历史发展:1、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2、1960年代初,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明确支持中国的立场。在随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的一边。3、198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将采取军事制裁中国。在这之后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上,美国率先针对中国开始提议联合国制裁中国议案,随后绝大多数成员国是赞同的,而一部分与中国有着“一定友好关系”的国家如朝鲜、非洲等国家,均投票表示了弃权。巴基斯坦国代表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政府决定:“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巴基斯坦的做法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4、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印度为提高多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分别于5月11日和13日在其西部临近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拉贾斯坦邦连续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5月28日下午3时30分巴基斯坦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5月30日下午1时10分巴在同一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共进行了6次核试验。当代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特别是汶川地震,巴基斯坦大力帮助中国。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多种合作,双方关系进一步加深。3、中巴关系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过去几十年,中巴两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开展多种合作,符合两国的发展需要,加深了两国人民友谊。巴基斯坦突然翻脸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仇恨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这两个国家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主要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宗教矛盾,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想要放弃的意思,所以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巴基斯坦和印度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很多因素,其中宗教因素占一个重要部分,印度信奉印度教,而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在决定印度该如何从英国独立出去的决策中,英国殖民者却制造了一个蒙巴顿计划,将原本一个整体的印度,根据宗教信仰,分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属于印度的,而巴基斯坦认为,可是米尔是属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许多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统治者的意思,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但是当地许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的战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个国家,是因为宗教问题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决策,导致这两个国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只是高层领导人决策以及国家利益问题,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仇恨,还是无法化解。巴基斯坦女人晚上不能出门巴基斯坦的社会环境还是很危险的,最好不要一个人出去。作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在巴基斯坦可要注意安全,因为巴基斯坦有塔利班武装分子,所以发生武装争斗和恐怖袭击是常有的事。在巴基斯坦枪支泛滥,街道中还有枪铺,在巴基斯坦,枪击事件常有发生,而且在巴基斯坦会有毒品交易。他们会在便宜的旅社或家庭旅社交易,所以不建议入住这种地方。巴基斯坦的城市道路不好,拥挤,路面颠簸,交通工具也多,在哪里摩托车可以肆意穿行,却没有人管,有时候军车还要鸣笛才可以通过。如果想要去巴基斯坦旅游,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拉瓦尔品第,费萨拉巴德,这些城市是安全的。巴基斯坦的大都地方是危险的,因为那里在打仗,在打算去那里之前到大使馆确认一下当今的国际形势很重要。在巴基斯坦坐公交车也是危险的,因为在哪里,司机开车如开飞机,超速是很正常的事,晚上做会好一点,因为看不到外面。在巴基斯坦建议接种甲肝和伤寒,疟疾也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在雨季。如果产生脱水建议喝瓶装水中巴关系好的根本原因“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巴当前友好关系,归根结底是由于两国拥有共同利益。巴基斯坦,为尊严和生存而战。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是二战结束后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国家,对于所属殖民地独立大多会留下这样那样隐藏的危机,而其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的就是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处于印巴交界地区,人口大部分为穆斯林,而克什米尔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英国在实施印巴分治之时,并未对克什米尔做出划分,由克什米尔各邦决定其归属。印巴分治后,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主权大打出手。印巴分界1947年10月,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被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双方形成军事对峙,但由于在国力对比上,印度实质强于巴基斯坦,长此以往,巴方将遭受巨大损失,巴基斯坦急需获得外援。中国,西南边境的稳定事关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1962年,在印方屡屡侵犯我中国领土及国家主权,无视我中国政府警告,中国决定对印反击。当时,印度自诩为第三世界领导者,且由于其地理位置,同时受到了美苏双方的青睐,印度军事实力也丝毫不弱,在对印反击前,中方甚至做好了战败的准备,但双方开战后的结果却让世界大跌眼镜,短短数月,印度军队溃不成军,甚至印度政府已经做好流亡海外的准备。中方在取得战果后立即退回了国内。对印反击战此战虽打醒了印度,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及青藏高原影响,印方获取补给发动战争成本远远低于中方,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西南。共同的利益,一拍即合。上世纪70年代,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拉拢尚在苏联怀抱里的印度,对提供给巴方的装备各种拖延,抛弃了这个昔日的盟友,举目无亲的巴基斯坦在目睹过中方的实力后,决定同中方关系更进一步;而苦于西南忧虑的中国政府,对于扶持一个印度对手极有兴趣。通过对巴基斯坦的帮扶,可大大缓解西南边境问题。自此双方一拍即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提升迅速,对于巴基斯坦的帮助也日益增多,而在南亚次大陆处于劣势的巴方在跟紧中国后,极大提升了国际话语权。而中方也相应获得了其稳定西南环境。中巴友谊长存中巴关系的未来。短期来看,南亚次大陆印强巴弱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不会得以解决,而中国西南忧患亦无法根除,所以,中巴关系仍将会得到长远发展。印度为什么不敢吃掉巴基斯坦任何一场国际上的争斗都与自身利益有关,而这一点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体现得更为明显,虽然两个国家看似领土接壤,但是这种接壤之下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他们不仅经常会发生一些国际摩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双方对峙相对较为明显。但是我们却发现一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与印度相比相差甚远,为何印度一直以来却并没有完全将巴基斯坦吞并。号称百万大军的印度,是否有能力一口吃掉巴基斯坦呢?无论对于印度来说,还是对于巴基斯坦战争,对于双方都是一种相对较大的消耗,所以没有任何人愿意先挑起战争,但是由于接壤问题两方摩擦不断,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很多人也非常的关心双方会不会因此而爆发兼并战争。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与印度相比,国土面积小上很多的小国家,又如何能够对抗得了印度的攻击呢?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就能够知道,巴基斯坦之所以到今天还能够保持自己的领土完整,有着以下几点最为强大理由的支撑。地理条件限制虽然巴基斯坦的国土面积与青海省和重庆省的面积之和差不多大,但是这个地方的地形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下。作为一个特殊板块地带的交界处,巴基斯坦的地理条件复杂程度,绝对不是印度这种国家能够轻易将它攻下的,而且在印巴交界之处,还有多达2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带。这本身就是双方在战争当中最大的自然屏障,既能够防止巴基斯坦向东南越过印度,也能够防止印度攻打巴基斯坦的边疆防线。由此看来,这种地理优势就是巴基斯坦能够保存至今的最大原因。武装力量强大巴基斯坦虽然国内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却在人口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着将近2亿的人口数量,甚至于在正规军上,也并不是印度能够随便挑衅的。它的60多万的正规军加上其他的预备役,整体人数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实力展现。同时巴基斯坦拥有的最为重型的武器就是核武器,所以在现今社会如此惧怕核武器的国家之中,印度自然不敢挑衅这个有着较大军事潜力的巴基斯坦。现今的巴基斯坦,更是凭借着自己拥有核武器这一条,成为了周边其他国家,最为忌惮的存在。国际形势严峻作为巴基斯坦来说,它当然不想首先挑起两方的战争,因为现今的国际形势以爱好和平为主,因此任何一个首先挑起战争的一方,本身就站在了道德的最低点,最后想要获得国际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印度想要吞并巴基斯坦,就必须要主动发起攻击。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极有可能受到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声讨,那么当这种严峻国际形势的逼迫来临之时,印度很有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军事打击。因此为了能够保存自己,印度也不会想要去吃掉巴基斯坦,维持现状就是彼此之间最好的状态。战争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无论是对于国家资源的浪费亦或是人力资源的减少,都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损失,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作为自己的使命,防止因为错误决策而产生不必要的争端。如今印度与巴基斯坦,即使有再多的摩擦,也不会上升到大打出手的地步,所以国际范围之内,也默认两方的一些经济及贸易上的问题。但如果双方在不合理的范围之内,触犯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很有可能也会引发新的战争。但无论是其他国家与他们之间的摩擦,还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问题,都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印度吃掉巴基斯坦的情况发生。

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印度曾试图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分治后,原印度两大政党间的矛盾,演化为两个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冲突,尤其是对英属印度帝国遗产继承问题上。对印度而言,巴基斯坦的“存在”,是对印度大国理想的重挫。因为尼赫鲁等国大党领导人一直想继承整个英属印度帝国遗产,从而实现印度的“大国梦”。1947年3月尼赫鲁勉强接受“巴基斯坦”建国,是基于英国人撤离后“巴基斯坦”不会长久的预判。如他所说:“新生儿巴基斯坦不会长期存在,穆斯林联盟将因巴基斯坦的出现而受到惩罚,巴基斯坦肯定在短期内垮台。”显然,扼杀“襁褓中”的巴基斯坦,符合印度战略利益。故此,印巴分治前后,在英属印度政府财产和军事武器分割过程中,国大党竭力让巴方少分一些,并拖延执行分割协议,以至于巴基斯坦建国基础尤为薄弱,不得不全部倚重英国扶持。也正因为此,自建国之日起,巴政府不得不积极向外求助,以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
1947年印巴分治时地图(英国人按此图移交权力,而实际上手动蓝色、黑色和绿色斜线部分都存在主权争议)
就印巴对英属印度帝国遗产的争夺,这与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及撤退印度政策密切相关。英国人殖民印度时建立英属印度帝国,但一直“分而治之”。他们将英属印度帝国分为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560多个);对英属印度直接统治,而对印度土邦进行间接管理;英属印度与印度土邦共同效忠英王,但彼此互不干涉内政。就众多土邦,英国人借鉴东方藩属体系创建属于英国特色的“最高权威”体系(Paramountcy),即英国与每个土邦国王签订和约,约定英国保护土邦的外部安全,而土邦接受英王的“最高权威”,土邦内部事务土邦国王自己管理。这套“最高权威”体系,国际法视角,英国对土邦拥有宗主权,而非主权。正是这些深层原因,移交权力谈判中,在国大党执意不接受自治领地位时,英国人敢于拿印度土邦的未来地位进行博弈。最终,三方达成《印巴分治方案》,但该方案只明确规定:英属印度将分裂为印巴两个自治领,而就560多个土邦只附带说明:基于地理联系,土邦王公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但不允许独立。显然,依据这一撤退方案,英国人撤离后,印巴势必争夺尚未决定归属的印度土邦。
印巴分治前,大部分土邦已选择自己的归属,但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决定,如卡拉特土邦联盟(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克什米尔、海德拉巴和朱那加德等。而就这些土邦,印巴政府均想兼并,故印巴分治后,这些土邦全部爆发归属危机。1947年10月,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随后,印度政府曾试图联合卡拉特土邦王公(他倾向加入印度,1948年上半年被巴政府强力兼并)、西北边境省的普什图红杉党及阿富汗政府,四方联合围剿“襁褓”中的巴基斯坦。内外兼困的巴基斯坦不得不向英国求救,并极力挽留英国人继续担任巴基斯坦军官。碍于自己实力有限,英国主动邀请美国来帮助巴基斯坦,以防止后者被扼杀在摇篮中。由此,印巴矛盾卷入美苏冷战。
在美国尚未决定完全接手巴基斯坦前,英国全力捍卫巴基斯坦的“存在”,包括幕后推动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公开宣布杜兰德线为阿巴国际边界线、推迟移交西北边境省给巴政府至1955年等。1954年,美巴结盟。随之,美国领导巴格达条约组织及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公开支持“杜兰德线为阿巴国际边界线”,并大力帮助巴基斯坦改善与印度和阿富汗的关系,如调解印巴克什米尔矛盾、美对巴经济援助覆盖阿富汗等。至此,巴基斯坦建国危机得到缓解,但印巴克什米尔矛盾继续。
1947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1965印巴战争加剧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野心
1959年,中印关系陷入低谷,巴基斯坦看到时机。于是,巴政府率先向印度提议印巴联合应对中国的威胁,以换取印方在克什米尔问题做出让步。印方拒绝就克什米尔问题做出让步后,巴方掉头向中国提议和平解决巴控克什米尔与中国新疆接壤的边界争议,以铲除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障碍。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促进中巴和平划界的决心。中巴划界谈判中,印方竭力阻挠,并通过英美向巴基斯坦施压,以期实现这个目标,即:即使不能阻挠中巴划界,也要迫使巴方能够按照当年英国人构想印度“科学边界”线(印度立场)来划界。然而,巴政府没有完全屈服印度的“压力”,而是采取灵活务实之策。1963年,基于“互谅、互让、和平友好”原则,中巴和平划界。随后,两国全面友好。中巴和平划界且成为“朋友”,这严重冲击尼赫鲁的外交和边界政策。故1964年尼赫鲁病世时,坊间盛传他被“气死”之说。
南亚政治现状及中印巴边界争端图(1963年中巴和平划界,印方指责巴方将喀喇昆仑走廊割让给中国,实际上不是如此,手动黑色线为中国主张的边界线)
1965年,因克什米尔问题,印巴间再次爆发战争。这次战争没能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相反,它证实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症结。因为克什米尔问题触及印巴两国的建国根基。印度基于“一个民族”理论建国,如果印度政府不能兼并克什米尔,那将证明印度高尚、民主的政治制度是空洞、无能的;巴基斯坦基于“两个民族”理论建国,“若没有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国家就不完整,就会证明印度世俗主义的胜利”。故此,印巴双方均坚守克什米尔立场,互不让步,战后塔什干会谈没能达成有建设意义的成果。
然而,这次战争却带来深远影响。其一,战争中,印巴边境贸易关闭,使得东巴人民(孟加拉人)经济利益严重受损,无形中加剧孟加拉人的离心力。因为他们认识到克什米尔才是巴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其二,这次战争加剧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野心。印度认为:“巴基斯坦一旦分裂,将是其对克什米尔声索要求的根本否定,因为西巴不能使其东巴同胞相信有维持同一政体的能力,何以基于‘两个民族理论’及克什米尔的宗教构成坚持对克什米尔的立场?”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战争中,中巴友好互助,印度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不得不考虑三面作战。故印度战略家评估说:“一旦巴基斯坦分裂了(指东巴独立),印方至少不用再担心三线作战。”
无独有偶,1970年,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国家大选。大选结果,出人意料。巴基斯坦人民党在东巴一票未得,其得票数只占议会总席位的20%;东巴的人民同盟党,在西巴也一票未得,但其得票数却占总席位的38%。这样,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同盟大选获胜,将组建新一届巴中央政府。西巴害怕人民同盟组阁新政府及领导国家,会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优势提升东巴地位,从而削减西巴惯有优势地位和利益,故西巴主导的巴政府犹豫移交权力。这激化沉积已久的东、西巴间的矛盾。巴国民议会原定于1971年3月3 日在达卡召开,但到2月中旬,东、西巴就政府构成还存在巨大分歧。3月1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推迟召开国民议会。这激起东巴人民强烈不满。他们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出尔反尔。与此同时,东巴激进民众高举穆吉布·拉赫曼的“六点纲领”,要求东巴自治。随即巴政府下令进行军法管制。这更加剧东巴人民的反叛情绪。叶海亚﹒汗与穆吉布谈判失败后,3月22日,叶海亚﹒汗宣布无限期地推迟国民议会,翌日,人民同盟宣布“独立”。由此,东巴危机爆发。
东巴反叛,无疑,给予印度千载难逢的肢解夙敌的机会。
1965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印度“妙招”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危机爆发后,巴方指责印度幕后指使人民同盟反叛,旨在分裂巴基斯坦。针对巴方的指责,印度没功夫去打“口水战”,而是有条不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直至巴基斯坦分裂。主要表现如下:
(一)危机初期,印方谨言慎行。东巴危机爆发后,巴政府判定印度是幕后最大支持者,故大力指责印方。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巴政府请求美英提供帮助,进而联合国宣布:东巴危机是巴基斯坦内部事务,任何外国不得干涉。针对巴方的指责及联合国立场,印度政府知道:此时印方需谨言慎行,不能给外界留下任何印方拟削弱宿敌的印象,否则,印度将成为国际舆论众矢之的。故这一时期,印方低姿态处理。印度职能部门,如外交部、国防部等,在被问及东巴问题时,要么敷衍塞责(perfunctory),要么回答说:印度也在忙于大选、无暇顾及别国事务。1971年3月上旬,英·甘地再次当选印度总理。此时,印度舆论强烈要求政府介入东巴危机,但英·甘地回答说:“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时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意识到走错一步棋、说错一句话就会导致的与我们的愿望完全相反的严重形势……鉴于此,我们同情那些受难者,但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政府说的越少越好,但我能向国会保证政府将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此外,印度政府还下令印度政治团体和媒体:“对巴方军事镇压的指责与批评,言语要字斟句酌,避免留下印度援助东巴人民同盟的印象”。此时,印度的谨言慎行,不但赢得国际好感,减轻巴基斯坦盟友对印度的防范,而且为其后面大打“难民牌”奠定基础。
(二)印大选后,加大支持东巴独立运动力度。1971年3月29日,印度国会通过支持东巴独立的一项提案。随之,印度政策由原先的谨言慎行,转变为公开支持,主要表现两方面:(1)渲染“难民”问题。印度政治团体及媒体大力渲染巴政府如何“暴力”对待东巴民众,并强烈要求印政府及早介入东巴事务。同时,英·甘地亲自去看望难民,并呼吁说:“你们不是印巴分治以来印方所理解的‘难民’意义上的难民,而是从发生在印度边界那边军事恐怖中寻求避难的战争受害者……东巴所发生的事情,已严重影响印度内部事务,故它已不是简单的巴基斯坦内部问题,而是印度的一个问题……”(2)支持东巴“独立”行动。早期,巴方一直指责印方幕后支持东巴反叛。就巴方的指责,依据国际惯例,印方很可能这么做,但这是高度机密的情报工作,只有印方解密相关档案,才能获得书面证据。进入4月份,印度支持东巴“独立”的行动浮出水面。4月初,人民同盟在加尔各答建立孟加拉流亡政府总部,4月17日,宣布孟加拉人民共和政府成立。同时,印度帮助人民同盟建立训练营和东巴自由电台,并在印度与东巴交界处为东巴“自由军”提供军事训练,训练好的“自由军”返回东巴,与巴政府军展开战斗。
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坦克开往达卡及其进攻图
(三)大打“难民牌”。自巴政府进行军事镇压后,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5月份雨季开始,难民问题显得尤为突显。英·甘地政府看到机会,于是,决定大打“难民牌”,为军事介入做准备。主要表现这几点:(1)“善待”难民,树立印度良好国际形象。大批难民主要居住在东巴与印度交界的西孟加拉帮。那里人口原本稠密,突然涌入这么多难民,显得格外拥挤。借此,印度花费巨资建立难民营、向难民提供单独衣食和医疗,并让媒体详尽报道。5月末,印度称难民数已达七百多万(巴方称印方故意夸大其词)。此外,印度还邀请国际媒体去难民营参观,以展示难民给印度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由此,国际舆论纷纷开始指责巴政府,美国甚至批评其盟友的军事镇压做法不可宽容,并准备停止对巴经济援助。藉此,随着国际舆论天平倒向印度,巴基斯坦日渐孤立。(2)派人出访,大力宣扬难民问题,同时摸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1971年11月份以前,英·甘地多次派人(包括她自己)赴欧美等地出访。所到之处,印度代表团都不厌其烦地解释难民问题,并传递这个信息:“要想南亚恢复和平与稳定,巴政府必须出台人民同盟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此外,印度邀请联合国观察员、美英等国议员、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媒体记者,前来印度参观难民营,并向他们讲述难民的悲惨处境和印度所面临的困境,以赢得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同情与支持。借此,印度扛着人道主义大旗,为下一步军事介入奠定国际舆论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多次高层出访,英·甘地获悉:欧美国家不会出兵,唯有中国可能出兵帮助巴基斯坦,而中国正面临棘手的国内问题。(3)利用难民问题阻挠政治解决。针对印度“难民牌”外交,巴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如出台权力移交计划书、主动邀请联合国参与难民事务以及呼吁难民尽快回国等。6月10日,巴政府宣布大赦,东巴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有望政治解决。然而,这时印度却坚持:东巴危机政治解决必须优先保证难民人身、财产安全和赋予东巴自决,否则,免谈恢复巴基斯坦经济与社会秩序的谎言。当时联合国解决办法是:政治解决东巴危机前,先恢复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秩序。碍于印度提出的前提条件,联合国不得不在印巴之间协商难民问题。而这个协商过程,无疑,为印方备战赢得时间。
(四)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众所周知,建国后印度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故被外界认为“印度与谁都不结盟”。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虽然和约条款没明确写“结盟”二字,而实际上,该条约富有同盟实质,只是措辞巧妙而已。例如,第九条款明确规定:“缔约国保证不向与缔约国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援助。在缔约国遭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应立即共同协商,以便消除这种威胁并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来保证两国和平与安全……”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试想在中巴友好、美巴结盟的国际背景下,若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并取得成功,它必须获得苏联的坚定支持(当时美苏冷战、中苏关系陷入低谷)。如印方评估所说:“发生一场苏联不赞成的战争,可能使苏联的供应中断,并且会鼓励中国进行干预”,“如果印度军事介入东巴危机而引发印巴战争,中国可能出面帮助巴基斯坦,美国则不会给予印度任何支持”。故此,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约,为期20年。条约签订后,苏联坚定支持印度,给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同时,安理会上,“苏联否决每一个可能导致巴基斯坦政治解决而印度坚决反对的解决方案,如对东巴人民自治方案予以否决”。有了这一盟约作保证,印度出兵干涉并获胜的信心增强。就这一点,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吉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五)速战速决,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做好上述外交工作的同时,当然,印度也在做军事方面的准备。如英﹒甘地挑选马内克肖将军负责军事介入的安排,并拟定“速战速决”作战计划等。至1971年11月,印方备战基本完成,只差合理开战借口。随之,印巴局势骤然紧张,边境冲突不断。内外皆困的巴基斯坦,1971年12月3日下令空袭印度,于是,第三次大规模印巴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印度两面夹击巴基斯坦。对于西巴,印度选择主要空袭。而对于东巴,在海、空掩护下(阻止西巴救援),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深入东巴,开展“多路向心突击”行动。毋庸置疑,巴军在这场战争打得十分艰难。西巴隔着印度与东巴相距几千公里,印度从海、空两方面封锁后,东巴、西巴连接中断。这种情况下,巴方最需要外援。然而,受制于印苏“盟约”,外界大国都未敢冒与苏联直接对抗的风险。外界大国无法给巴基斯坦提供有效援助、巴基斯坦内外皆困,而印度军事实力又优于巴基斯坦,故巴基斯坦无法逃避被印度肢解的命运。12月15日,印军联合东巴“自由军”向达卡(今孟加拉国首都)发起总进攻。海、空双重封锁情况下,巴军不敌印军和“自由军”的强势攻击,大批部队被俘。12月16日,巴驻东巴部队被迫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遂告结束。就西巴战场,双方展开空战,难分胜负。同日,联合国呼吁印巴尽快停火。印方见势就收,按照其“速战速决”作战计划,17日主动西线“单方面停火”。于是,为期两周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12月16日,孟加拉流亡政府从加尔各答回到达卡,印度公开承认孟加拉国成立。随后,三方进入战后协调之中。1972年1月19日,穆吉布·拉赫曼获释出任孟加拉第一任总统。巴基斯坦被一分为二。
通过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刻,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武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巴基斯坦遭到印度肢解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成为印度安全防御的软肋,每当合适时机出现,印巴克什米尔边境肯定发生冲突。正是如此,印度国防部评估说:“周边邻国中,唯有巴基斯坦会抓住每个时机袭击印度。”

如何看待耿爽卸任外交部发言人职务?

我们不会忘记耿爽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他卸任外交部发言人职务,我们也应该祝福他在新的岗位取得更大的成绩!耿爽卸任外交部发言人,首先是一种新的开始,是职务上的突破,我们相信,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其次,耿爽卸任,是把职务留给年轻人,给年轻的外交部发言人更好的锻炼机会,我们也相信,新上任的外交部发言人也会像耿爽一样,全身心投入外交事业。
耿爽卸任外交部发言人职务是正常的工作调动而已,没有什么特别解读,他仍然会在外交战线工作,到联合国中国使团工作,为国家争取利益。
1、「中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缘由:美国将 5 家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随即又对这?5?家媒体驻美机构采取人数限制措施。
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知道什么意思吗……」
缘由:美国指责中方在数据共享方面的问题耗费了国际社会的时间
3、「口罩、防护服、呼吸机也是中国制造的,你别用啊!」
缘由:西方学者散布「中国制造有毒」论调
4、「不需要了,捐给别国吧」
美国诈捐?1 亿美元的抗疫援助
5、「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
缘由: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加州弗雷塔斯家庭农场举行记者会期间称,美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
6、「请美方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谣能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判断能力,谎言重复一千遍,依然还是谎言。」
缘由:美国政府首席技术官克拉齐奥斯称中国利用华为窃取非盟数据
7、「美方有些人恐怕不是算术不好,而是心术不正。」
缘由:美方罔顾事实,捏造出来的所谓债务问题说事,干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挑拨中巴关系
非常喜欢耿爽,因为他总是金句频出,怼一些不怀好意的记者,看他霸气的样子和萌萌的笑挺有意思。作为一个发言人他很优秀。不过现在卸任是很正常的人事调动,虽然舍不得,也祝福他。
这两年最喜欢的外交发言人就俩,耿爽和赵立坚。
赵立坚应该是来顶替耿爽位置的,耿爽应该是早就被定好去联合国的。
耿爽风格个人觉得比较讨喜。浓眉配上坚毅的眼神,稍仰头俯视记者,一身儒雅但不甩人的气质(估计发言时内心想法就是在座的都是垃圾),不卑不亢,战术喝一口水后,一字一字、慢条斯理的“喷回去”。
耿爽多用常人思维逻辑和事实根据来回应他国的甩锅指责和记者的“刁难”。
1.3月11日,美国顾问指责中国初期掩盖疫情,没有采取最佳做法,导致病毒全球蔓延,导致全球耗费两个多月时间来做出反应。
耿爽:中国有句古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知道什么意思吗?(中间发出战术性嘲笑)
2.记者提问疫情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1亿援助,中方是否收到援助,具体有什么。
耿爽:别的国家是否收到我不清楚,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迄今为止,中方从未收到以美国政府名义捐助的资金或物资。
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曾表示要向中方提供一批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但直到3月11日才告诉中方备好了相关物资。考虑到当前中方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同时疫情在世界范围多点传播,中方已经正式回复美方表示感谢,并请美方尽快将这笔物资援助给更需要它的国家。
3.有记者提及中国防疫物资带病毒
耿爽:如果有人说“中国制造有毒”,那么请说这种话的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要戴中国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以免染上病毒。
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最重要的,尊重自己。
即使科学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文明还会到达!
多看看耿爽的言语,会发现原来怼人也是可以这么书生、柔和的,你可以看到谦谦君子是怎么对付杠精、骗子、无赖的。
相比于美国的发言人,各种使用无赖话术(要么扯东扯西回避、说了一大堆就是不涉及主题,要么谎话连篇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行径无耻无赖),中国外交发言人真的是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讲话娓娓而来。
耿爽走了,但也来了赵立坚。
赵立坚以前常在推特上回怼,扮演互联网外交战狼角色。现在来到屏幕上,气质不似耿爽般儒雅,但也是有着一副一脸不爽、一副看着智障发言、不想跟你说话、给你俩字你给我爬的“痞子”气质。
看赵立坚发言,看着就很爽很解气。
日媒提问称超37%港人想移民 赵立坚:中国来去自由!下一个问题_腾讯视频
上面视频是最近赵立坚霸气不爽的言语,细细去观看他每个表情(眉毛、眼神、嘴角)、每个动作(手起手落,转头“下一个问题”)。这个视频我看了十几遍,这种霸气不鸟人的气质,由内到外的帅气。
不得不说,这几年的外交天团路线走成了霸道总裁、桀骜不驯公子、“骄横”公主路线了,着实更帅了。
耿爽,1973年4月生,北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曾经是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现在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耿爽卸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记者会上,耿爽哽咽的和大家说了后会有期。一句后会有期包含着多少不舍,勾起了多少回忆。在外交发言的讲台上,我们看到了多少来自中国的自信,中国的骄傲。在这个讲台上,耿爽犀利而不失儒雅的回答,收获了多少粉丝。
耿爽卸任外交部发言人的职位后,现在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司长。2020年7月7日向中国联合国秘书处递交全权证书,正式开始履职。47岁的耿爽每天不变的西装,用严肃的表情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他却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喜爱,收到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凭的就是他那过硬的说话技巧,凭的就是他那维护中国尊严的决心。耿爽承载着无数网民对中国外交风格转变的集体记忆。外交天团在面对国际风云的变幻莫测时沉着冷静,迎接挑战。在领土争端,资源开发方面的争议,对国际形势的表态,边疆的建设,境外人员的管理,疫情的防控等方面一步步树立属于中国的外交风格。耿爽敢于直言,据理力争,一开怼就让人惊叹不已,一微笑就止不住的散发魅力,塑造了很多外交发言的高光时刻。
卸任外交发言人的职位,用另一个身份出现在大众眼前,其实耿爽的职责并没有因此改变,他依旧是我们喜欢的那个人,依旧是在为中国尊严奋斗的人。不一样的职位,散发不一样魅力,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传递中国精神。相信他在新的职位上也会大放异彩。

中国真正的铁哥们是谁

国家之间实际上不存在这种单纯靠感情联系的关系。都是利益。
宣传上,目前巴基斯坦的人对中国人最有感情。
前两年还有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到中国旅游后发现很多问题,不相信是中国人的锅,觉得是被犹太人陷害的。
中国的铁哥们有谁?首先第一个是古巴,然后还有乌克兰,柬埔寨以及巴基斯坦等国家。
中国五大铁哥们,除了巴铁巴基斯坦还有哪个
巴基斯坦。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他在21日发表的《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中说:“一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和我的同事们就沉浸在热情友好的海洋之中,仿佛回到亲如手足的兄弟家中。”他还用“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词来定位中巴关系:“全天候就是风雨无阻、永远同行的意思。”
这绝不是一般的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对两国人民共同心声的表达。中巴全天候友谊由来已久,是两国历代领导人关心和培育的结果,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为之作出奠基性的贡献。在中巴成为“铁杆朋友”“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的背后,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扩展资料
建交历史
1951年5月21日,中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从50年代初起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展了贸易业务。
1963年1月,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
1982年10月,两国成立了中巴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
2006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
2009年2月,两国签署《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当年中国成为巴第二大贸易伙伴。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巴友谊为何如此深厚?只因当年毛主席……

中巴铁路的经过

“中巴铁路走廊”加速“西出”战略近2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障碍。相较于东南沿海省份,这些处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城市,并不具备东南沿海兄弟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因此,中国政府试图在西部边疆打开另一条南下通往世界之路,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铁路网建设计划早已悄悄进行。“西出”战略的重要一步修建中巴铁路的设想早在2008年4月巴前总统穆沙拉夫访问中国时就已提出,最初设想是修建一条连接喀什与瓜达尔港的铁路和一条与之并行的输油管道。后与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的中—吉—乌铁路一起,归入“十一五”计划中的“西出”战略。中巴铁路一旦落成,位于阿拉伯海沿岸的瓜达尔港最终将成为中国运输中东地区原油的中转站。“南线战略”被北京认为是未来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破局的重中之重,其中原因不言而喻。伊拉克战争让中国领教了石油背后的国家利益多么重要。美国插手苏丹内部事务,叫嚣打击伊朗,都让中国感到自身石油利益空间的狭小。更令中国人提心吊胆的是马六甲海峡,中国进口石油的70%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而言,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不仅美国对马六甲海峡虎视眈眈,甚至印度也蠢蠢欲动。而中巴铁路走廊计划无疑会使中国的能源供给更加安全。由中方援建的瓜达尔港200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这个位于波斯湾边上的深水港能够将产自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通过陆路运往中国,从而避开马六甲海峡,为中国连接波斯湾产油区提供一条重要通道。如果中巴能源通道建成,中国进口石油的70%以上都可能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印度洋对接产油国。瓜达尔港与伊朗毗邻,距离伊朗边境72公里,距霍尔木兹海峡大约400公里。一带一路之链接南亚事实上,中国从没停止过建设连接中亚、中东地区国际铁路的战略计划。早在1990年,一条铁路把乌鲁木齐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小镇Aqtoghay连接起来,由此拉开中国与中亚诸国建立铁路联系的序幕。几年之后,这条铁路开始沿着塔里木盆地西线支脉向南、向西延伸,1999年该铁路正式抵达喀什。2000年,沿着该铁路修建的两条高等级公路破土动工。2001年8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准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期工程高达1.98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根据规划,建设完工后瓜达尔港将拥有与巴最大港口卡拉奇港一样的吞吐能力,意味着巴海洋运输能力将增加一倍。同时,中国政府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2.5亿美元资金用于帮助该国升级改造铁路系统。一条连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和处于巴边境的札黑丹铁路悄然动工。这是伊巴之间修建的第一条跨境铁路。完工后,巴基斯坦铁路网将第一次实现与伊朗对接,进而通过伊朗与中亚铁路网相连。2003年,中国政府再度向巴基斯坦铁路系统改造提供5亿美元。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中巴关系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美国南亚政策转变,为拉拢当时投抱在前苏联的印度,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遭到抛弃。在印巴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毫无进展时,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使印军力急剧提升,严重威胁巴的国家利益。这令巴国内对一直以来的亲美路线进行了否定,由于在地缘范围内的孤立,巴开始寻求中国的支持。巴的“求援”得到中国政府的回应。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支持巴基斯坦的抵抗战争,在外交上给巴以支持。当时中国政府为保住与印度之间的缓冲带对巴给予大量武器和物资支持,其后两国渐行渐密。近几年,巴基斯坦的对华外交始终围绕着能源合作展开。
铁路从我国清朝开始运行,直到现在依旧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干线就是陇海铁路,是甘肃兰州通往江苏连云港的铁路干线。说到最重要的,也许你会认为每一条铁路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这条陇海铁路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干线——陇海铁路
image.png
  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干线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四十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1953年7月全线通车。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即华东、华中、西北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陇海铁路沿线自东向西主要城市有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渭南、西安、宝鸡、天水、定西、兰州。
image.png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陇海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趋于饱和。因此,沿陇海线平行新建陇海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350km/h。其中郑州到西安段(郑西高铁)于2010年2月6日投入使用,西安到宝鸡段(西宝客运专线)于2013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
有图有真相,如果从中巴铁路转运物资石油到上海大约需要五六千公里的路线,如果从泰国的中泰铁路转运物资石油到上海只需要三千公里的路程,也就是说中泰铁路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成本会比中巴铁路节省整整近乎一倍的运输成本,国内的企业不傻,没有傻子会抛弃近的运输路线选择走大西北沙漠绕个大圈子运输石油物资否则不亏破产才怪,所以中巴铁路即使修建经济效益也不明显,而且中巴铁路的修建成本因涉及到喜马拉雅山脉的特殊地理因素其修建技术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风险非常大,周围政局还不稳定,以后维护成本会比修建成本更高,而中泰铁路周边不存在这些问题,修建起来成本非常低,且可以带动云南贵州广西人口密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同时又可以有效制约新加坡对我国的牵制,同时加速东南亚地区向中国一体化进程,所以,中国优先考虑中泰铁路才是明智的,中巴铁路以后再说吧,毕竟现在国家财政也缺钱,那么大工程耗费非常大,还很难有经济效益,战略意义也没有泰国中泰铁路更实际
题主问的是中巴铁路,下面 什么乱七八糟的回答都来了,“答非所问”这个成语听过没有?
中巴铁路 短期内开工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太差了,加之地势复杂,要强行打通的话,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成本很高,不划算,再者就是局势很复杂,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恐怖分子很多,还有部落势力很强大,政府的话语权很低,要修高速公路或者铁路,需要部落点头同意才行
中巴铁路已建成通车的中国西部出境铁路只有一条,就是通过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相连的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铁路,也是著名的“欧亚大陆桥”的其中一段。2008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铁道部部长贝拉尔(Bilour)在巴国民议会表示,连结巴基斯坦和中国从赫维利亚到红旗拉普山口的中巴铁路线已经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经过一家德国—澳大利亚联合公司和中国东方电气公司的研究,这条中巴铁路将经过赫维利亚、阿巴塔巴德、吉尔吉特,全长662公里,预计建设费用102.37亿美元,预计工期15年。2013年6月5日,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施政演说中就巴中关系表示,中国是巴基斯坦最亲密和最强有力的朋友,巴方愿同中方扩大战略合作,建造连接中国西部和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铁路主干道,打造巴中经济走廊。
起点在中国新疆的喀什,终点则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此前,已建成通车的中国西部出境铁路,就是通过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相连的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铁路,也是著名的“欧亚大陆桥”的其中一段。
随着中国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障碍。相较于东南沿海省份,这些处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城市,并不具备东南沿海兄弟城市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
因此,中国政府试图在西部边疆打开另一条南下通往世界之路,于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铁路网建设计划早已悄悄进行。
扩展资料:
中巴铁路的建设意义:
中巴铁路,不仅能打通中国到达南亚,进而通过中东直达欧洲腹地的陆路通道,又可取得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中东能源可以在瓜达尔港上中巴铁路直接运达中国新疆,从而让中国如鲠在喉的“马六甲海峡困局”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可以说,中巴铁路有着“一带”与“一路”融合、“路权”与“海权”衔接的典型样本意义。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从非此即彼到彼此融合。
既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上全力争取“陆权”,又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路”上积极角逐“海权”,实现一带与一路有效对接、路权与海权深度整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巴铁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高铁“走出去”的五大张力

石油涨价原因

7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 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 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 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 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 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 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 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 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 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 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 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 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 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 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 ,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 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 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 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 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 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 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 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 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 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 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 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 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 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 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 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 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 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 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 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 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32831052
石油涨价原因:其他的条件统统不要~~~
算算账吧,如果中国石油不涨价,中石油会亏多少???谁知道数据??
亏的国家补助就好了,但是国家没有,而是让它涨。。结果它涨了,
带动的几乎是全部商品的物价都涨了,结果就是:中石油赚了。当然带动的税收也增加了 。
结果,物品上涨带动整个中国的税收的增加了。。。。。国家富有了。人民的钱少了
为什么就没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呢? 个人意见!!!
国家那样富有了,结果 至少3/1的工程都是有问题的。。。为什么???
监督部门在干什么,至少3/1的工程就需要花更多的钱来修,来补。。。。钱就花光了
主要还是作为定价标准货币美元的贬值,造成石油价值上涨,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东的伊朗不太平.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政治局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假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采上,采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假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死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资源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采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资源从勘探到开采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采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假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假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政府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政府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政府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政府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假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假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假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假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资源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政府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资源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采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